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时下课程改革的热点,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转换,不断创新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只有学会探索自然规律,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有用的人才。学校教育体现创新将是人类创造发明最原始的动力。数学创新意识,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独到性、变通性、灵活性与开拓性,进而形成的个人能动的倾向性。这种个人能动的倾向性,不仅与学生的先天条件有关,还与教师精心培育与正确启发、引导、鼓励有关。因此,教学中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灵活地探索未知,鼓励学生开拓,使学生逐渐形成个人能动的倾向性。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全方位化,形成一种综合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就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教学中,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缺少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知识与情感的沟通,因此,教学中应诱导学生问问题。

1.教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定理的证明思路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时要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定理的教学,照本宣科,以“就是这样”的方式将它灌输给学生,无疑会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揭示定理的发生、证明思路的过程,是否还有独特的甚至绝妙的证法及解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发现创新的证法及解法,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与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与学具,先进行演示,由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再问学生还有什么结论,让学生去思考、猜想,探求结论,于是马上就回到问题中来,学生也会沉浸在问题的探讨之中。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读书时发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思想、见解,养成与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三、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直观、形象、便捷。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注重对各种图形的表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除此之外,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四、更新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运用新方法,辅助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1.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改造一些课本中常规性的题目,打破模式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将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成只给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论证;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要收集、整理、筛选后才能求解或证明;再如要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

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教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3.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

开展“探究活动”与“实验作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在学校开展的“社会一条街”活动中,教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核算成本,计算赢利,这样既开展了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甚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所以,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重新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去自主探究解决,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启发、诱导、教育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善于探索。

参考文献:

[1]沈永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J].吉林教育

[2]柯秀敬.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N].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年02期

作者简介:

刘景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现工作单位甸子镇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