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语义认知浅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语义认知浅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矛盾格是流行歌曲词中常见且富有表现力的辞格之一。对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从“语义类别、语义指向、语义认知”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有以共存的相悖心理、事物的不同角度对立、变化引起的对立感受、概说与细说相互否定构成的矛盾等四类;在语义指向上分为两个矛盾项的语义都指向同一本体和分别指向不同的本体;借助常规关系理论可以补足和阐释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显性表述,使其语义相对完备,有助于受众的认知。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 矛盾格 语义 常规关系

随着大众传媒作为流行歌曲的传播工具的盛行,流行歌曲渐渐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入曲可唱,离曲可赏”的流行歌曲歌词,其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当代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表现出或通俗易懂、或鲜明奇特的语言特色。矛盾格是两个表面语义冲突而深层语义和谐的词语搭配在一起,借助语义冲突的形成和消解来深刻揭示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一种辞格,其主要辞格要素包括主体和两个矛盾项。认知语言学是“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只是系统等努力对语言作出一致性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①流行歌曲歌词中诸如“陌生又熟悉”“痛也很愉快”“不是秘密的秘密”“美丽的惆怅”“悲壮的失败”“残酷的美”等矛盾格的运用,使得歌词突破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具有全新的审美效果和超强的感染力。基于认知的视域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既有助于词作者创造更多更好的歌词、繁荣大众文化,也有助于受众更好地认知歌词、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拟从语义的“类型、指向、认知”等三方面对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进行分析。

一、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语义类型

在对所收集的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的语义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因变化引起的对立感受构成的矛盾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当词作者选取这种发展变化作为参照点时,矛盾格的整体意义表达的就是某事物的转变意义。如:

不是秘密的秘密/我要说爱你/像蜜蜂黏着糖蜜/我的眼里只有你/不是秘密的秘密/和你在一起/每个眼神微笑都安静/却是幸福默契(《不是秘密的秘密》作词:李怡萱;演唱:杨幂)

歌词中使用偏正式矛盾格,“秘密”的内涵意义是“隐蔽性、莫测性、时间性”等,“秘密”的外延意义是“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否定“秘密”的内涵意义或外延意义,可以得出两种意义:有秘密之实却无秘密之名或者有秘密之名却无秘密之实。具体哪种意义起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此处表述的就是有秘密之名却无秘密之实,“没有隐蔽性、为人所知的事情”。这类“不是N的N”表达所表达的基本意义是类似的,都是对N内涵和外延否定后的意义。

(二)因共存的相悖心理构成的矛盾

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可是它往往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引起内心情感的起伏。人们的内心真实地存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心理。怀旧和爱情是流行歌曲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因此流行歌曲中涉及心理活动内容的歌词较多。如:

想记起偏又已忘记/那份爱天下驰名/万古流芳/想得到偏又怕失去/那份爱天下驰名/万古流芳(《昨夜星辰》作词:吴桓;演唱:林淑容)

歌词中使用了并列式的矛盾格,“记起”与“忘记”是完全相反的心理活动,“得到”与“失去”是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可是却出现在同一个人心中,想要记起,却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去爱,于是立刻压抑自己的感情,努力使自己忘记。词作者设计出这一矛盾的语言,通过语义的对比,形象地描写出一个处于感情痛苦中的人想爱又不能爱的痛苦状态。“想记起偏又已忘记”和“想得到偏又怕失去”看似矛盾,仔细品味却是符合情感逻辑的,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复杂的心理矛盾,有效地展现了矛盾格的艺术魅力。

(三)因事物不同角度的对立构成的矛盾

词作者为了凸显矛盾,有意省略与矛盾构成有关的背景、原因的交代,以致语言表层语义聚集在两个矛盾词语的冲突上。如:

突然的开放实际并不突然/现在机会到了可能知道该干什么/红旗还在飘扬没有固定方向/革命还在继续老头儿更有力量(《红旗下的蛋》作词:崔健;演唱:崔健)

歌词中使用了主谓关系的矛盾格,“突然的开放实际并不突然”中两个矛盾项“突然”、“不突然”同时指向“开放”从而产生了表层语义矛盾。从现实角度看,上世纪90年代,青年一代与其父辈的红色年代比,其思想观念上的开放,会让人感觉很突然,所以“突然的”放在主语的定语位置,作为旧信息来处理,而谓语位置的新信息却是“并不突然”。从精神角度看,这只是90年代的青年人想走出曾经的红色年代笼罩的思想和观念,开放来得是有基础的,并不突然。这类矛盾格表层上故意省略了“从……角度”和“从……角度”的语言表述,对每个事物的描述角度都不相同,但是都可以补足成“从……角度看,是……;从……角度看,是……”。

(四)因整体与个体相互否定构成的矛盾

人们往往习惯于先整体后个体,先全局再局部观察事物。流行歌曲歌词就常用矛盾格来凸显整体中包含的特例。如:

