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文化差异中相生相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月初我家小儿班里一个同学的妈妈生了老二。之后的某天我送小儿到班里,豁然看见那个同学的妈妈用carseat提着小婴儿,妈妈的身上只是一件薄外套,室外温度可是10度左右,我们还穿着棉衣呢。文化差异呀!俺们中国人生了孩子怎么也得在家休养一个月吧,人家这才一星期大人小孩就在外边遛达了,而且胳膊上还挎着怎么着也得有十多斤重的carseat。想起我生女儿时,刚生完护士就问要不要洗澡。俺脑袋里还牢记着老妈老姐的嘱托,不能太早洗澡,不能吃凉东西,不能提重物等等,于是坚定不移地拒绝了。过了一会儿殷勤的护士又问要不要洗澡,喝饮料,吃点东西。因为有之前生儿子时的前车之鉴,饮料牛奶之类的肯定都是直接从冰箱搬来的,还是不要罢了,于是只要了烤面包。不过之后两天每餐必有一盒冰凉的饮料,一盒冰凉的牛奶,我都原样退回。
春暖花开的时节到了,天暖了,户外活动多了起来,我们家旁边就是供户外活动的大草坪、运动场。傍晚那里最热闹,都是家长带孩子活动的场景,棒球、足球、网球等等各种运动齐登场。社区中心里面也总是热闹非凡,游泳、体操、舞蹈、室内曲棍球等等为孩子们开设的各种班五花八门,还总是爆满。不过看看这些种类就会发现,除了偶尔图书馆有讲故事的活动,这算是知识型的活动外,其他可都是运动、玩耍型的。就冲这些火热的活动也可以想象老外们是如何热哀于运动,从小重视运动了。
不能以偏概全地断言老外“放纵”孩子,不过就我所见,还是忍不住要用上这个词。也许是老外们太热衷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了,孩儿们一放学就在外面疯玩。我家住的小区有几个小学生,有男有女。每天3点放学以后家门前就成了他们的运动场,曲棍球、篮球、自行车之类的齐上阵。到了假期,尤其是暑假,看他们一天到晚在院子里疯玩,我这喜欢“杞人忧天”者心里直犯嘀咕,他们的父母怎么就当真给他们“放养”了?反正这边的孩子没有家庭作业,更没有假期作业,那真是彻底的无拘无束了!这又是文化差异呀!俺们中国人可“舍不得”如此这般地“放养”,怎么着也得学点文化知识,所以我家小儿的日程里每天至少必须读两本书!
最近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我的疑惑,也解释了这边的父母们为什么在课后不十分关注补习文化课。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如何为孩子安排课外活动的。专家认为,在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时,数学和阅读能力并非孩子最需要的,重点应该放在学校没有或者不足的方面。课外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素养以及独立性。而这些方面的发展需要家长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成长,这包括给孩子各种玩具,比如能够锻炼动手能力的Lego玩具、橡皮泥、各种做手工的材料、不同颜色的纸张、化妆服等等,带孩子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看展览、演出,听音乐会等等。总之照我的理解就是一句话,把孩子带离课堂式的知识灌输,奔向无所束缚的大干世界,在for fun的前提下任他们摸索、尝试。
都说坠入另一种文化圈必然会经历文化shock。我所经历的文化shock是,在这个文化圈里人们似乎较少以地位、职业、容貌衣着等外在条件论断人,更谈不上对某些职业的歧视等。这首先从收入上就能看出,一些所谓“蓝领”的职业收入反而高,比如开垃圾车收垃圾的工人、卡车司机、厨师、修理工等的收入好多时候就高于所谓的“白领”职业如银行职员等。也许正因此父母们不把所谓学习好坏与孩子的未来完全划等号,学习的目的是获得一种谋生技能,工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是享受生活中的诸多乐趣:家人同乐、运动、休闲、个人爱好,凡此种种。我从老外们嘴里听到的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词是:enjoy,fun(道别时常用的表达:Enjoy!Havefun!)。在这种观念熏陶下的一代代父母们对孩子的关注点自然也就不是只认学习了,于是就有了我们常见的情形,对孩子的学业“疏于”监督,对孩子缺少俺们东方“虎妈”式的必要的监督管教。我们的文化里孩子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好,未来才会有体面的工作、生活,所以读书好坏对人生至关重要,拥有一个“白领”职业关乎一生幸福乃至家庭的荣誉。跟韩国朋友聊天,发现韩国文化里同样如此。看来东方文化里这种“功利”务实的因素多一些。
试着大胆推测一下,西方文化里为什么“功利”的因素少一些呢?也许跟这个文化的“根”――基督教文化有关hE?基督教文化的起点就是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儿女,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意味着没有尊卑美丑等等的差别化区分。《旧约圣经》里有一个相关的故事,先知撒母耳(Samuel)要为以色列选国王,就很自然地选了那个身材最高大、最英俊的儿子,但是上帝告诉他选错了人。“不要论断人的容貌或身高……不要用外在的容貌评判人,我看重的是人的思想和意念”(《撒母耳记上》16:7)。这个故事以及不可用容貌论断人这个观念也时常被一些西方的教育家们引用,以呼吁人们不要受现代社会崇尚的“唯美”困扰,因为过多关注容貌等外在因素很容易使孩子自幼形成自卑等畸形心理和人格。凡此种种的普世平等观念植根于文化中,影响到决策者、规章制度等等,所以就少有一边倒式的对人、事做三六九等划分的“等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