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钩端螺旋体病14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钩端螺旋体病(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4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10例对照观察,有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24例均为本院1998年~2003年住院患者,1998年发病3例,1999年5例,2000年14例,2003年2例。病例选择符合《传染病学》(王季午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第3版)关于钩体病的诊断标准。24例病人均为农民,年龄22~65岁,随机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37岁。对照组10例,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37.5岁。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为3~7天。分型属肺出血型16例,黄疸出血型1例,流感伤寒型7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眼结膜充血;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1例,腓肠肌压痛12例,咳嗽、痰中带血9例,口鼻涌血3例,巩膜深度黄染、肝脾肿大1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①绝对卧床休息,给以足够的蛋白质、高热量饮食及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②青霉素G治疗,成人40万单位,每6~8小时肌内注射1次,或至热退3天,疗程为5~7天。感染症状重者,可增剂量为80万单位,4~6小时肌内注射1次。体温下降酌情减量,一般过程为3~5天。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病程早期及流感伤寒型服用清瘟败毒饮化裁,组方如下:生石膏50g,水牛角、生地各30g,赤芍、丹皮、连翘、元参、知母、生山栀各15g,黄连6g,黄芩、黄柏、淡竹叶各10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其中伴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浙贝母各15g,杏仁10g;伴黄疸者,加茵陈30g,郁金10g,生大黄6~10g。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14例中,12例痊愈,2例死亡;对照组10例中,8例痊愈,2例死亡。治疗组痰血消退时间平均为4天,对照组平均为5.2天。肝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平均7天,对照组平均9.3天。治疗组平均住院日9.5天,对照组12天。
4 体会
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毒索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主要病变以肺、肝、肾骨骼肌等为显著。所有病例以畏寒、发热、头痛、身痛、乏力、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呼吸道症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钩体病人多属于“瘟疫”或“暑温”、“湿温”范畴,且系湿热合邪为病,一般分为暑温、湿温两大类,治疗上均需清热解毒,而清瘟败毒饮可视为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方化裁,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功效。实验表明,白虎汤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犀角地黄汤具有解毒,抗DIC效果;黄连解毒汤则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毒素,及解热、抗炎、止血、保肝等作用。浙贝、杏仁具有清肺化痰之功效。而茵陈蒿汤具有明显的保肝、利胆、退黄作用,对多种原因所致急性肝损伤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治疗组病例在采用青霉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利胆退黄,与单纯采用青霉素比较,具有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的优点,且可减少危重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笔者认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乃是病情较快得到控制,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收稿日期 200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