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风云榜 会诊内地乐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风云榜 会诊内地乐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勇揭华语音乐排行榜“谈奖黑幕”,正视“抄袭事件”取消花儿提名资格之后,今年,即将举办的第7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又有动作。3月8日,华语音乐制作人、乐评人、唱片公司高层及歌手齐聚北京,举办“振・兴――音乐风云榜年度论坛”。

EMI中国区总经理黄伟菁、北京太合麦田音乐董事总经理宋柯、创盟音乐总裁许晓峰、音乐人张亚东、高晓松、汪峰及乐评人金兆钧、戴方、丁宁、刘净植等20位华语音乐的中坚人物悉数到场,将当下华语流行乐坛的种种现象摆上桌面,寻找弊病,探讨出路。当天论坛的议题分为内地原创乐坛现状、内地原创乐坛症结、内地原创乐坛出路三个部分。

发片少了一半

2006年内地乐坛发片总量不到110张,比2005年的210多张少了将近一半。同年,港台地区发行专辑超过150张。而这110张专辑,包括羽泉、李宇春、周笔畅、胡彦斌、花儿乐队等众多一线歌手在内,能获得较好口碑和市场销量的“有效专辑”,不超过30张。

都说新人辈出,但2006年的内地乐坛,新人发片仅20多张。所谓“新人”还分两类。一类是刘亦菲、谢娜等跨界的“老面孔”;另一类则是各大选秀中诞生的新星。在后一类中,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还都是2005年的选秀明星――李宇春、周笔畅、薛之谦等人,共推出13张专辑。通过传统途径入行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歌手,一个也没有。

2006年内地音乐作品中,能深入人心的歌曲,不超过5首。而与之对比鲜明的,则是以《一万个理由》等为代表的无线音乐作品,《一万个理由》去年的下载量超过1700万次。互联网、下载以及无线音乐等新的传播方式,已经对传统音乐模式带来更多冲击。

直指乐坛病症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作为主办方代表首先致辞,“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有影响的行业,总是有论坛交流,但是音乐行业内部的交流,应该说不是很活跃。我觉得音乐界一定要交流,大家一定要想方法。”

宋柯认为,内地的乐坛不要总跟港台的乐坛相比,因为内地太大,在音乐的传播上与台湾和香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比他们有更强的耐心。每年发片总量无论是200张还是500张,真正有影响力的歌曲、能够引起观众关注的,每年都是20、30张;整个华语乐坛加起来,真正有销量又有音乐品质的销量也不超过10张。因此,这跟总量没关系。观众和传媒都要有耐心,不要死盯着某一个歌手,歌手也要有喘息的机会。

对于宋柯的观点,黄伟菁表示赞同,“根据EMI的数据,2006年整个唱片市场大概掉了40%,去年第一季差不多掉了30%的市场。唱片的实体销售的确是在下跌,我想这不只是用一两个因素就能够说清楚的,刚才也提到歌手黔驴技穷,很多音乐人都有很深的感慨。今天一个很好的艺人如果发一张专辑能够像欧美艺人发一张专辑一样,不用担心5年的生活,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制作唱片上,那就不会黔驴技穷。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产业从上游到下游进行整合,整合出一个新的模式。”

乐评人金兆钧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产业是需要传播的,唱片一定是需要平台的以及各种手段去进行传播。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传播,却变了味道!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盗版问题,美国的版权基本确立50年,日本也要求50年,所以我们也要有耐心。

音乐制作人张亚东谈道,我觉得就音乐来说,不管是哪种,比如说它是一个植物,如果是热带植物,在一个寒冷的地方,不管如何维护它,都不能存活。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市场预算没有花在音乐上。我觉得现在感官听觉是排在末端。真正关注音乐、欣赏音乐的人太少了,培养大环境很重要。

在论坛现场,大家纷纷各抒己见,激烈的交流讨论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传统流行音乐的出路何在?低水平选秀泛滥,乐坛需要怎样的新人机制?媒体与歌手又应该是怎样的合作?尖锐、现实问题的抛出,催促着我们思考――2007年的内地流行乐坛,该如何上路?

编后:

2002年F靡、2003年周杰伦、阿杜崛起、2004年刀郎出世、2005年超女火爆……但时间进入2006年,内地乐坛低迷,虽然那些没有形成规模的无线音乐和选秀歌手,在乐坛上还制造了一定的话题,但是显而易见跟音乐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3月13日、20日和27日将分别举办三场系列子论坛,势必对华语乐坛的讨论形成一场话题风暴。第7届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将于4月8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颁奖盛典,届时将颁出2006年华语乐坛的成绩单,供广大音乐爱好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