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故事情境中的主题习作教学”新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故事情境中的主题习作教学”新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故事情境的主题习作教学”旨在以“创编故事”为基本抓手,以“故事情境”为整合平台,以“节奏调控”为内在支撑,以“作中指导”为基本途径,以“开放两端”为生态模式,分别从习作的“内容”与“能力”两个方面出发,确立一个个切实可行的习作教学主题,并借助特定的故事情境整合多重元素,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开发出一系列生动的习作教学课例,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他们阅读积累、观察想象、表达交流、评改完善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习作教学在目标内容层面的“有章可循”,在方法策略层面的“有法可依”,在生活意义层面的“有利有图”,为小学生习作教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一、 聚焦能力,构建主题序列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习作教学呼唤有针对性的“主题训练”,而富有成效的“主题训练”又以构建切实可行的“主题序列”为第一要务。基于“故事情境的主题习作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指向,以“构建主题”为着手点,力求探索出一条贴近一线、便于操作的习作教学新思路。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情,适合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开展不同的主题训练,而每一个主题又是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可以自行拓展延伸。

二、 创编故事,赢得心理认同

“故事”对于习作教学具有独特的意义与非凡的魅力,分享故事就是一种体验方式。有经验的老师大都善于运用故事调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下面以《捕捉话语的智慧》教学片段为例,说明故事在“主题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1. 品读故事内容

下面老师要呈现三个故事片段,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些什么!

(1)老鼠怯生生地对猫说:“我大姐生孩子了,捎信儿叫我去吃喜酒。”

(2)“我二姐生孩子了,捎信儿叫我去吃喜酒。” 老鼠笑地对猫说。

(3)“我三姐也要生孩子了,”老鼠大大方方地对猫说,“我要去吃喜酒!”

请同学们自由谈谈你的发现吧!

?这是一只馋嘴的老鼠,每次都要吃喜酒。

?这是一只随机应变的老鼠,先是“怯生生”的,后是“笑”的,再后来是“大大方方”的。它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提示语真有表现力!)

?这是一只狡猾的老鼠。先是说姐姐已经生孩子了,捎信儿叫它去吃喜酒;后来老鼠干脆说姐姐要生孩子了,自己要去吃喜酒。真是一只贪吃又狡猾的老鼠!

话语内容在悄悄地变化着,这就是话语的智慧!

2. 规范话语格式

这三句话在话语格式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分别采用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的不同写法。话语格式的灵活多变,可以避免简单重复,增添文章的趣味性,也可以丰富话语表达的效果。

作为“主题习作教学”的构成要素,我们对故事素材的创编有着特别的要求:

(1)故事的篇幅宜短小精炼。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故事导入话题,或是借助故事开展某方面的专题训练,而不是深究故事其他方面的内容,所以对故事要进行符合自身需要的取舍与“创编”。

(2)故事的运用宜切合题意。故事运用一定要考虑本次习作教学的主题或训练要点是什么,故事的内容与话语形式是否与本次习作训练相匹配?如何借助故事文本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展开专项的阅读、思考、揣摩、运用?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 巧设情境,整合多重元素

借助故事,巧设情境,整合多重元素,是“故事情境的主题习作教学”的重要展开方式。本专题研究中的“故事情境”是指教者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整合文本阅读、范例品析、画面呈现、话语描述、音效渲染、经验链接等多重元素,创设出的融场景描述、情节过渡、人物揣摩、细节把握于一体的特定“教学场景”和“教学环境”,从而推动观察积累、取材想象、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交流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有序实施。请看下面这则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这是一个非常简略的故事纲要。读完故事,学生们的心中一定会产生一连串的问号:萝丝走过院子时发生了什么事?那会是怎样的院子?它是怎样走过院子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它越过草堆?难道在草堆边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于是,教者带着学生由一个简略的故事,读出了大量的空白,再由对空白的追问引出一组组画面,原来在萝丝的身后一直跟着一只贪婪的狐狸。那狐狸究竟是如何一次次地暗算萝丝的呢?为什么它的每次暗算都遭到了惨败呢?继续观察画面,从画面的细节中寻找答案,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看似简单的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就这样被演绎成了一堂生机勃勃的“主题习作指导课”。

四、 重视节奏,遵循心智规律

“故事情境的主题习作教学”适合利用多重元素,紧紧围绕习作主题,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调控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节奏的同时,也在教学环节的转换与教学内容的起伏变化中,更好地遵循了人脑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结构的优化与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下面以《捕捉动作中的细节》教学片段为例,呈现教学节奏的调控是如何遵循学生心智活动规律的。

1. 听,老师讲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

狐狸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葡萄,不知不觉口水已经顺着嘴角滴滴答答地流了出来。只见它后退了几步,然后疾步向前,猛蹬后腿,直蹿向那树上的葡萄。可惜,就差那么一点点,它的嘴没够得着葡萄。“扑通”一声,狐狸一屁股摔在了地上。它没好气地说:“这树上的葡萄一定不好吃!”说完就一瘸一拐地走了。走出几步,又忍不住回头朝树上看了一眼。

2. 思,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这是一只馋嘴的狐狸。

?这是一只口是心非的狐狸。

3. 议,你能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狐狸的特点吗?

