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课堂中良好的师生沟通与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聋生问卷调查和老师一线教学的了解,虽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能强化师生间沟通,但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还是一直是客观存在。通过分析产生沟通障碍原因,提出了“尊重聋人手语为本”、“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用心沟通提升效果”等方式,以期改变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与聋生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单一,切实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
关键词:聋生;沟通;剖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25-02
听力障碍学龄儿童(即聋生)早就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九年义务权利,但聋人教育的主要问题――沟通与交流问题,长期以来却纷争不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的所在,是聋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师生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和交往,聋生的一切数学学习就难以存在或提升。在聋校新的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与聋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将单独新设课程,足见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本课题组持续跟踪校内多年级的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在学科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现研究分析如下。
一、数学课堂师生沟通与交流现状
为深入了解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与交流的现状,课题组精心设计一份调查问题,对学校中年级(四至六年级)20位同学进行面对面访谈,对学校学校七至九年级的52位聋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份)。
对于问题“你喜欢上以下哪门课程?”时,大部分同学选择语文,只有9位同学选择喜欢数学课,仅占17%。对于问题“你认为什么课师生间沟通方式单一,也更枯燥无趣”时,35位同学选择数学课,占68%。对于问题“在数学课堂中你最喜欢用( )方式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时,39位同学选择用手语,占76%。
这表明,在聋校以数形和概念为主的数学学科教学,大部分同学不愿意上数学课,且认为数学课堂沟通方式单一,枯燥无味。数学课堂中,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亟须改进。
二、原因剖析
首先,随着年级的升高,聋生在数学课堂主动进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发生反而逐步减少。低年级的课堂上,当教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进入中高年级后,在课堂上聋生们竞相举手发言的场景越来越少了,他们即使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或者对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却不愿积极主动表达出来。即使是在对一些问题的小组合作交流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样场景,低年段的学生往往能较积极热烈地展开讨论,反观高年段的学生却表现为氛围沉闷冷清。本次调查反馈也显示,高年级聋生愿主动向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的仅占19.6%,60.4%的聋生不愿向教师请教问题。
其次,在教师对聋生所使用的数学语言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大量使用指令性汉语手语指导聋生学习数学概念;教师教学时所抛出的数学问题多易混淆,繁杂难懂,而不是重点突出且简单易懂的完整句子;在数形符号和数学概念的运用上大量重复使用同义词来讲析其表达的内容,最常见的有加减号与正负号的重复使用。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为聋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在本课题组多次教学听课中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往往急于象征性引导一两个学生回答,而没有给予其他聋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有教师在聋生回答的过程中,急于打断他们的表达,而片面要求聋生把汉语“说完整”、“说通顺”等等。
最后,聋校数学教师对课标中“发展和充分利用聋生参与听力”这部分内容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我们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难以衡量到教师教学在这方面的完成情况,造成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提升沟通与交往有效性这方面意识偏于淡化了。
三、思考与策略
张宁生教授在《谈谈聋人与听人的沟通问题》中提出:聋人朋友应从学会沟通技巧、提高语言能力、培植健康的开放心态、扫除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努力。这对沟通与交往问题一针见血。聋校数学教师应该从张宁生教授对聋人朋友所提的要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采用什么策略才能在教学中提升与聋生进行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逐步促进教师和聋生沟通能力共同发展。
1.以尊重聋生的自然手语为本,确认对聋人自然手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特有的地位和作用。自然手语基本上是聋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且具有地方文化特性,是聋人最原始的交际工具,它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对于聋生而言,自然手语的作用是我们汉语手语无法替代的,作为聋生社会交往常用工具和聋校数学教学最重要辅助手段,自然手语的作用又是特别凸显的。然而,在一线教育教学的数学教师,往往会忽视了这一点,却对聋生的自然手语掌握和理解得不多,是很不应该的。在课堂中,教师与聋生沟通选择使用与己“手口同步”的汉语式手语,按部就班采用标准的《中国手语》,可这种沟通方式恰恰有不能与聋生运用视觉有效获数学知识相吻合的一面,因为聋生更习惯也更乐于接受他们的母语――自然手语,喜欢把数学知识中重要信息先于次要信息呈现,具有很强的简洁性。相比教师逐字逐词的汉语式手语有着很明显差异性。这就如常见电视采访中聋人仅几个简单手语就表达自己的想法,翻译成汉语却是完整的一长句,两者间差异性明显。
聋生接受信息单一依靠视觉,汉语手势易造成大量有效语言信息不凸出或模糊不清,导致聋生无法完全看懂和了解教师所表达数学知识,如,在对较复杂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表述时,修饰词较多而用手势汉语逐一表达,自然也就造成聋生接受重要信息效率低下。因此,当我们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聋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尊重聋生的意识,坚持日常对聋人自然手语的学习和研究,以学习者的姿态向聋人学习,并与高年段的聋生多相互切磋交流学习。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选择性地采取自然手语与聋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简洁有效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呈现,化难为简,为我们数学教学中提升师生沟通有效性的最重要有效方式。
2.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灵活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表述和讲析,确认各种沟通方式所具有的基础作用。聋人手语沟通、汉语手势沟通、文字沟通、体态表情沟通、数学活动情境沟通、现代教学媒体沟通……都是教师与聋生常用的沟通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实现对数学教材内容高效的讲析。我们完成数学教材上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教学,任何一种沟通都不是单一进行的,一线教师并不片面认为一定要用那种沟通方式,而更注重针对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重点选用数学活动情境沟通;在“点阵的规律”教学中重点选用现代教学媒体沟通;在“相遇问题”教学中重点选用线段图与聋人手语沟通灵活相结合的方式等。而在日常讲析一数学难题时,往往教师一个甜美的微笑能缩短教师和聋生之间的沟通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亲切的体态,或能给聋生意想不到的启迪,这就是体态表情沟通的巧妙应用。
3.用“心”沟通提升沟通效果,是突破障碍实现有效沟通质的飞跃。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用“心”的情感沟通可促进聋生学习效果质的改变。如在校园内教师把聋生排斥在常人这个群体之外,若师生间内心沟通存在不平等,造成沟通缺乏互动,缺少心灵的碰撞,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所受到的效果就难如己意。学校生保部老师、省劳模叶美玉,既不精通手语,却能凭借用“心”的情感沟通,在生活实现与聋生的无障碍沟通,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这一特设情境中,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聋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间师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根据聋生心理需求,想方设法激活学生交流欲望,让聋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地、真切地进行交往活动,师生间展开无障碍的心灵沟通,促进聋生学习数学知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宁生.谈谈聋人与听人的沟通问题[DB/OL].http:///bbs.
[2]丁山燕.聋校课堂教学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创设例谈[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