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研究分析,不仅有利于人们对丹参的药理效果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还提供了相关的数据信息和理论依据,来促进我国现代化中药药理研究工作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丹参主要的几种活性成分进行相应,讨论了人们丹参活性成分研究,在现代化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研究;活性成分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丹参活性成分和药理效果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从而对丹参活性成分进行相应的研究。根据相关的实验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丹参在对患者进行质量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等方面进行很好的保护,这就使其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很好的保障。本文主要是对丹参中的几种主要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相关的数据经济进行采集。
一、丹参酮类化合物
所谓的丹参酮也就是一种乙醚或者乙醇的提取物。在运用的过程中,这种丹参酮,容易被分解,其产生物在通过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电阻的传递,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代谢,还促进了生物生化反应,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路。其中丹参酮类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以下几点。
1、抗肿瘤
丹参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丹参酮有着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它可以直接杀伤或者分化肿瘤细胞,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1.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人们在对丹参酮的抗肿瘤作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丹参的根部提取出相应的活性成分,从而对其特性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活性成分就肿瘤细胞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进而抑制肿瘤席细胞的增殖,从而使得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自身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我们在对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菲醌结构主要是和种类细胞中的DNA分子向结合,就对肿瘤细胞DNA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1.2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
我们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人们都是采用诱导分化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肿瘤细胞可以分化成正常的细胞结构,还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没有很好的杀伤效果。目前,人们在对丹参酮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对其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来对丹参酮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进而为了丹参活性成分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1.3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所谓的细胞凋亡也就是指细胞的一种自杀死亡。一般来说,这种现象主要是在细胞病理或者生态的条件下,来对其自身的程序性能就那些改变,从而使其自主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在对抗肿瘤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无毒试剂来对人体的癌症细胞进行诱导凋亡。
2、保护心肌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脂溶性活性成分。众多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方面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并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钙超负荷、改善能量代谢、调整TXA2/PGI2平衡等途径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神经递质ATⅡ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子,ACEI和ATⅡ受体抑制剂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上得到广泛应用。
3、抗炎
过去众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酮对炎症的第一、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有良好疗效。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苷所致急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小白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对其抗炎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花生四烯酸(AA)是中性白细胞膜磷脂经磷脂酶A2(PLA2)作用的水解产物,并可进一步经脂氧酶(LO)作用生成白三烯(LTs)、或经环氧酶(COX)作用生成前列腺素(PGs)等产物,其中部分产物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在体外用内毒素(LPS)刺激RAW264.7细胞,并观察丹参酮Ⅰ对其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二、丹酚酸类化合物
丹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类既有咖啡酰缩酚酸结构又有新木脂素骨架的水溶性成分。最早发现的是丹参素,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丹酚酸类化合物还包括丹酚酸A、B、C、D、E、F、G、H、I,迷迭香酸,紫草酸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中含量最高的两个成分丹酚酸A(SalA)和丹酚酸B(SalB)活性最强,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丹酚酸在抗肝肝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凋亡等方面也有着显著活性。
1 抗肝损伤、肝纤维化
采用CCl4诱导大鼠急性和长期肝损伤,期间给予SalA灌胃治疗,另设秋水仙碱(Col)组、丹参组作对照,分别在48h和6周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结果SalA在急性和长期肝损伤过程中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Hyp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抗肝损伤作用,并可抑制胶原在肝组织中沉积。同时,SalA对CCl4熏蒸造成肝细胞体外损伤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可滞留于血管皮下间隙,发生脂质过氧化后形成氧化修饰的脂蛋白,而OX-LDL对血管内皮有毒性,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能阻止LDL的氧化作用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新西兰白兔作为动物模型,一组给予标准饮食,一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还有一组给予含5%的高胆固醇饮食。喂养12周后,结果与高胆固醇饮食的一组兔子相比,用SalB喂养的兔子体内的LDL更能抵抗Cu2+诱导的氧化作用,并且含有更多的VitE。在第6周测定其内皮损伤程度,发现SalB组损伤细胞减少了53%,腹主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减轻了56%,胸主动脉的胆固醇沉积减少了50%。
3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在血管成形术的兔子模型中,SalB能诱导新血管内膜细胞凋亡,而凋亡在再狭窄中对细胞的数量起到稳定的作用。为考察抗氧化剂能否影响血管细胞的凋亡,HungHH等测定了AS和胆固醇喂养的兔子再狭窄损害模型中凋亡细胞死亡的频率。通过原处末端转移脱氧核甘酰酶介导的dUTP缺口结束的标志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在一系列石蜡切片中检测凋亡和相关的细胞类型。
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激活SAP激酶,而SAP激酶在损伤心肌的凋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离体大鼠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发现,丹酚酸B镁在适当的浓度内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AP激酶的活性,并能抑制激活的SAP激酶转导到细胞核中,减少凋亡细胞的数量,从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研究分析,不仅有利于人们对丹参特性的详细了解,还进一步的保障了人们在我国现代化中药药理研究视野的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采用了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丹参活性成分的和药理作用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满足当前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杜冠华,张均田.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续一)[J]. 医药导报. 2004(06)
[2] 黄凯文,祝维峰,苏宁,郭洁文,邓志军,吴伟文,郝大为,陆晓晖.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抗心脑缺血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