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学校“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学校“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有效性是“三教七管”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其中“三教”旨在规范教师的“教”,保证教师“教”的正确规范,“七管”意在科学规范的秩序中,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管”代表着一种教育理念,代表着“育”,也代表着一种“艺术”,不是刻板也不是墨守成规,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将教师的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都离不开一个“爱”,教师要爱学生。

关键词:职业学校三教七管;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26-05

一、问题与假设

(一)问题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希望通过教学,学生能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于是笔者做了三方面努力:一是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摸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二是笔者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有时间就去观摩其他教师上课;三是购买职业教育理论书籍认真研读。笔者很快发现项目教学法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教学的流程也基本遵循了行动导向的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环节。可是,困扰笔者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学生习惯了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对项目学习一开始需要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制订计划、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这种学习方式显得不是很适应。二是教学的6个环节本应是学生全程参与的,但教学实施下来,还是教师起主控作用,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预先设定好的任务,这种形式主义的项目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三是课堂教学往往是止于学生完成作品,作品做好了,课也就结束了。教学的评价环节由于时间来不及,有时走一个过场,有时干脆没有。

这样的教学,缺少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刻板或是不完整也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解决一个问题的完整过程,自然学生也就不会获得多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感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研究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对行动导向的6个教学环节进行本土化的二次再创造,使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构建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的研究进展

笔者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中职、普教各类“教学模式”文章的检索研究,仔细比较各种教学模式操作流程的异同之处,提炼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后来发现,支撑教学模式的是其背后所依据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操作流程只是教学模式的显性表现,并不是教学模式的本质所在。教学模式只是规范“教”与“学”,使教师教学更加贴近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教师一开始使用模式,当模式烂熟于心时,就可以抛开模式。好的教学不能止于模式、技术与方法,重要的是模式背后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师教学的一切努力是否服务于学生的“学”。

因此,笔者反思要遵从的教学思想是什么?折回研究起点,发现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很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于是,笔者的文献研究进入第二个阶段。一是阅读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了解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论基础;二是以“行动导向”及“教学”为关键词,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中进行跨库检索,得到了与行动导向教学相关的2405篇文章,然后再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关键词,在所得的结果内再次检索,最后精选30篇文章。

对这些研究的分析表明,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流行多年,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范式。对“行动导向”内涵的理解应是: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引导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并不是一个动作或者单纯的行为,行动导向本质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上百种,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有的内涵、功能和适用范围,而笔者常用的项目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有6个基本环节——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1]

行动导向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家纷纷尝试践行,但这种实践似乎还处在初识、效仿阶段。况且,有些人对“行动导向”的理解也有误区,教学上对行动导向6个环节的应用,要么只有形式,没有质的改变;要么不完整,不规范。严格意义上说还不能称其为行动导向教学。[2]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联系起来看,教材选取是关键。如果教材的知识点还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来编排,那么在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难度就会很大。从这些文献来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情境创设、实施环节、评价都做了相应的调整,都努力遵循于行动导向教学的6个教学环节,但笔者个人认为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本土化改造还不够。

(三)假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但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今天所学的知识,明天将迅速被淘汰,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笔者假设现阶段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并预测授课班级经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两学期的完整学习,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假设如下:在行动导向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确定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选取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构建体现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模式——“三教七管”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教学情境,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情境的重新创设和学生在学习中心地位的转变上,并通过实施“三教七管”教学模式,可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拟设计如下:学习准备—学习关联—明确任务(第一教)—体会新知(第二教)—组织活动—检验结果(第三教)—回顾提高。其中,“明确任务”是教师“第一教”,是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目标,明确任务;“体会新知”是“第二教”,意在学生尝试操作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答疑;“检验结果”是“第三教”,是指教师通过任务规范评估,引导学生学习。以上“三教”主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七管”主要是指教师对以上7个环节的管理。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环境

1.研究对象。

以KS市一中专新入校的两个计算机专业班的64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三教七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实施环境。

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师生每人一台电脑。软件环境:应用软件、课件、学习素材、参考样文、阅读资料等。