?“狐狸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葡萄。”说明它很想吃葡萄。

――怎样伸脖子的?(伸长了脖子)

――怎样望着树上的葡萄的?(眼巴巴地)

?“不知不觉口水已经顺着嘴角滴滴答答地流了出来。”说明它是一只嘴馋的狐狸。

――口水是怎样流出来的?(顺着嘴角滴滴答答地流了出来)

?“只见它后退了几步,然后疾步向前,猛蹬后腿,直蹿向那树上的葡萄。”说明它非常想吃那葡萄。

――哪些词能看出它非常想吃那葡萄?(猛蹬、直蹿)

?“这树上的葡萄一定不好吃!”可是走出几步,它又“忍不住回头朝树上看了一眼。”说明它是一只口是心非的狐狸。

――它是怎样回头看的?(忍不

住回头看)

4. 辨,如此精彩的片段,作者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作者善于通过动作表现狐狸的特点。

――这里的动词(望、流口水、蹬、蹿……)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呀!作者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作者对动作的描写十分细致、非常生动。

――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平淡的行为动作,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捕捉,就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这样,我们写出来的习作就会别开生面、与众不同。

由故事欣赏到狐狸特点的思考,由动作细节的捕捉到写法奥秘的探究。渐渐地,狐狸的面目便逐步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在此过程中,他们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倾听诉说到自由表达,由现象解释到规律总结,学生们的心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 作中指导,夯实基本素养

“故事情境”的趣味性与兼容性,主题素材的交互性与互补性,为“作中指导”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下是《观察+想象=多彩世界》中的指导片段:

1. 拭目以待

你会观察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你的眼力。(课件先后展现“竹叶虫”“枯叶蝶”的图片,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然后集中评议)

――许多事物看似平淡无奇,可通过细致地观察,我们往往又发现它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甚至是令人惊叹。可见,“观察”不仅要求我们“目光细致”,更要求我们“目光敏锐”!

2. 新手上路(出示“手”的画面)

?这是一只怎样的手?(表面粗糙,充满了皱纹,关节肿大,指甲已经被烟熏黄了。)

?再看看人物的服饰和手里握着的烟斗,你又有什么发现?(人物穿的是灰蓝色的土布褂子,手里拿的是专抽土烟丝的烟斗。)

?拥有这样一双手的人,会是怎样的人?(长期干力气活,生活艰苦,身体已经衰老……)

――在有经验的人眼里,每个人的手都是不一样的,它可以折射出一个人许多方面的特点来。这不仅需要靠观察,观察不到的内容还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延伸。

3. 牛刀小试

教者再次回放“手”的画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为画面配上一段文字。(注意:一定要紧扣画面的细节特征)等学生写好后,教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组学生作品展开点评,并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究竟如何进行观察和想象呢?教师通过一组“暗藏玄机”的画面去一步步揭示“观察”和“想象”的奥秘。富有成效的观察不仅要求我们“目光细致”,更要求我们“目光敏锐”,观察不到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想象”去延伸。这是一组富有吸引力的设计,吸引力一方面来自于精心选择的画面素材,另一方面来自于教者结合画面内容所作的巧妙拓展与延伸。这样,“作中指导”就在这“观察”与“想象”的自由驰骋中自然落实了。

六、 开放两端,激活创新思维

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语文素养的培养讲究的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遵循的是“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迁移运用”的规律。习作教学则是将这三者融会贯通,不断推向新高的重要契机。“故事情境中的主题习作教学”立足“内化”,开放两端(即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在“阅读积累”“取材构思”“立意创新”“交流完善”等诸多环节中均体现出其广泛“兼容性”与“开放性”。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1. 故事讲述。(“画蛇添足”的故事)

2. 续写对话。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争论呢?请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结合刚学到的“话语的智慧”将故事继续下去!注意正确使用话语的格式哦!

3. 分享智慧。等到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好之后,老师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在班上朗读、点评和修改,带着大家在“话语的智慧”中再走上一个来回。

“你为何抢我的酒?明明是我先画好的!”先画好的人说完便去夺酒。

“不行!蛇本没有脚,谁让你又给它添上了脚呢?”后画好的人拿起酒壶便不由分说地往嘴里倒。

“添上了脚不正说明我画得快吗?这酒就应该归我!”先画好的人涨红了脸喊道。

“你画得是很快,”后画好的人萘艘豢诰扑担“可是添上了脚那还算是蛇吗?”

于是,先画好的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人一口气把酒喝完了。

好的习作教学不是要在课内穷尽习作的全部内涵,而是要将学生由有限的课堂教学引向无限的生活世界中去。一旦学生从课内习得了基本的写作能力,一旦点燃了他们的习作热情与智慧,那么他们将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80)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