闭上了眼睛/听风在呼吸/仿佛昨天在眼前/从不曾离去/思念在逃离/回忆那么清晰/恍然之后才发现/赢了世界却丢了自己(《错怪》作词:高进 ;演唱:杨幂 刘恺威)

歌词中运用了复句形式的矛盾格,从语义上看,“世界”是整体,是一个笼统的表述,应该包含了“我”,“我”是世界的一部分,“赢了世界”和“丢了自己”听起来似乎很离奇。但仔细一想,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努力拼搏。一旦目标实现,回望来时路,却发现努力的结果概括地来说是赢了,可是仔细地想想在努力的过程中连自我都丢失了。矛盾格的运用把人对输赢得失考量时的那种彻悟概括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二、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语义指向

“矛盾格区别于病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矛盾格的语义深层是可以解释的。……解读矛盾格是关键,就在于消解表面的矛盾冲突。”②语义指向研究“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③通过对所收集的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表面语义矛盾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矛盾语义都指向同一本体

在流行歌曲歌词中,两个相反的表述语义指向同一个本体,从而产生临时性的矛盾。如:

梦里听见一个声音/陌生又熟悉/仿佛在我耳边诉说他的曾经/眼前映出一个身影/慢慢的靠近/放肆地带走我的心 (《梦青衣》作词:张小罕;演唱:李玉刚)

歌词中谓语“既陌生又熟悉”是对主语“声音”的陈述和说明,在本句中矛盾项“陌生”在语义上指向其本体“声音”,“陌生”和“声音”两者构成一组语义指向结构体。同时,矛盾项“熟悉”在语义上也指向本体“声音”,“熟悉”和“声音”也是一组语义指向结构体。因此,得出两组具有矛盾语义的指向结构体,即语义指向结构体一:声音+陌生;语义指向结构体二:声音+熟悉。“陌生”和“熟悉”这对反义词都是指向本体“声音”,“声音”就同时具有了“陌生”和“熟悉”两种语义。在此首歌曲中,声音“陌生又熟悉”要表达的意思是:青衣表演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在不同戏剧中青衣的具体唱词可能是陌生的,但是几乎所有戏剧中青衣柔美圆润的嗓音还是熟悉的。歌词通过矛盾修辞格的对比,凸显了那种出人意料的感受。

当然,有的歌词中只有一组语义指向结构体,被指向成分与指向成分语义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如:

你知不知道痛苦的滋味/痛苦是因为想忘记谁/你知不知道忘记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欣赏一种残酷的美/然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告诉自己坚强面对(《寂寞是因为思念谁》作词:沈庆;演唱:景岗山)

歌词中,“美”既是矛盾项,又是主体,因此只有一组语义指向结构体,“残酷”指向“美”,从语法关系上看是修饰关系,“残酷”指凶残冷酷,让人心生厌恶;“美”指美丽,让人心生愉悦。因此,“残酷”与“美”的语义相悖。歌词告诉我们:忘记一个自己思念的人是一件残酷的事,但是过去的终究过去,人总是要面对现实,而敢于面对现实的坚强就是一种美丽的人生态度。歌词创作者突出语义的矛盾对比,使得歌词语言精练、感情对比强烈,发人深思。

(二)矛盾语义分别指向不同的本体

在流行歌曲歌词中,两个相反的表述语义指向两个不同的本体而产生语义表层的矛盾,并且两个本体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而你在这里就是生命的奇迹/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就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那里(《至少还有你》作词:林夕;演唱:林忆莲)

歌词中两个语义矛盾项是两分句的谓语“放弃”和“珍惜”,分别指向两分句主语:“放弃”指向的是“全世界”,“珍惜”指向的是“你”。“你”是“全世界”中的一员,借助矛盾格,歌词凸显了“你”在我心目中的份量和地位。这类矛盾格通常以复句的形式出现,两个分句的主语或宾语通常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而进行陈述或修饰的谓语部分的语义又是相互矛盾的,这使得这类修辞格的语义产生了矛盾,从而生成了语义指向不同事物的矛盾格。这类矛盾格与人们的完形心理和模糊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习惯将不完整的感知趋向完整的认知, 即对事物先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才有对个别的认识。另外,思维过程往往渗透着模糊性,针对复杂的表述对象在没有必要精确表达时,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模糊的整体表述,甚至可以将矛盾的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以取得对立的统一。

三、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语义认知

话语表述包含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它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完备性。“一般说来,诗歌语句之间需要填补较多的缺省信息,才能将其连贯起来。”④流行歌曲歌词也是如此。徐盛桓先生认为理解隐性表述要依托显性表述,借助常规关系对其进行补足和阐释。常规关系“从客观上说是因为任何两事物间必定可以体现出[相邻+/-]和[相似+/-]这两种关系,而且是否具有相邻/相似性是可以较易较具体地显现出来的。……将相邻性/相似性作为常规关系来把握两事物的关系性,就是将具有一定强度的相邻性/相似性的两事物识解为一个整体,认定了其中一个的存在就可能内在地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不管另一关系体在该认知活动中在不在场;被一个关系体内在地蕴含着的另一关系体就可以用来对该关系体进行补足或阐释。”⑤从而实现交际意图。简言之,即补足或阐释话语显性表述中的“缺省”,使表达并不完备的话语理解起来语义变得相对完备。对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语义认知的分析就可借助这一理论。