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场所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机房设备可满足教学班级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需求。为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在网络机房中配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极域科技电子教室,可控制所有的学生电脑,实现广播教学、语音教学、学生演示、屏幕监看、屏幕录制、联机讨论、分组教学、文件分发、视频直播、在线测验等教学功能,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以发送消息的形式请求帮助。这样的教学环境既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测试。在新生入校时笔者做了三件事,一是调查学生通过SZ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中级考试情况;二是对学生进行项目任务测试,了解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情况;三是与个别教师访谈了解学生以往计算机课的学习情况。

2.选择教材。选择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马成荣主编)为课程教学用书,该教材分为6个学习领域,37个学习项目,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多维关照,是典型的项目式教材。教材本身就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因此,笔者的研究重点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3.深入研究。采用课例研究方式,深入开展研究工作。课例研究的主要步骤是:设计研究课—实施研究课—讨论研究课—重新设计课—实施经过重新设计的课(2-3次)—交流总结。

4.开发项目。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程所学内容自制宣传展板及宣传单,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拓展学习渠道,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5.寻找策略。通过个人访谈,分析、研究、探索“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流程、原则等,寻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方法和对策,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好基础。

(三)行动研究的过程

1.构建“三教七管”教学模式。

对于行动导向的6个教学环节,笔者后来在研读职业教育理论书籍时发现应是7个环节,依次是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思控制,这与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PDCA过程管理很相似,P是策划,D是实施,C是检查,A是处置,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过程业绩。这样一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流程,总感觉过于“刚性”,不适合中职生的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再创造。

“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借鉴了行动导向的7个教学环节,考虑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符合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遵循信息加工和认知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参考了加涅教学设计的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促进保持与迁移。于是构建了如下“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1)学习准备,引发动机。师生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共同营造学习氛围,排除干扰,调整情绪,建立融洽、平等、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思考学什么。(2)情境关联,渐进状态。教师创设情境,关联项目内容,帮助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小组研讨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预见将要开始的学习。(3)明确任务,分析要求。这一步是教师的“第一教”,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分析任务要求,制订完成项目任务的行动计划。(4)尝试操作,体会新知。这一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关键步骤,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学习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的“疑难杂症”在哪里,为后续教师“第二教”的讲解提供有效信息。教师“第二教”的讲解要分小步、分类型进行,要精准、不啰嗦。(5)组织活动,经验分享。为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组织变式活动。如变换学习方式、分享同伴学习经验等,拓展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6)观察作品,评定结果。这一步是教师的“第三教”,教师科学制定出作品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作品,规范学生的学习。展开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活动。(7)回顾反思,巩固拓展。在学习进入尾声时,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强化记忆,反思修正,巩固所学。同时教师拓展项目,提高要求,进入下一个学习的高级阶段。

“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二是把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指导的“精”、“少”、“准”上。“精”指教师讲解精练、言简意赅;“少”指教师讲解时间短,不啰嗦;“准”指教师讲解科学,规范。

2.践行“三教七管”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对“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研究到目前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最初认为“三教七管”是指教师“教”的行为与“管”的行为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各自所占的比重,即“教”的行为占整个教学过程的30%,而“管”的行为占整个教学过程的70%。“教”的行为是指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行为,“管”的行为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教学需求、过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要素的组织、调控、管理行为。此时,大家对“七管”的定位分歧比较大。观点一:“三教七管”是否可以改为“三教七学”,这个“学”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跟着教师“学”,“七管”应是学生的“七学”。观点二:“三七”太明确,“三教”是教师,“七管”也是教师,管与教是什么关系?是边教边管,还是先学后教?观点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管,管理是组织和调控,管有育人之意,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笔者认为,与其进行概念的纷争,不如理清思路,明确具体要做哪几件事情,先针对一个具体的课程进行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确定笔者执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家规划课程为实验课程,理由是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典型的项目式教材,完全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行动导向的7个教学环节及课程特点,构建“三教七管”教学模式操作流程为:“学习准备—学习关联—明确任务(第一教)—体会新知(第二教)—组织活动—检验结果(第三教)—回顾提高”。至此明确了“三教”是什么,“七管”是什么。

