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称评审在高职院校的激励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几年,在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权慢慢下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上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集中于科研成果,对于教学绩效审核工作不够完善,过于依赖评审文件,缺乏科学与公正特性等,不断的职称工作改革就是要解决高职院校既有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未能完全贴合高职教育的特性。为了确保切实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改革与发展进程,本文在客观探讨当前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上遗留的缺陷前提下,结合实际论证日后富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希望借此充分发挥其对高职院校整体化的激励效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改进措施;激励作用
1前言
透过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经过以往中职技术学校合并或是升级改造形成的,因此涉及内部的师资团队难免会出现学历不高、知识结构过于陈旧落后、创新潜能和实践应用技能低下等消极状况。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上述问题,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高职各类专业教师继续学习深造的积极主动性意识,同时吸纳更多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最为关键的任务,便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在现有文件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改进传统的师资评审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对高职院校工作的激励效用。
2高职院校师资职称评审工作上长期遗留的弊端
2.1评审与聘任无后续监管,职称评审趋向利益化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级别都和其工作报酬有着直接性的关联,也就是说,一些职称级别较高的教师,往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无考核条件就收到聘任通知,获得更多数量的经济报酬。产生这类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还未曾提供整套严格的监管与考核模式,基本上就是延续向上而无法向下、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
2.2盲目专注于数量而轻视质量
如今的高职院校师资职称评审工作,同等条件下,仍然偏重于科研成果方面,学校内部的绩效考评不完善就会形成不良导向——即过分关注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错误理念。由于缺乏专业评审机构,由学校内部聘请专家库专家,评审环节缺乏经验引导,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在自主开展评审时选择将教师科研水平的判定权完全一对一下放评委,在评审委员会开评阶段又无具体到文章内容的评价标准,使得教师文章质量好坏可能仅由评委一人决定,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交叉评审,人数一多可能仅用级别来判定打分。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发高级别的期刊困难的前提下,而部分高职教师为了尽快处理好职称评审中相关的任务,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完全为评职称而做科研、发论文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整体学术水平将持续下降。
3进行职称评审工作改进来发挥对高职院校应有激励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评审后跟踪考核机制
想要切实强化高职院校师资职称评审改进实效,选择建立起健全化的专业技能岗位招聘体制,进一步将以往人员岗位和工资待遇上下波动的隐患消除。制定评审后跟踪考核机制需要在实施凭借技能、工作绩效为核心的认证机制基础上继续完善,既要改进已有的教师岗位招聘机制、职称评审运行机制,完善评审和监管环节,又要严格遵守对应的法律法规。这样一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整个过程形成闭环,不仅是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凸显技能、工作绩效的主导地位,对评审通过的教师也是一种鼓励,将竞争与激励体制的影响作用发挥到理想程度,通过人员才会持续上进,未通过人员能够及时比照自身不足,改进。
3.2集中处理好自主评审测评细节
在正式组织高职院校自主职称评审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以最新上级文件内容作为指导依据,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在学术方面要保证及时为教师选择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术模式评定标准,成立综合测评小组,可细分为学术水平认定小组、教学测评小组等等,核心职责是保证动态化地观察记录各类教师不同阶段的品德素养、考勤结果、业绩水准,同时结合每年职称评审加快参评对象的日常考核、按期考核信息的融合进度。当年参评的测评资料收集后可聘请给高职院校以外的业内人士审核,发挥测评小组在评审期间的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基于部分评审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细致性地交叉审阅每篇学术成果的内容,测评小组可以在评审过程中提供测评结果给专家提供参考,对专家组采取现场报告的方式,由纪检小组负责全面监督,评审环节透明公开。
4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现代高职院校内部师资职称评审模式的改进方式不是一日可成一蹴而就的,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将促进良性竞争,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势必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参考文献:
[1]何文聪.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32(31):79-86.
[2]韦柳.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37(36):124-139.
作者:何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