(一)常规关系补足话语显性表述的不完备

常规关系的利用是与人的优化思维相联系的。“在优化思维的主导和制约下,语言运用也力求优化。在当时的情况下,优化主要方式是用最少语言手段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以少寓多,以简驭繁;可以意会的就略而不提。”⑥这就需要运用隐性表达或利用常规关系来推导话语含意。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显性表述不完备,辞面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常规关系来补足其语义,表述相对完备,使得歌词辞里和谐统一。

我说过/我不闪躲/我非要这么做/讲不听也偏要爱/更努力爱/让你明白/没有别条路能走/你决定要不要陪我/讲不听偏爱/看我感觉爱/等你的依赖/对你偏爱/痛也很愉快/等你的依赖(《偏爱》作词:葛大为;演唱:张芸京)

常规关系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是将具有相邻或相似关系的事物识解为一个整体。歌词中“痛也很愉快”让我们首先想到是“痛”与“愉快”作为一组反义词,显性表述是矛盾的。人是不可能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同时还享受愉快的。可是,“痛”与“愉快”又是同属于情感这一语义场,两者具有相似关系,只是有程度上的递增和递减,共同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这样的显性表述在词作者意向的制约下,借助常规关系进行语用推理,就可明白句子是故意省略了“从某角度看”等不同视角的表述,一旦补足了所有脱落的语言形式,表层的语义矛盾就不再存在。我们就能够推理出“痛也很愉快”表达的是从肉体上来看感觉“痛”,而从精神上来看感觉“愉快”,从而表现了主人公不畏身体承受的痛苦,对所爱之人的执着追求。

流行歌曲歌词的矛盾格就是基于这样的语用推理,使这些显性表述不完备和矛盾的歌词,在不同角度、层次或背景等条件都不出现的情况下,受众通过隐含的常规关系或人们的规约性的共识来补足的,对缺省的内容进行“完形”,从而完成对歌词深厚的意蕴的正确解读。

(二)常规关系阐释话语显性意义表现的语境信息

徐盛桓认为常规关系“是话语中所表达的各种关系的本源,因而是人们语言运用的一般前提,是达至相互理解的普遍基础。”⑦语用推理中的常规关系是以语用预设的形式存在。而预设实际就是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言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理解需要借助常规关系对语境知识的阐释,进而推导出其深层语义。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你是我的眼》作词:萧煌奇;演唱:萧煌奇)

歌词中“眼前的黑不是黑”表面上矛盾反常,盲人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怎么不是黑呢?这是人们认知环境中的旧信息,可是借助常规关系,稍加推理就可以把这一旧信息排除,产生一种新的语境信息:有了他人的帮助和关心,就算现实世界是一片黑暗,但是内心世界是充满光明的。其推理过程可概括为:

大前提:盲人的眼前是一片黑暗,有人帮助的盲人内心是充满光明的。

小前提:我是有人帮助的盲人。

结论:我的现实世界是黑暗的,我的内心世界是光明的。

此处大前提指的是规约性知识或常规知识,小前提指的是语境知识。规约性知识合理地解释了语境知识,词作者的交际意图并得到了辨识。

总之,具有语言精练性、结构创新性的矛盾格所包含的表层语义的矛盾能够和谐共处、交相辉映地传达情感的复杂性与事物的多样性,关键就在于受众能够利用常规关系,将事物或者情感的不同层面进行补足和阐释。

四、结语

流行歌曲歌词作为现代诗歌的一种,其语言要求是言简意赅,不落俗套,意在言外。矛盾格遵循语言运用经济的原则,用有限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其辞面的矛盾,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打破了受众的思维惰性和习惯期待。因此,矛盾格与流行歌曲歌词对语言的要求是一致的。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运用,使得歌词的显性表述对不必要信息进行省略,以语言的对立统一形式来表现深刻的思想情感和隽永的人生哲理。受众在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常规关系对流行歌曲歌词的显性表述作出补足或阐释达到相对完备的语义理解的同时,也激活了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流行歌曲传播得更广泛、促使大众文化更加地繁荣。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修辞视角下流行歌曲歌词研究”,项目编号[YY1212]的终结成果。)

注 释:

①何自然.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1.

②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关照[D].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63-64.

③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39.

④何自然.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39.

⑤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莱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育与研

究,2006,(3):167.

⑥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13.

⑦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

2002,(1):14.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景霞. 常规关系与话语含意理解[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6):87.

[3]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关照[D].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查清兰 江西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330013;查清平 江西九江 星子中学高中语文组 3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