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是短信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是短信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国――短信狂热的国度

一项最新调查表明,英国正在成为短信狂热的国度,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谈方式被日益淡化。此次调查显示,如今人们把多达四分之一的醒觉时间用来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发电子邮件,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大大减少。英国心理学家大卫・刘易斯说:“我们担心,过多的‘技术谈’会让人与人之间对更加亲密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感到不适应,导致人们不再进行有效的相互沟通。”

为适应英国国民正在改变的交流方式,满足短信狂热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英国手机服务商多特移动电话公司日前声称,他们计划将经典文学作品精简改编成手机短信。该公司举例说,在其精简改编的短信版的莎士比亚名著中,哈姆雷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被简化成为“2b? Nt2b? = ???”。为该项目担任顾问的伦敦大学学院英文教授约翰・萨瑟兰说:“短信的简练特性有利于把情节中最重要的元素抽出来,这样能够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但政治评论家、作家奥利弗・卡姆则说,这种简洁的短信是“极其滑稽的模仿”。他说:“文学短信中失去的东西恰恰是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据悉,这项服务计划提供的名著中包括狄更斯的《荒凉山庄》,而《荒凉山庄》一书中所描述的那场无休止的诉讼被简化成了短短三行。多特移动电话公司称,该公司计划从2006年1月份开始提供这项服务,“目前申办开通此项服务的用户订单正纷至沓来”。

德国――50万短信瘾君子

最近,一位德国医生发出警告,德国民众中的手机短信瘾君子正在日益增多,而全国罹患此种病症的人估计已达50万左右。这位德国著名的精神治疗师安德里亚・赫脱在汉诺威开有一家诊所,他发现手机瘾君子在前往其诊所接受各种戒瘾治疗的病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安德里亚・赫脱为此撰写了一本关于精神病治疗法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手机短信瘾已成为一种真实存在的严重精神疾病,它会给患者造成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这种疾病会带来抑郁症、人格紊乱,甚至精神分裂,更不用说还有扶摇直上的话费账单。”他书中所描绘的最极端的病例包括,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和一对夫妇,前者不能自已地给根本就不认识的人狂发短信,为此已花掉9900欧元;后者则只能靠手机短信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即使在与配偶比肩而坐的时候也能不例外。

中国――中学校园短信热

一位女中学生元旦假期哪儿也没去,三天内竟狂发了488条短信。这位女中学生承认自己发短信有点儿上瘾。据她说,她们班上五分之四的同学有手机,这些同学中一半以上的人一下课就掏出手机忙着发短信,而且几乎每个班上都有“短信狂”:手机24小时待机,只要一有空就发短信。“如果一天不发,就觉得浑身难受,像丢了魂儿似的”。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自称“短信狂”:回家后先把手机调成静音,这样老爸、老妈就不会发现,然后便开始享受短信的无限乐趣:拇指在按键上飞快地跳跃,边发边享受着发短信的喜怒哀乐;短信一旦发出,便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那份迫不及待的心情,只有‘短信一族’,才能够了解”。

学生之间的短信内容主要是问作业、搞笑、闲聊、恶作剧等,后三项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平时学习紧张,放学后又必须各自回家做作业,很难有时间在一起聊天,短信弥补了这一不足,有些当面不方便说的话,也可以用短信的方式交流,女中学生如是说。

调查显示,这些中学生每人每月少则发一两百条短信,多则逾千条。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短信是最方便、快捷、省钱的沟通方式,且保密性强,至少在看完以后可以“毁踪灭迹”,避免家长查阅询问。而且如今的中学生输入短信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收到短信的半分钟之内,一条字数可观的“回复”便可发出。为顺应这一趋势,各地电信商也不失时机地推出多项如“青青校园”、“短信派”、“加点颜色”等不同套餐组合的短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