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流水村,每个男性村民都曾做过驮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流水村,每个男性村民都曾做过驮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田县城以南登昆仑山的路径有两条,西面通往山村普鲁,东边通向阿羌村。阿羌乡政府设在阿羌村,辖流水村、普鲁村、皮什盖村等十一个山区自然村。

在昆仑山,运输玉石出山的驮工被认为是踏着生死线过日子的人。其中流水村因为守着群玉之山,每个男性村民一生中都曾亲历过驮工生涯,这种情形在昆仑山地区极为少见。

我们的驮队由七名驮工组成,考虑到路线较长以及后续给养困难等一些不确定因素,配置了十头驴,用来驮运食品、干柴和帐篷,干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高山岩漠地带没有柴草可供炊煮。为了减少驴的负载,驮工们没有携带卧具,搭在驴背上的毛毡是唯一御寒物品,随便找到一处避风的坑穴,用塑料布苫盖于上,他们就可以酣然入睡。

驮队傍河水而行,远望一条蜿蜒的山路缠绕山间。在山道所有的岔路口几乎都可以见到摆放的路标:河道两旁或隘口都是驮工堆垒的,而谷地草滩边则是牧羊人摆放的;牧羊人石堆指向常在坡地平缓的山路,驮工石堆的指向均在地形复杂之处。在几处河水中央砾石砥柱之上,可以看到用石块敲击出的沟痕,示意河水浸漫此线不可过河;在隘口上堆些石头表示有坍塌危险;弯道旁立石则表明下面是断崖绝壁……这些标识处以往多曾发生过人身意外,每当驮队经过,驮工们格外留意,惟恐不慎造成闪失。

在我的记录中,驮队盘行在山地的第二天,共穿过五道险隘,其中一处陡峻的隘口相对高差200米;跨越断裂的石磴19阶,磴阶砺石如刃,手臂划伤多处;趟水36次,有三处疾流水没腰际,冰冷彻骨;滑跌河水不知几次,一路艰辛实难描述。

人们通常将吃苦耐劳视作一种精神,对驮工而言则是生来具备的本能。面对生死险境能够沉着应对,化险为夷,才合乎一个驮工的本分。他们大多不冲动,寡言少语,遇事保守、固执。路途中我曾多次提出选走捷径,争取在大雪封山之前走遍群玉之山,均遭拒绝,所作的解释只有一句话:“那条路从来没有走过!”这种坚持践行诺言而不改初衷,使我相信行程中的每一条山路都是驮工脚步丈量出来的。

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山中气温变化十分明显,由北向南,随海拔升高逐次降温,白天气温可达摄氏十五度,入夜强降温,河水结冰。让驮工最担心的是瞬息间的天气变化,山地一日阴晴无常,遇到雨雪骤降,山峰飘雪,谷地降雨,随之山洪咆哮而下,河水暴涨,驮队滞困于河岸,只能等待夜深河水结冰后于拂晓过河。有时,驮队沿山路竟日走在降雨带,雨水淋沥不停,而两侧山峰之上却又一片晴空。但无计划的停歇却是危险的:九月中是昆仑山气候急剧转寒的季节,一旦因一路顿踬而延宕了出山的时间,驮队将要忍受摄氏零下二十度的气温在山间寻找归程。

驮工卡斯木阿訇是流水村中的采玉世家,从14岁起便随从父辈采玉,21岁那年因矿体围岩坍塌砸伤腰部改做驮工,17年间山中玉矿无处不至。他虽然只上过小学,但标示的矿区位置及路线很准确,而且无论地形如何复杂,都能将驮队带出迷津。夫妇俩生养一男三女四个孩子,大女儿已出嫁。家中分得梯田12亩,除春耕秋收季节卡斯木阿訇下田劳作,其余时间农活和家务都由妻子承担。家中有50只羊,所得收入用于家庭日常开销略有节余。卡斯木阿訇已迁入政府为村民新建的抗震安居房,此次结队入山考察,因免去驮运玉石出山之劳,他竟然有心情夜间下河捞玉!

买买提•库尔班则是与我交谈最多的人。他曾在于田县城中学就读高中,通过汉语六级考试,后要求分配原籍流水村工作,和妻子古丽尼莎常年看守玉石转运站,有关历年采玉的情况都是从买买提•库尔班报表资料中获悉的。买买提•库尔班在流水村人缘甚好,村里人将采得的“碴子玉”稍加打磨集中交由他代管,在不违反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买买提•库尔班总是能尽心为村民寻找销售渠道。

生在群玉山中,买买提•库尔班似乎对玉石看得很淡漠,他稍远大一些的心愿是能在阿羌乡中学当一名教师;而眼下的,则是希望尽快回到流水村:山中梯田里的青稞该开镰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