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探讨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同时,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情况,以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作为整体目标,提出了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建议,为保证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制度
一、引言
统计数据是经过统计处理之后得到的,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数据统计工作的生命。在市场经济社会,统计工作能够全面的衡量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情况,为中央经济决策及政策部署提供依据。因此,有必要持续推进统计工作的持续改革与建设,建立并形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满足实际情况的科学统计体系。当前,从统计工作的改革、统计理论的创新、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来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统计工作者关注的要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其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1. 统计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亟待加强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方面存在较多的水分,数据水平被高估、低估的现象较为明显,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着数据重复、缺失等现象。在统计调查实践过程中,由于统计重复、矛盾、统计指标项目不全等问题,使得其核心指标不够完整,造成了统计数据混乱的问题。而且政府基层统计数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瞒报、漏报、虚报、错报的问题,甚至存在着伪造与篡改统计数据的情况。而且在机器统计数据的汇总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着数据处理、录入、编辑、打印等误差,这些问题都给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 统计数据的适应性较差
从统计数据的适用性角度而言,统计数据的建立与社会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不但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各个层次对统计数据的需要,而且造成了统计数据种类的增加,统计数据适用性不足,甚至出现了统计数据不足与数据过剩同时存在的矛盾问题。因此,提高数据的适应性,确保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统计数据的可比性与可衔接性较差
因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持续改革与发展造成了时间轴上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较差。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各种普查力度,使得普查频率过高,造成了普查与抽样调查、普查与年报间的指标衔接不足,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导致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例如,产品的代码标准与分类标准没有与国际标准完全接轨,而且全国统一的多部门共同遵守的标准尚没有颁布,这些都是造成统计数据可比性差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建议
1.注重基层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工作是综合性极高的统计工作,是开展社会经济研究工作,促进国内经济生产结构调整的基础性支撑资料。为了提高统计工作的精确度,就必须从数据的搜集源头入手,为统计核算工作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还是完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必经之路,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由于统计数据来源于广大基层统计队伍中,为了达到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首先就必须加强基层单位的统计力量,通过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来确保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基层统计工作管理过程中,政府统计部门应该承担起针对基层人员的培训与业务指导工作,通过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来提高其统计工作责任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统计指标,熟悉统计指标适应范围及使用方法,从而使得统计数据准确、具有可比性,在使得统计数据更精确的同时,促进统计工作的国家化与规范化发展。
2.健全统计管理体制,确保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确保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保证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尤为重要。在统计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原则,对各级统计部门的职责进进行管理,确保其一致性。基于此,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我国政府于2005年3月开始形成了以国家统计局牵头的各级统计局调查队,以此作为派出机构,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同时,通过实时监督、评估的方式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途径。在实时跟踪与监督的过程中,通过动态监督的方式保证了统计活动按照事先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确保了统计程序的连贯性,为统计数据的保证打下了基础。因此,我国统计相关部门要对数据质量内涵进行完善,不但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要对数据的及时性、可比较性以及完整性等予以关注。通过制定并形成完整的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目标的方式,在整体监督的辅助支持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统计工作中,实现统计监督制度的透明性。
另外,统计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还必须以完整、规范的统计立法以及充足的工作经费为基础。根据国外统计工作优秀的国家,可以采用聘请国际统计顾问的方式,在确保统计立法细化的基础上,使得各项统计法律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而且国家必须在财政政策上对统计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实现统计经费的统一管理,间接实现统计工作的独立。
3.建立完整的统计数据公布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政府所获得的统计数据属于国家全体公民,除其中部分涉及到国家经济与信息安全的信息之外,政府一般都采用免费对外提供的方式为公民提供咨询服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提供对应的统计工作服务时,首先要借鉴国际上流行的做法,对统计服务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保证公民获得统计数据具有完全的完整性、公平性。因此,在统计数据的公布与披露过程中,应该将GDDS作为基本准则,并为之提供完整的数据时间表,以提高数据公布的透明度。另外,在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与评估过程中,要对统计数据自身的误差进行控制,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使得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过程更加了解,减少因为不信任而造成统计数据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关键性的经济宏观总量指标、敏感指标以及社会关注点等,需要对之进行相关性与逻辑性检测,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4.逐步开展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形成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体系
通过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显著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而且还能够保证公众获得统计数据的公平性与透明性。针对我国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部门的网站运行情况,做好对应的宣传工作,开发出对应的英文版统计数据资料。在网站公布的数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时,应该基于“用户至上”的基本原则,将进一步获得统计数据的相关步骤与程序一一列出,例如具体的咨询地点、号码等。同时,为了保证提供的联系方式有效,可以对部分实际经营主体采用有偿咨询服务的方式,提高统计信息服务的整体质量。另外,做好统计部门资料的传输与网络交流工作,强化统计机构与国际统计局之间的联系,确保统计数据信息的畅通,并能够及时的更新统计数据。使得统计信息网络不但可以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直接的信息,而且能够为我国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数据来源。
5.形成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控制技术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与评估工作是将统计数据的分组原理以及数据质量控制评估与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活动结合起来,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内容根据对应的标准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分类结果对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因素、数据的强点等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形成完善的预防、监督、改进体系。从而能够揭示影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因素、预防及控制策略。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误差分析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整体数据的方式对统计抽样误差、数据汇总处理误差以及非抽样误差等进行技术分析,形成对应的误差统计模型。同时,应该注意到,误差模型不但包括随机因素的影响,而且包含有其他非随机因素带来的误差。另外,在对数据误差进行分析调查时,通过数学语言,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同时对各类误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三、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除上文中通过统计制度以及统计方法的完善提高统计数据的精确性之外,还可以从提高统计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方式达到目的。因此,在后续的统计数据建设过程中,可以从提高统计数据的信息化程度入手。另外,统计误差模型的建立对于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也较为重要,所以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要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科学的误差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许德华: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之设想[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5):79-81.
[2]汤 健:对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框架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26):171-172.
[3]曹彩杰:浅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政府服务职能效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