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移情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移情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关于移情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接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今天,虽然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对“移情”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一般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由对过去的记忆激活的。也就是说,过去生活经历中某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在现今的人际关系中无意识地表现了出来。更通俗的来说,“移情”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体会到与他人类似的情感,其实就是“换位思考”。

二、在德育工作中为什么要“移情”

传统道德教育高耗低效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认为,就在于过于工具化、理性化、知识化的教育过多占领了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传统道德教育认为,知识、认知才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所以它注重认知,忽略情感,从而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情感缺乏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顽症。

“育人以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离开了“育人以情”,那么“育德”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乃至生命世界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本源性力量,是青少年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传统道德教育认为,只有“晓之以理”才能“动之以情”。笔者的观点与此相反,认为道德教育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以真正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

至于如何“动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学会“关心”,而关心的心理本质则是“移情”。

德育要使学生成为情感经验丰富的人、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学生是否有多少道德知识,而更应关注的是人是否有体验,体验到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受自己的体验。对这种目标的实现,“移情”起着核心作用。那究竟怎样进行“移情”呢?

三、如何进行德育工作中的“移情”

如何进行德育工作中的“移情”,这是问题的重点。以本人的实践经验总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移情”工程。

1.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在很多时候,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例子很多。有的教师对学生迟到的现象难以接受,尤其是班主任。他(她)往往认为我老师不能迟到,你学生也就一定不能迟到;我老师都能克服,为什么你就不能克服呢?所以一旦有学生迟到,这些老师就会数落个不停,也不听学生的任何解释,甚至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上或教室门口站着以示惩罚。“反正你就是不能迟到!”接下来,学生的遭遇就有可能是在教室门口或是教室最后面站一节课,而他(她)的内心深处,无人知晓,也无人愿意知晓。每当这样的时候,教师难道就不能静下心来听听这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吗?也许他(她)真的是情有可原呢?在笔者的实践中,由于老师的“移情”和理解,所以,学生如果是因为偷懒懒床而迟到,他们会主动承认错误,基本上,第二天也会改正错误;如果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等不到公交车或者自行车坏了,学生首先会向我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再解释原因,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会接受他们迟到的正当理由的。

浙江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有一次介绍,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名学生精神不集中,原来是在看信,于是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信给没收了。下课后把该生叫到办公室,屁股一沾凳子,就不分清红皂白地对这名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求该生把这件事情转告其父母,并让他父母亲自到学校来把信取走。最后,该生竟然从老师手中抢过信件,张口吞下,最终不幸噎死了……

这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些教师要采取这么过激的行为?难道他们就不能保持冷静,就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好好体会一下学生的感受吗?就不能换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难道一定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不这样做吗?更可悲的是,有些教师到最终还是想不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比如没收学生信件这件事,那位教师明明可以对该生稍作提醒,然后继续上课,课后可以单独进行朋友似的交流。在这个基础上,教育该生应当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并以学业为重。我想这样的方式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

所以,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多理解学生,多听听学生的说法,这样,肯定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益的。

2.正确地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不仅我们自己要做到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要经常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譬如,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通过这样的“移情”,让学生明白并接受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增进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正确处理所谓的“代沟”问题。在笔者如今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名叫小潮(化名)的学生,来自一户单亲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在上大学。小潮的父母离异后,兄弟俩都跟着妈妈生活。个中的缘由虽然不方便打听,但是我知道,小潮的妈妈很艰辛,很不容易。而小潮本是一名聪明伶俐的学生,刚进五中时还是在实验班,后来不知为什么(以前不是由笔者任教,我是在高三时接班的),小潮不仅学业退步,而且品行也越来越差。有一次学校收考试费用,明明他只需要交60元就够了,但是他拿着学校的通知书骗妈妈说要交90元。妈妈相信了他,给了他100元整。但是当妈妈半夜起来上厕所时,发现小潮正要偷偷溜出门去。妈妈猜想儿子可能是要去通宵上网,当场制止并没收了那100元。第二天,妈妈亲自来到学校缴费,并把一切告诉了我。当时我百感交集,尤其觉得,这位母亲太不容易了。妈妈走了以后,我找到小潮,委婉地告诉他我知道的一切,然后给他讲了一个相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因为在我18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在我下面还有一个小我两岁的弟弟。正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我和弟弟抚养成人……事后,小潮的行为果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一些让人心暖的变化!

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通过“移情”使学生明白,每一位人民教师,他(她)的心肯定是善良的,只不过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对待老师也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老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学生也要平心静气地要求老师听自己解释说明。这样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听的。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朋友、同学的立场上看问题。我相信,通过这些“移情”,不仅可以消除同学、朋友间的误会,更可以增进友谊。因为,“理解万岁”。

四、“移情”效果例谈

采用“移情”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虽然也有失效的时候,但总的来说,让我收获不少。

某一天的下午,我找到班里有早恋问题学生小军谈话。因为他平时偏内向,所以谈话开始前,我估计今天的谈话难度较大。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小军在一开始就对我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首先是不愿意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其次是说话的过程中经常流露“怎么说呢”,或者“我不知道”这样的话语。我明显感觉到了交谈的阻力,这就是一种所谓的“阻抗”。于是我决定调整交流方式,首先与他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我和你曾有过一样的经历。”我将自己经历的类似故事说给他听,直接地给他心理暗示:你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普遍的现象,不用害怕。于是,我们之间障碍开始消除,学生也开始安静下来仔细听我的讲话,问题的症结终于解开了。并且,我们之间从此也建立起一种彼此的信任。目前小军情绪稳定,逐渐开朗,学习也越来越投入,并正确处理了早恋问题。之后,每次一见我,就是那种含羞的微笑,实在非常可爱。

当然,笔者在这里也许把事情描述得过于简单了些,不过意思很明确,“移情”确实有其独特的效果,这是其他方法所难以达到的。“移情”也确实为我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和成绩。

记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或是在生活中,尤其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运用“移情”,多站在德育对象的角度看问题。我想,结果一定会“师生间更美好”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