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的首位。而《英语课程标准》则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一切可能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或半真实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语言实践能力。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B第三单元的Reading“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部分设计了这样的开头:

师:Do you often use your computer to play computer games?

生:Yes。(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What are these?(教师出示所带的CD-ROM)

生:They are CD-ROMs。

师:Do you have any CD-ROMs?What are they?

生:Yes。They are……。(学生热情高涨,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名称)

师:What kind of games do you know?

生:(学生用汉语说出了一些游戏的类型)

师:Now,look at the screen。Can you guess their full names?

教师利用幻灯展示出各种游戏的名称,学生积极地去猜测各种游戏的英文名称。

师:What is your favorite game?What kind of game is it?

生:My favorite game is……。It is a/an……game。

师: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now?

生:Yes。

师:After watching the game,you shoul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教师用幻灯播放出问题: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game?

What is he like?

How many levels does the game have?

学生开心地看了两分钟的游戏后,积极而且正确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Li Xiaoyao is the main character。

He is an eighteen-year-old boy。He likes drinking wine。

It has six levels。

教师教授课文中的新的单词、词组,因为学生对这个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也很快读会并记住了这些单词和词组,也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之一。

师:Now,I want to introduce another game to you。

学生带着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这时进入到课文的内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我的反思】

阅读课的教学往往由于课文内容篇幅长,生词、词组多,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不认识新单词,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时,先带学生将新单词读会、背诵好,将课文读熟,然后再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做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前在教学这课时,不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来创设教学情景,而是想方设法来遏止学生的讨论,生怕讨论后会跑了题,从而影响教学进度,结果有的学生在底下私自讨论,不能集中精神,结果还是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一次我改进了教学策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觉和学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学生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也乐意参与,而且积极性很高。教师在从学生兴趣入手设计教学情景时要做到以下:

1.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这也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懂得教育心理学,热爱和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

2.从学生兴趣入手设计的教学情景必须是丰富多样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单靠视觉感知回忆能再现原内容的70%,单靠视觉感知回忆能再现原内容的60%,而视听并用能再现原内容的86%。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要注意到情景的丰富多样化,如果每天都以同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是对知识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我们应该始终把握一个原则: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偏离了这个原则,便会走上兴趣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