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描绘山河 各显妖娆(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描绘山河 各显妖娆(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题导引

祖国河山,绵延万里,万里河山,豪气冲天。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山河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气势、精神甚至国魂。山河大体可分为两种意义,其一为山川大河。我们歌唱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有气势磅礴、耸入云天的喜马拉雅山,有宛如长蛇、绵延不绝的长江与黄河。匍匐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看到的,不只是山,还有中华民族那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山河的另一种意义体现为历史的大山与长河。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站在近代史上的我们,眺望历史的长河,看到的,有中华民族面对各种历史性的危险,奋起而自强的勇气。眺望未来的历史长河,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山河,各显妖娆,让我们放声歌唱。

美文荟萃

夜宿泉州

郭 风

温和芳香的、有点潮湿的、南方的夜降落在城市的林梢和屋檐前。一轮新月好像一朵橘子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

城市闪耀着它的宝石似的光辉,散发着豆蔻一般的香味。泉州,你经历过多少风雨,珍藏了这样多的珍宝。啊,那林立的牌坊,那雄伟的东塔和西塔,那开元寺紫云大殿后面希腊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平台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兽身的浮雕,那以青色花岗石建筑的具有古叙利亚建筑风味的清真寺……它们怎样越过时间的长河,掩映在你的林荫中,在月色里默默地沉思。

轻风从旅馆的窗口悄悄地吹过。啊,那风中仿佛吹来大海的凉气和港湾里夜潮的喧腾。泉州,时代过去了,我仿佛还能看见你的港湾里布满古代的船舶。那从波斯湾和印度洋出发的帆船的队伍,它们朝着太阳上升的方向,来到你这里。那从婆罗洲和摩鹿加群岛出发的商船的队伍,借着大洋的季风,鼓起它们的风帆,来到你这里。泉州,时代已过去了,我仿佛还能看见你的仓库里堆满各色的货物,笼罩着的乳香、咖啡和可可,檀香和蔷薇水的香味。我仿佛还能看见在你的码头上,在你的街道上和小巷里,横过绿色的稻田,走动着世界上各种肤色的人们。啊,那从西里伯群岛前来的旅行队,身上还披着热带太阳的芬芳和明月的光辉。我,仿佛还能看见那从亚力山大港来的水手,给你带来非洲地带的爱情和音乐,那从波斯湾沿岸前来的商人,给你带来菠菜的种子,撒在你的河边和田野里……啊,那还是人类航海的黎明时期,越过漫长的中世纪,泉州,在长久以前的时期,你便是世界沿岸的一个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外文化的交流,在这里开放美丽的花朵。啊,我仿佛触摸着一幅地图:在这上面,泉州,你好像林荫中的一朵金玫瑰,披着月色在那里闪光,发出深沉的香味。

古老的城市!南方的四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甜蜜啊。这个晚上,我想睡觉了。泉州,让我站立在这窗口,永远守望着你的过去,我千百倍地爱你的今天!啊,在传说中曾经开放过雪白的莲花的古桑树啊(泉州开元寺有一棵古桑树枝叶茂盛,从唐代活到现在。民间传说,它曾开过白莲花),你正是见证:泉州,今天是变得更加美丽了。我看见学校的窗户,像开放在花棚上的紫藤花般的开放着,那灯火像海面上的渔火一样的闪耀。我看见新村的房屋和它的阳台,建筑在斜坡上,周围围着的竹篱,又被古老的龙眼树林的夜色所环绕。我看见梨园戏剧团的楼房,紧靠着郊区;向前走去,那里有美丽的河流和古老的石桥。我看见车站灯火辉煌,最后一班的班车已经到站了吗?有亲爱的海外侨胞搭这一班车到家乡来省亲吗?我看见郊外的田野有如海洋,四月的麦浪在明月下有如海波在荡漾。我看见果园有如蜂房,花在结果,果在酿造甜汁。我看见烟囱的手臂伸到明澈的夜空,我听见厂房里的轮子和压榨机在唱着新的歌……啊,这一切,都是我所爱的,让我歌唱这芬芳的土地上新的建设!让我伸出手来,把你整个抱在我的双臂里:泉州,晚安!

(选自《中华经典散文》)

赏析

作者是把“泉州”这座城市放到夜色下来观察、来感受的,而且是从自己住宿的旅馆的窗口来观察描绘的,因此这座城市在读者的眼里就不同于一般写景散文里的白天的风光,可谓视角独特。文章开篇就用诗意的语言展现了泉州的清新,突出了这座南国城市在美好月色下的明丽与深邃,然后又把笔墨泼向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与思考中,眼前的建筑日新月异,耳畔的历史回响轰鸣。在现实与历史的交汇碰撞下,泉州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更加动人的蓝图。文章跨越古今,熔记叙、抒情、议论、描写于一炉,既有现实景物的描绘,又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融于一首首唐诗里的温暖

