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外材料工程领域团体标准发展现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外材料工程领域团体标准发展现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标准体系的补充,对规范企业良性竞争,促进行业稳步发展,全面推进我国标准化战略具有重大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材料工程领域团体标准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团体标准的起源和发展,总结当前国内团体标准实施案例,从而明确国内团体标准的发展问题和不足,并从政府、团体和企业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团体标准;标准化;材料工程;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06-02

标准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为企业创造收益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团体标准是指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商会、协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共同起草制定出的一种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并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团体标准能够作为现有标准补充,对及时调控混乱市场、提升产业水平和防止企业恶性竞争有极大的作用及意义。

一、国外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的发展,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在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标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达到了非常完善的阶段。其标准已经能深入国家的各个层次,不仅是市场准入、贸易仲裁、合格评定和产品检验的基本依据,而且是国家产业的基础和贸易保护的手段。

美国已建立规模庞大、具有发展前景的非盈利性的标准学术团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ASTM前身为国际材料与试验协会(IATM),成立于19世纪末。ASTM组织架构分为行政和技术两大部分。行政部分工作组织的会务安排、对标准文字编辑、校对,以及负责ASTM运作规划的制定和监督等主要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技术工作。目前,ASTM已构建技术委员会有144个,分技术委员会有2 200个,以及数千个工作M共同构成了ASTM技术部分的组织结构,拥有来自150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专家会员34 000多名[1]。

ASTM所涉及领域以材料为主,包括金属领域、涂料领域、塑料领域、纺织领域、石油领域、建筑领域、能源领域、环境领域、日用品领域、医疗设备领域、电子领域等。ASTM的标准类型涉及:试验方法、技术条件、实施规范、操作指导、分类及材料、产品、系统的标准[2]。目前,该组织共的标准达到13 000多项,其中试验方法占5 500多项,规范占3 300多项,规程、指南占3 300余项。

ASTM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使用,6 600项标准为80多个国家所采用。ASTM是一个极其具有活力、非常有发展前景、有深刻影响力的民间标准化团体,ASTM标准的采用率如此之高,给材料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并且一定程度上在行业甚至产业中取得很大的成就。可见,团体标准的发展是极具前景的[3]。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团体标准起步较国外晚很多,但随着我国标准化战略的转变,团体标准渐有起色。特别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很多标准联盟,其宗旨是通过制定标准抢占产业话语权,如TD-SCDMA产业联盟(2002年)、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 (2004)、闪联产业联盟IGRS(2005)、WAPI产业联盟(2006年)等[4]。

(一)材料工程领域发展实例

为了深化关于《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的要求,国家标准委制定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出现在国家、行业、地方等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填充,完善我国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委将对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权进行开放,这样社会团体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2015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毒跑道”至少波及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区,城市则多达15个。据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调查显示,广东省抽样调查中存在不合理风险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比例达25%。“毒跑道”大多符合相关国家标准:GB/T 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两项标准对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铅等有害物质的最高限量做了规定,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限定,而这些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了“毒跑道”。为解决此类问题,目前由行业协会牵头的校园塑胶跑道团体标准T/310101002-C003-2016《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已经。

(二)材料工程领域团体标准发展趋势

团体标准同时存在有引领功能和保底功能。我国团体标准有两个不同的走向:首先,团体标准瞄准的对象集中在尚未建立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具有较好发展前途的产业。这些产业开展团体标准的话有利于融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促使产业掌握自己发展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比如TD-SCDMA。其次,标准监督主体起到主导作用,地方性行业组织对它们的主导作用起到辅助的配合作用。成员抱团参与团体标准制定,有利于淘汰那些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影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手段,这种模式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好的效果[5]。

三、国内团体标准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标准化工作,各项标准化战略也在稳步发展中,但由于毕竟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完善,我国团体标准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一)市场接轨程度不够密切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材料工程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面存在制定修订周期长,标准总体技术水平偏低,无法及时反映市场和企业的客观需求等问题。团体标准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因为其是由材料工程领域组织内的成员自己协商制定,某项标准一旦由团体成员决定制定,标准工作组能够集中精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节省资源成本和各个环节的时间。

(二)标准覆盖率较低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仍存在无标生产的现象,以及材料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材料市场不断更新的需求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往往会处于滞后状态;二是企业自身十分依赖于国家、行业和地方制定的标准,企业较为缺乏标准化能力,会出现以下情况:企业在生产了相当长时间的产品后,仍然无相应的标准,处于无标生产的状态。制定团体标准,可以解决企业无标可依的问题,填补行业标准的空白,对企业适应产品升级也有益处,可以解决我国标龄过长和标准滞后的问题。

(三)标准与专利结合度

专利池即将产业链上每个部分的专利技术汇聚在一起。在团体外部中,专利池可以对非团体企业成员进行专利封锁的作用,一旦采用团体标准,那么就需要购买相关联的专利,购买过程中支付的大量专利费用或者技术转让成本可以让团体成员得到因标准取得的垄断利益。在团体内部中,各个企业之间通过专利交叉许可以及专利池协议的方法,企业可以使用其他团体内部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这样就可以减少团体中成员的产品互换易成本,实现他们之间更好的技术融合。

四、发展对策

团体标准的对应分为政府、团体、以及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合作,团体标准才可以发展。笔者从各个相关方着手,对每个主体分别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部门引导支持

政府部T应加强对政策的引导和规范监管,稳步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政策和行动方案及设立专项资金用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定标准的过程。政府应大力支持材料工程领域研究并且制定更为全面具体透彻的团体标准,支持团体标准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政府部门应大力推动各行业实施“团体标准”自愿性的认证模式,有助于建立公开认证信息的平台,以便公布产品及服务的信息状态;利用政府效应加强对“团体标准”认证和标识使用的监督管理功能,并建立和健全退出机制。

(二)团体组织创新驱动

应该充分发挥团体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制定材料工程领域团体标准的优势。通过和国外优秀企业团体交流,认真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和丰富知识技术,并利用自身对市场熟悉的优势作为筹码积极参与到团体标准的制定中去,使自身企业产品和生产技术能够更适应随时变化的市场,并对标准形成一定的控制权,使企业更加向国外先进企业靠近,缩小我国行业与外国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国际接轨。

(三)企业联合实施应用

企业作为标准的直接受益者,在制定团体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征求企业意见,避免发生标准远高于企业实际生产的情况[6]。企业作为团体标准的实施的主体,需要从自身角度参与到团体标准的制定中,通过自身技术团队的力量产生自主知识的产权,利用标准的平台与产业链有相互关系的制造商和同行的专家来进行交流合作,将标准化活动周期延长至研发环节。通过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可以让团体标准更加合理地融入到实际的相关运用中,让企业可以发展成为团体标准的制定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 章文,张莉,张若晗.深圳企业标准联盟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00-103.

[2] 郭凯.团体标准:新树不可摇根[J].聚焦,2011,(6):12-16.

[3] Terlaak A.,King A.The effect of certification with the ISO 900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a signaling approach[J].Econ Behav Organ,

2005,(60):602-679.

[4] 舒言.标准创新企业团体标准的调查与思考[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9,(1):8-10.

[5] 蒋俊杰,朱培武.国内有关团体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标准导报,2015,(11):47-50.

[6] 赵伟凯.关于团体(联盟)标准发展模式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1,(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