第三阶段,在利用“三教七管”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并做了调整。

首先,学生“学”的方面。一开始学生不适应“先学后教”这种学习方式,教师要“忍住”不讲,要训练学生习惯这种先尝试、多思考的学习方式。但是,尝试的时间不能太长,要及时给予反馈。

其次,项目要向“小任务”方向分解,分层次完成。这样更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再次,在时间分布上,笔者一次课是两个课时,90分钟,“学习准备”与“学习关联”两环节用时要少,基本在5—10分钟结束。“检验结果”环节容易走过场,是因为时间掌控不好的缘故,这个环节理想的时间安排大约是20分钟。其他教学环节基本在15分钟左右。

最后,对教师而言,“三教”实现了确定教学内容—讲解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的过渡,教师通过“三教”掌控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质量。

第四阶段,在“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7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如何时从上一个任务转向下一个任务的学习,又在何时开始进行学生作品的评价等,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困惑之后,笔者觉得“三教七管”的“七管”应定位在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过程管理上,“七管”应从最初的教师管理转向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自主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社会实践项目,成立学生燎原社团,组织社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程所学内容自制宣传展板及宣传单,开展两次低碳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在真实的项目中践行“三教七管”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组织学生参观KS市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学生现场拍摄照片,记下可再生能源基地展馆讲解员的介绍;指导学生积累宣传素材,自主制作宣传作品;与KS市慈善总会及镁铝铝业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播种环保梦想,收获绿色未来”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倡低碳生活,做环保达人”宣传展板,并散发了环保低碳宣传单。宣传单中切实可行的低碳环保妙招吸引了很多市民朋友的关注,特别是小学生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创新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色彩搭配、语言文字表达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还有自我反思、与他人合作、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三、研究结果

最初,学生入校时通过SZ市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考试的通过率为33%,新入校学生的第一次项目任务测试,完成率不到10%,完成质量也不容乐观。与个别学生访谈时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计算机课要么是游戏课,要么多次被语、数、外课占用。有的学校不参加SZ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考试,而有的学校只有在参加计算机统考时,临时才突击上几天计算机课。从课堂现象上看,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以边讲解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的方式来学习。

当经过一年多的“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学习成绩的变化。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B考试的通过率为97%,比其他班级高出近20个百分点。第二个变化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一开始学生只是服从着项目学习的要求,经过大约是两个月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生尤其喜欢“组织活动,经验分享”与“观察作品,评定结果”两个互动环节,因为学生可以展现自我,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向他人学习,分享他人经验,开阔思维空间,获得启示,提高知识应用水平。第三个变化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学生普遍形成了尝试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不希望别人打搅,特别是教师中途的“二教”,部分学生认为已无必要,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尝试操作或阅读课本解决。

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现象:尖子学生进步最快,基本是自主学习,教师很少辅导,中等学生也能及时跟进,只是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每个班(32人)都出现了1—2个学生(占6%)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现象。如何让这样的学生也能适应“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三教七管”教学模式的7个操作流程较适合新授课型,属于基本类型,它还应有变式。如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前期是如何准备和策划更能考量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教学模式应对这部分有一个细致的研究。另外,针对评价环节,模式也应有一个变式,因为师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非常重要的。再者,“七管”提出的由教师的管理向学生的自我管理转变只是在社会实践项目中得到了验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深入研究下去。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资料收集、分析等方面还可以更加详实、规范一些。

四、结论与反思

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专业建设能力上,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教法研究,没有好的教法就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衔接,教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有效性”是“三教七管”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其中“三教”旨在规范教师的“教”,保证教师“教”的正确规范;“七管”意在科学规范的秩序中,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这里的“管”代表着一种教育理念,代表着“育”,也代表着一种“艺术”,教育的艺术,不是刻板也不是墨守成规,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将教师的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教育的角度看管理,管理是一种秩序,从管理的角度看教育,教育是一种艺术。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都离不开一个“爱”,教师要爱学生。[3]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刘良华.叙事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