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活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活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W生的学习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时必会疑心顿起,而疑心又会促使学生积极去探个究竟。教师为此除了运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探究外,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一、开展课堂辩论式的探究活动

理不辩不明。我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提到的关于“对中学生‘上网热’的冷思考”这个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课前,先把全班同学按不同层次搭配好后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代表正方观点(中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第二组代表反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老师再指导各小组选派四名代表作辩手,其他同学为自己组的辩手提供资料,也可以直接参加辩论。辩论要求既要引用课本观点,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理有据。在辩论赛上,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正方同学举出谁网上打广告把生意做到风生水起、谁网上查找学习资料取得了好成绩、谁网上求医问药治好了疑难杂症,等等;而反方同学也举出谁上网打游戏荒废了学业、谁网上交朋友被人骗,谁浏览黄色暴力网页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等。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同学们明辨了是非,达成了一致:即网络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正确使用,作为学生要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根据正反双方辩论中语言表达、观点运用、举证是否合理等综合表现,由全班同学共同投票得出优胜方,并由主持人颁发奖项。辩论结束时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如果是利用网络玩游戏成瘾、收看不健康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则非常有弊,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而如果利用网络来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查询有用的信息等,则非常有利,无异于为自己的成长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

二、开展调查走访式的探究活动

调查活动是以教师精心设计为内容,以调查活动为形式,把学生引领到课外,让自然、社会成为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料,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实现教材与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巧妙结合,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并具有现实性。例如:在探讨“怎样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这一问题时就开展了一次调查走访活动。课前,先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调查班里五位同学的家庭情况;第二组负责调查学校周围的网吧和音像店;第三组负责学校内部的调查(如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图书室使用情况等);第四组负责对本班成绩优秀或思想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访问。做好分工后,各组各司其职,开始进行调查访问。上课时,先由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的结果,然后主持人归纳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让各组同学出谋献策,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三、开展讨论式的探究活动

讨论活动就是通过对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等问题的讨论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同桌讨论由于范围最小、人数最少,且同桌之间彼此熟悉,所以讨论最容易组织和展开,课堂利用的效率最高。缺点是由于范围和人数的局限,讨论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同桌讨论多适宜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每小组以前后左右4-6人为宜,这种小范围的讨论比较灵活,学生的情绪比较放松,差生可以消除自卑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课堂利用的效率也比较高,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或临时遇到的“冷场”则可采取这种办法,笔者组织课堂讨论时,多采用这种讨论形式;全班集体讨论:这种讨论,适宜于重难点问题或有重大争议的问题,通过全班同学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消除疑问,并使问题得到深化和提高。例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第八课“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这一问题时,就精心准备了这个讨论题:“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陷入危险境地时,有人却袖手旁观,见危不救,为了制裁这种行为,建议在刑法中规定‘不施帮助罪’,有无道理。”这一讨论题涉及道德、法律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比较复杂,全班同学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基本达成一致:即虽然我国目前刑法中没有“不施帮助罪”这一规定,将来也不一定在刑法中规定这一条,但无论如何,见危不救、不施帮助的行为是与社会主义道德背道而弛的,是一种可耻的、应受到社会舆论、道德良心谴责的行为。从而使同学们在讨论争辩过程中既掌握了有关知识,又明辨了是非,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