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动:品德教学的舞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动:品德教学的舞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品德课的教学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寓教于乐,将知识技能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那么,如何开展有效活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文章从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设计入手做了探讨。

关键词 品德教学 有效活动 目标引领 全员参与 源于生活

一、活动设计 目标引领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我们在课堂上的活动设计都应该以目标为导向,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

在教学《帮助他人我快乐》一课时,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资料搜集”“小表演”等活动,我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认识到关怀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在教学《时光老人告诉我》一课时,在学生自读、合作探究明理的基础上,我补充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惜时故事,让学生自行讨论,得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的道理。

虽然两个案例中的活动形式不同,活动有多有少,但是两节课都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因为它们都是根据目标的引领来设计活动的。

二、活动过程 全员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但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学习的进程之中,课堂上只是热热闹闹走过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其实,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在学生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体验到的生活基础上才有意义,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活动内容不能太浅显也不能太深奥,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而活动的过程要关注全员参与。

在《金色的秋天》一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把他们带出教室,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他们有的带上相机拍照,有的带上画板画画,有的搜集各种树叶等,每个人都用心地感受秋天的美丽,用他们各自独特的方式记录秋天。

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时,我创设了一个“家乡特产交流会”的情境。学生采用快板表演《家乡特产我知道》、水果拼盘等形式展示活动,参与其中,踊跃发表意见;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生成与升华。

三、活动内容 源于生活

在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时,让同学们看录像,播放“他们为了我做了什么”。录像内容包括这样一些场景:清晨,送牛奶的叔叔把牛奶送到我家;马路上,清洁工正在清扫马路;课堂里,老师神采奕奕地给我们上课;中午,食堂里的师傅们忙碌着;傍晚,我去理发店理发;夜晚,当我进入梦乡时,纺织工人依然忙个不停……然后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由于这些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直接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有所发。

因此,我们品德课上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出发,从他们的真实生活中捕捉真实的生活事件,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活动只有源于学生最基础、最本源、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我们的课堂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四、活动形式 丰富多彩

《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品德课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与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或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1.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在执教《快乐的邻里生活》一课时,我让学生来表演“亲亲热热的好邻居”,要求学生把自己与邻居之间发生的快乐的事、难忘的事、有意义的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中真正体会到邻里之间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根据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的知识形成有其阶段性的不同。我们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的阶段性特点设计活动。

二年级有一课《我真棒》,而三年级有一课《天生我材必有用》,二年级要求学生知道自身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三年级则侧重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因此,二年级适合开展交流活动,而三年级开展“才艺展示”更为合适。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活泼的、有趣的活动为主,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而中低段学生更适合资料的调查搜集,现场调查、采访,各种实践活动等。

在教学《我们一起做》这课时,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可以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和朋友快乐地玩耍。

在教学《我的社区》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去观察,去采访社区的工作人员,让学生与社区管理者进行实地对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多种多样、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感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真正提高品德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