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预设生成的统一体。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做精心的预设。本文从三个方面――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珍视生成资源,超越预设目标――谈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教学

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应是水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既然如此,如何“预设”,如何应对“生成”,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使“生成”与“预设”共舞,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差异和思维难以预料,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些不期而遇的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在教授八下Unit 3 Reading 部分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时,原先教案设计是想问同学们当9.11事件发生时,你们都在干什么。当我拿出一张图片问同学们“what is the building? What happened in the picture?”时,全班居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回答,只听见有人用中文在那里议论,这么高的楼怎么会起火了呢?我接着又问“Do you know when it happened? Don’t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it?”我瞪大了双眼惊讶地问,还是鸦雀无声。看来,我真的是对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又怎能谈得上灵活应对呢?从上面的例子中还可以看出,我们有些教师,备课时只圈画了个大路子,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教学生成。试想,如果我们课前备课时没有对教学方法、途径精心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接下来需作出哪些相应的安排,我们怎么希冀学生课堂教学顿悟和灵感创造出无穷的精彩呢?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吃透教材,考虑到所教内容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可能引起学生争议或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言行进行充分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二、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预设再周全,它毕竟是预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顺学而导,必要时要调整原先教学预案,促进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发展。一次听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Period 1 时,上课教师要求同学们看图就A:What do you do ? B:I’m a ……,进行 pairwork,当叫到最后一对学生站起来,就图上内容student 对话时,B回答道“I’m a teacher.”显然B回答错了,这位教师只是纠正了她的答案you’re not a teacher, you’re a student. 然后为了引出 I want to be a ……做了如下过渡: I know you’re 14 years old now. You’re students. But after 10 years, you will not be students. I want to know what do you want to be. You can say I want to be a teacher. 课后我们对她的这一过渡提出了意见:她完全可以从B学生的回答I’m a teacher下手,直接引出I know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when you grow up. 而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按照原先设计好的预案,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引出I want to be a ...这样显得课堂教学既流畅又节省时间。但是我们就是很死板,不知道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所以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选择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堂生成。

三、珍视生成资源,超越预设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理解过程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与兴趣,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尝试、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知识,由于学生的差异,可能生成不同的见解和方法。珍视这些生成资源,合理组织、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认识成果。比如在我的一节校公开课八(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Period 3 教学时,首先我让学生就书上的Part 4 做了一个调查,然后 make a report: ××× was doing at 9:00am last Sunday,为了引出下文3a中的几个生词,我做了如下过渡:I think you all had usual experience, That isn’t amazing. But Ted had an unusual experience last Sunday. Can you imagine what happened to Ted? 于是我就引出了unusual experience, amazing , imagine 四个生词,教同学们读了单词之后,我就让同学们阅读3a的文章了。课后老师就对这一步骤提出了意见:为何不珍视这几个生成的单词,培养同学们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unusual experience. 我可以这样接下去问:What does unusual experience mean to you? What’s your unusual experience? You can say it like this: I had an unusual experience. It is when...这样既可以充分开动同学们的脑筋,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积极地使用英语,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实施阶段,一方面要对课堂上无价值的生成予以正确引导,一方面又要对极富价值的创造火花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统一体。深陷在“预设”的窠臼,统得过死,就会把学生引入幽深的峡谷,而纯粹的“生成”也属空中楼阁,矫枉过正。因此,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预设”与“生成”共舞,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小英《英语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3.王小敏《课堂活力源于生成――谈初中英语课堂的生成教学》[J].教学月刊,2007年11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