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创新模式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但由于教育体制和观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一现象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改善。从宏观角度说,高等职业教育是将我国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弥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足,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环境。结合人力资源开发创新模式展开研究,在发现问题和提出创新策略的同时,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进行实证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力资源;创新模式;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1-0058-05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纷纷进入中国,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也被定义为“世界工厂”。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成熟的市场机制作用之外,还包括优惠招商引资政策、需求强劲的市场、丰富的物质资源支持和充足的劳动力。其中,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吸引国外制造业的最主要原因。在21世纪初,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占世界劳动力人口的26%,且多数没有专业技能或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附加值较低,只能选择低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这是导致劳动力成本低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在市场供需方面的矛盾逐u尖锐。简单地说,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人才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培育和开发,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人力资本”是典型的非物质资本,包括劳动力的教育、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投资积累,它以人力资源作为载体,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本的水平。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原因与教育体制、观念、模式等有直接关系,从“十一五”时期开始,中国逐渐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现代化工业自主性不断提高,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但由于职业教育程度角度、人才培养机制落后等原因,短时间内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尽管在1996年我国就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合法地位,但传统的教育机制导致的人才偏见,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缺乏认同[1]。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本科院校才是高等教育的“正规场所”,而高职教育是培养“低等工人”的场所。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的不同层面支持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加上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高学历人才,客观上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阻力。
要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就必须建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机制。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要让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本,而这正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所在;相对应地,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中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扩宽了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出口,极大地刺激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入学率逐年提高,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更多关注,其中,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创新是主要结症[2]。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人才职业道德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要求学生对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强烈的认同感,尤其是在一些“订单型”人才培养机制中,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从职业教育内涵角度分析,如果忽略了职业道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职业技能――即便一个人所掌握的职业技术和知识十分丰富,在没有职业道德发挥正面作用的前提下,必然在为国家、社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存在职责缺失,甚至掉以轻心、缺乏责任感,无法满足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刻骨钻研、勇于创新的人才需求。
此外,学生时代是最容易塑造职业道德的阶段,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塑造职业道德是一种有效的途径[3],其效果远比人才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中慢慢塑造更有价值。对比可知,综合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其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在从事的行业中,更需要踏实肯干、团结合作、服从管理等优秀的品德,才能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同时,实用人才的价值与精英人才不同,需要连续不断地维持自身价值输出,这也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维持。
(二)有利于人才职业素质提升
简单地说,职业素质就是一个人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包括了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活动的总和。从企业角度出发,在评价一个员工的职业素质过程中,通常会把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评价标准,前者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后者是专业技能发挥更大价值的途径,这也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一些高水平、高学历、高智商的研发人员,同时也需要将研发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工作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脱离理论教学的范畴,只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4],在应用领域实现更好的创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将发明制造转化为生产力,将理论中的专利内容转化为市场实际产品,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的“实用性”本身就是一种包括创新理念在内的实践性教育。
(三)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的重要转型期,党和政府不断推出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促使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改变我国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好坏,不能仅仅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甚至职业道德方面去判断,还要从整体市场角度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来分析,如某一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多,则优先培养补充,某一方面人才需求较少,则适当放缓培养速度。当然,社会产业结构是决定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据,面对种种复杂的市场局面,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高速发展与产业机构失调问题,进一步导致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难度提高。
从教育体系入手,不难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层面存在先天性的优势,它本身就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准备教育,以就业为前提展开教育工作,与社会企业联系十分紧密。近年来,大量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训计划,与企业相互配合,按照人才需求的水平、程度、数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工作,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地发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等进入不同的行业,实现更好的职业结合,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一种人才补充机制,也是一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