刘文波

翻开一卷泛黄的唐诗,伴着窗外萧瑟的风霜雨露。雨声雪飘氤氲成为唐诗的背景。

秋雨冬雪可是千万母亲为远方儿女穿起的绵绵牵挂的丝线,要不,为什么一部唐诗总是串联起唐朝所有的夜晚和灯光;昏黄的油灯下,一根根丝线总能连缀着征夫思妇、游子羁客?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在一般人看来,芦花飘飞柿叶红,秋水潋滟,碧空澄澈,该是让人多么心旷神怡的美景啊。然而,遥想征人身处长沙,九月衣单,怎耐得住深秋的寒凉啊。而手中的棉衣未成,不由得拆了絮好的棉衣,再絮上一层新棉,添上一层嘱托与思念,一起寄于远方的征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中的《秋歌》和《冬歌》。“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的李白,笔底竟然也有嘘寒问暖的温柔,用锦绣华章为征战的将士织一件征袍,用浪漫的情怀为大唐江山覆一袭锦裘。温柔竟是如此风流。

月色笼罩灯火通明的长安,万户捣衣,赶制远方亲人的冬衣,那是多么盛大的场面啊。以月光为被面,以亲情为棉絮,秋风来牵线,叮咛作针脚。握针把剪的手再冷,也要絮成亲人的征袍,因为明天,驿车就要驰往前线。银针、铁剪也在大唐的深夜一夜未眠。

读张仲素的《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霜早至,徒惹思妇嗔怨,可怜身上衣正单的远人如何抵挡得住塞外的风霜刀剑呢。老天啊,你还是再转暖些吧,让我把征衣做好,穿到他的身上,你再飞霜不迟啊。而征衣做好了,还未寄到居延城,部队又开拔了。征衣啊,你如何赶不上良人的脚步啊。于是又有了“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的慨叹。

一部唐诗,几多征夫思妇哀怨的两地书。语短情长的珠玑诗句足以让相隔天涯的有情人相拥取暖。温暖的诗句也为每一个雨夜长读的士子驱走了秋冬的苦寒。

(选自《燕赵晚报》2010年1月18日,有改动)

赏析

唐朝国力强盛,统治者痴迷于开疆拓土,男儿征战沙场,母亲和妻子免不了在家惦念。捎一件征衣,缝一件棉袍,送一份关怀,寄一份相思。一首首唐诗就是征夫思妇哀怨的两地书,温暖了天涯相隔的有情人,也温暖着千年之后吟咏诗句的我们。作者用优美的笔调,展现了一首首唐诗动人的意境,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幽幽西湖月

田一洁

凌晨一点,城市睡了,西湖还醒着,这里悄然展开了一幅柔情万千的画卷。你来到这里,若有若无的虫鸣会告诉你,欢迎来到夜西湖,这里很安静,说话请小声。

夜把山拉远,起伏绵延的轮廓下,是淡淡的墨色,虽然有时明时暗的变化,也只是个大概,幽暗朦胧中,好像是一幅久经岁月的老水墨画,恐怕时间再久一点,就会淡至虚无。

夜里的湖,如果少了月亮,那就是没了灵魂。月亮是一位绘画大师,在天与地之间,它任意挥洒,把光与影、明与暗的艺术拿捏得恰到好处。不论什么时候的湖,如果没有风,都会很呆板。风虽然无形,却让湖有了精神,它吹动了树枝,撩起了波纹,移动了光影。此时刚好,月亮斜印在湖面上,风不紧不慢地吹,湖水泛起浅浅的波纹,柔柔的水波拖拽着月影,把它拉长再拉长。银光流泻,摇摇曳曳之下,那种静谧、优柔的美,霎时漫出湖堤,漫进眼眸中,漫过我心里……

湖边如果没有垂柳,就少了几分柔美。

以前我见过种在路边的垂柳,脏脏地、低低地垂在路面上,偶尔还会被折断,被车碾,雨下过还好,多少残存一点清新的柔美。每每看到,总要在心里怪那些种树的人不解风情,垂柳本就是柔情似水的树,如果种在水边,柳伴着水,水映着柳,是再美不过的事,就像此时湖边的柳,在月色笼罩、微风轻拂下,更显得风情万种。有的干脆垂到水里,随着轻波荡漾,像临水洗长发的娇弱女子。

在树下找长椅坐下,正对着远山上的月亮,清波把月光一直拖到脚下,让人不禁想踏着这条银光闪烁的大道走到月亮边上去。

看波影之间,那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水波起伏交织把月影拉长,变胖,扭弯,揉碎,像是有人在跳舞,又像是有人在练拳,更像是一个个中国汉字,仔细一看,又什么都不像,片刻之间,已经千万次地变幻。

侧身沿湖看去,高高低低的树,长椅,临湖的亭台,画舫,都沉默在黑暗里,成为一抹抹黝黑的剪影,虫鸣稀疏更添几分倦意,倒是有小鱼,偶尔跃动,撩起一阵水花轻响。

夜更深了,月亮就快要落了。

大美月色让人平和,心生无限喜悦。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1年7月]

写作借鉴

这是一篇描写西湖月色的写景散文,表现了西湖月色幽深静谧的特点。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值得借鉴:一是角度新颖,大胆创新。自古以来,描写西湖的文章不计其数,或写西湖四时美景,或写西湖阴晴之趣,而描写西湖夜景的文章却不多,因为夜色暗淡,难以表现西湖山水景物的美。而本文作者却偏从难处下笔,去表现夜西湖的美,体现了作者创作上的大胆创新精神。二是紧扣标题,中心突出。作者写了西湖的山,西湖的水,西湖的树,临湖的亭台、画舫,这些景物全都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文章以“月色”为中心,不蔓不枝。稀疏的虫鸣,鱼儿跃动的轻响,为这静谧的西湖夜景更增添了几分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