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 质效 情境

问题 精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92-02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新课程理念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多年来课改的实践与研究表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来实现。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此,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活动。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吸引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领会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可以拿出一瓶早餐奶问:“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着,牛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谁能说说这里的‘7:3’是什么意思?”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用多媒体适时地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牛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进一步展开思考和交流。这时教师出示新授课课题,顺利进入教学。又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选一个建筑物,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会有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会带着求知的欲望投入学习。

二、发现和提出需要探究解决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呢?发现和提出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是很好的引领策略。教师可以在创设情境中设计问题并直接提出来,也可以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个人或者同桌、前后桌、分小组、全班学生等不同形式,组织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的质效。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圆,接着提出问题:能用哪些方法画圆?然后,把学生分成前后桌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有的用圆规画圆,有的把圆形物体放在本子上沿着它的边画圆,有的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有些小组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相互配合,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给每个前后桌四人小组都准备不同类型的四边形,然后逐步提出问题,让各组学生展开探究和讨论:这些四边形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积极动脑,激烈讨论,出现多种不同的说法和分类方法。

三、精讲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并确保学生全面领会和系统掌握基本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同时,也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强,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鉴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等特点,什么都让学生从零开始摸索,学习质效会低。教师讲解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针对较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补充讲解;针对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性讲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领会和系统掌握基本知识。

当然,数学的讲解不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应采取设问、启发式讲解,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思路方法,剖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把听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既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又要经常设疑问自己,超前思考,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并自行分析对与不对的原因。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布置足量有针对性的典型练习,让学生在充分训练中巩固提高并形成技能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应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可以巩固提高知识水平并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还可以查漏补缺。有些研究课、公开课甚至示范课,追求形式、气氛活跃,而质效低。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和查漏补缺。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首先,课堂练习要足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其次,要有针对性,使学生得到重点的训练;再次,要有代表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学生是有差异的,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练习中,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后应进行交流和评讲,以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并修正错误。学生通过这样足量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各环节教学快捷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作为强有力工具,创设、模拟各种教学内容的情境,形声结合,声画并茂,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丰富多彩的直观材料,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发课件,以多媒体形式直观快捷地呈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设计新颖的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再显示两个一样大但边长不等的角,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然后,演示把两个角移动直至正好重合,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