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书分类和排架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图书馆现有藏书排架方式有很多的弊端,必须采用一种更合理的排架方式,以改善目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两种比较合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各取其长,认为“整体细排,局部粗排”是最合适的排架方法。
图书馆借阅,无论是过去的闭架借阅,还是当今的开架借阅,分类排架管理问题都是图书馆学的焦点问题。图书只有经过科学的分类、排架,才能有序,才能使读者得到有效和及时的利用,才能提高流通率,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排架和分类是分不开的,《中图法》两大功能是: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和便于分类排架。所以分类是一只最具权威的手,而排架则是在这只手指挥下的现象。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最常用的排架方法是以图书的分类系统为主体,按分类号顺序和种次号顺序排列,注重图书学科内容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层次级别和逻辑关系,以将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分开来。
1.现有藏书排架方式的弊端
(1)分类排架法虽然直观,但源源不断补充而来的同类书集中于同一地点,必须在每一书架、第一格层上预留一定的空位,又造成书库空间的浪费。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的数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以我校近一两年来每月新进图书大概4000册,1年需上架的新书多达48000册,这样1年就需要很多个大书架;而且随着新书的不断增加,总会出现部分类别的书架率先饱和,而被迫进行倒架,以空出架位,这得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另外,分类号(书号)较长且复杂,给文献的提取和归架增加了难度,易出错。
(2)由于读者对图书分类法体系结构、分类方法、标记符号不熟悉,很难了解馆内图书排架的规律,导致图书乱架严重。
(3)在流通率提高,拒借率降低的同时,图书空前的流通量使得还书归架工作量和由于乱架而带来的整架工作量等急剧增加。
因此,图书如何分类和排架呢?既要确保读者的利益,又要减少读者乱架现象,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上架整架工作效率,是分类人员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在开架管理近两年的图书分类工作中,根据开架管理下读者的借阅习惯,现存两种可行的办法:一是“细分粗排”;二是“粗分细排”。下面就这两种分类排架方法进行比较。
2.细分粗排
“细分”,是指在类分图书时,依照分类法的类目设置,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及各馆的实际情况,适当细分。“粗排”,是指按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以一定的类目等级为依据。对同类书不按书次号先后顺序,进行集中排列。[1]现在很多图书馆分类都以四级类目见多。今就以四级类目为标准排列同类书,排架时只考虑四级以内的类目,同一分类号的书排架不分先后次序,以分类号排架。如I247/0004,I247/0005,I247/0008,I247/0010,I247/1234等图书,排架时不按书次好顺序,直接排架。分类号I247.1,I247.2等,超过四级类目的也排在I247之中。
在上架时,以每层书架上标识的排架分类号为依据,对同类书进行大批量上架,并且按照先大后小、先厚后薄的原则排列。即在同一层书架内,先排大开本的(无法直立排架者除外),再排小开本的;先排厚的,再排薄的。
采用多彩不干胶书标排列图书,即以分类表的基本大类为依据,每一大类配以一种颜色的书标,并且在每种书标的正上方印上类别代号(规格为0.5×0.5cm),使其醒目易认。如《中图法》有22个基本大类,可相应地配以22种颜色的书标。
某些借阅率较高且种数较多的图书,可按五级类目排列。如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中长篇小说,我馆目前已达数千种,且利用率较高,可按五级类目排列,即在每一层书架上分别标识I247.4、I247.5、I247.7、I247.8,但排架时不再按书次号次序排。
(1)细分粗排的优点
可以大批量上架,加快上架速度,减少工作人员的上架次数和上架时间。例如,上架前属于“I247.5”的图书有五种,它们的索书号分别为I247.5/0008、I247.5/0096、I247.5/0187、I247.5/0809、I247.5/1395,如果按“分类/种次”的顺序排架需要寻找五个位置才能上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如果只取分类号排架,则上架时一个动作即可完成。每层书架的图书排列整齐划一,大小厚薄排列有序,这样工作人员可腾出更多的时间整理书架,服务读者。每大类的图书采用一种颜色的书标,并且每层书架都标有排架分类号,从理论上讲可避免错架和乱架。
(2)细分粗排的缺点
不能完全体现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查找某一具体图书所需时间,可能比按“分类―种次”排架查找的时间要长些,但只要懂得查找方法,同样较容易。
3.粗分细排
“粗分”,用于图书排架的分类号,根据馆藏实际情况,尽量不使用仿分、复分、参见、组配等分类方法。但也不能就中图法22个大类进行分类,要对本馆藏书规模,以及对本图书馆读者作一个分析,类分文献到一个具有一定涵盖量,又使分类号简短,易辨认的深度。我馆一般最深标引到4级类目,个别要求较高的适当细分,如:G252、I2253、H310、TP39等。“细排”是在图书上架时严格按分类号和书次号先后顺序排列,不能有任何错误。
(1)粗分细排的优点
粗分能有效帮助我们控制开架借阅带来的图书乱架现象。
粗分对工作人员来讲还书归架、整架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粗分细排架可使馆藏面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倒架次数,能更准确地预留书架。
粗分细排架有利于读者索书。由于大部分读者对图书馆分类法不是很精通,如果分类太详细,则会造成读者检索到,但不知道该从哪里找到书。
(2)粗分细排的缺点
图书上架比较麻烦,工作量比较大。因为每一类的书会很多,所以如果对书架不熟悉,工作人员上架就会很麻烦。
无法更好地揭示学科的内容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一些新兴学科。因为分类比较粗,所以无法更好地揭示新兴学科的内容属性。
综上所述,“细分粗排”和“粗分细排”各有各的优点,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乱架,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哪一类排架法都要求:①提高检索效率,取书归架迅速简便;②便于馆员直接在书架上熟悉馆藏,便于读者系统使用藏书;③建立准确清晰的排架标示,减少误差,提高藏书利用率;④注重经济效益,节约书库面积,减少倒架的麻烦。[2]如果能有一种方法兼顾两者的优点,那就更好了。笔者经过思考并结合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整体细排,局部粗排”是最合适的排架方法。
4.“整体细排,局部粗排”是最合适的排架方法。
“整体细排”是多数大类图书在排架分类号粗分后必须严格按照“分类号一种次号”即索书号的顺序排列。“局部粗排”即每个大类的图书仍严格按照分类号顺序排列,对一定级次类目的图书不按照“种次号”的顺序排列。如I类,小说是大家消遣的读物,阅读量大,流通率高,如果采取细排架就会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乱架现象也会很严重,反而不利于图书的管理。但如果I类全部粗排架,由于小说类是大类,藏书量很多。比如我馆41万册书,小说就有4万多册,如果全部粗排,实在是浪费索书时间。合理的办法是在分类号严格按次序排列,书次号不按顺序。如I247/1,I247/6,I247/2,I247/178,I247/5,I247/8等,这一分类号下有5000册图书。上架的时候只要分类号是I247的就一起上架,不分先后顺序。至于该对哪些分类号下的图书进行粗排,这是没有一个标准的,要看自己的馆藏量和读者对象。例如高校图书馆读者是学生,学生对小说(I)、历史(K)、英语(H3)的借阅率比较高,就可以在这些大类的一定级次类目下的图书进行适当的粗排。如果馆藏数量不大,也没有必要粗分,例如我馆需要粗分的类目有:I247,H3,TP39等。
参考文献:
[1]蒋鸿标.开架管理条件下的图书排架――兼谈“细分粗排”法.图书情报知识,2002,(2).
[2]董桂玲.简论图书馆藏书排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6,VOL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