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哲学”去哪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哲学”去哪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哲学课堂走向生活化,但囿于过于偏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知识性以及例证素材的时代性、新鲜感,哲学课堂教学陷入生活气息有余、思辨性不强、哲学味儿不足的窘境。因此,将哲学基本概念和问题置于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借用数理逻辑、语言分析等方法,选择富有思辨性的例证材料,有助于还原哲学的“智慧学问”本色,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哲学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例证艺术 思辨性

【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28-02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课程模块,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运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或者熟知的生活经验来例证哲学理论和观点。然而,也正是基于“生活化”的考虑,在实际教学中,过于强调哲学教学例证素材的时代性、新鲜感,哲学课堂显得生活气息有余,思辨性不强,哲学味儿不足;哲学课堂也因而陷入“课上看材料、玩探究,热闹;课后背原理、做练习,管用”的窘境。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置于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借用西方哲学思潮,选择恰当而富有思辨性的例证材料,有助于还原哲学的“智慧学问”本色,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哲学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

一、反观哲学课堂教学例证材料,厘正使用误区

1、过于偏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轻视甚至无视不同哲学思想的价值,缺乏包容性

《生活与哲学》课程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诚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它,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1]但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对的,把“存在即被感知”、“心外无物”等简单地视为、傻瓜式的论断而嗤之以鼻。相反,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全面、系统地加以考究论证,在中西哲学的对比中,凸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明与伟大。

2、过于重视哲学的体系和知识性,忽视哲学思想的衍进过程,缺乏思辨性

囿于应试教育的压力,高中哲学课堂缺少了哲学思想的争锋与思辨,更多的是对哲学体系和知识的囫囵吞枣式的记忆。不少老师将整理好的原理方法论印发给学生直接背诵,课前抓学生默写,课堂主旋律也变成了如何抓住关键词、套用原理方法论,选用的例证材料也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完成课堂教学环节的需要。

3、过于突出哲学教学例证素材的时代性和新鲜感,淡化例证素材本身的思辨色彩,缺少哲学味

为提升课堂感染力,不少教师选取例证材料要么提倡“新”,最好是刚刚发生的、具有相当的时效性的时事热点[2];要么提倡选用学生熟知的内容或者成语典故、小故事等作为例证[3]。这样的选择本无可厚非,课堂气氛也较好,但笔者始终固执地认为,与经济、政治、文化课堂不一样,抽象、思辨是哲学课堂的特有标签。实践表明,恰当的富有思辨性的例证材料更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二、巧借西方哲学思潮,提升课堂“哲学味”

1、还原哲学概念衍进进程,在比较中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

对哲学中某一概念或具体问题的研究, 必须以对这一概念或问题的范畴考察和历史分析为前提。不少教师习惯性地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证材料,学生大多也只是在例证材料与教材知识之间搭建一种知识上的映射关系,并没有理解教材内容。以“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为例,很多教师会先展示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历史形态代表人物的典型论述,或分组讨论、小组代表点评,或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区分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知识和记忆层面,更不要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尊崇了。对此,笔者选择了这样一些例证材料:

泰勒斯:他曾将一颗树种放在一个事先称重好的花盆里,不断浇水,待长成树苗以后再次称重,发现花盆重量不变,种子长成了树苗,究其原因,是水。据此得出结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4]

赫拉克利特:物质性的火最能表达宇宙万物的动和变。“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可理解为规律)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5]

拉美特利:人这架机器只不过是比动物机器更加精致、更加复杂而已,没有本质区别。……突然面临一个万丈悬崖,不是大吃一惊,身体机械地往后退缩么?一棒打下来,眼皮不是机械地闭起来么?冬天我们身上的毛孔不是机械地闭起来,使寒气不能侵入内部么?……[6]

通过丰富而直接的“一手”例证材料,再现了唯物主义在不同历史形态的衍进历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源问题的不懈追求,也更为自然地认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价值。

2、借用数理逻辑方法巧解思维难点,在碰撞中明了哲学基本概念

数理逻辑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巨大的推进力。在哲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数理逻辑研究方法来例证一些哲学概念和问题,既充分挖掘了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数学与哲学互通的窗户,给予学生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比如,在讲授量变质变关系内容时,引用了“秃子悖论”。笔者先给出了一个“数学归纳法式”的表述:

(1)当n=1时,只有一根头发,是秃子,满足命题。

(2)假设当n=k时是秃子,则:当n=k+1时,这个人只比n=k的人多一根头发,而n=k的人是秃子(前面命题的假设),那么,n=k+1的人也是秃子。即:当n=k+1的人也是秃子。

(3)综上所述,所有人都是秃子。

学生在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在数学的确定性和哲学的思辨性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疑惑不解。笔者进而引导学生:数学归纳法本身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你把事物的变化仅仅理解为数量上的变化。其实,从“秃子”到“不秃”,不只是头发数量上的变化,更是秃与不秃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巧用语言分析方法直面思维疑点,在争议中感知哲学思辨魅力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其倡导者罗素就把真理定义为命题与事实的符合。这与教材中关于“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的表述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在讲授“真理的客观性”时,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

(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放一支普通的白色粉笔。

(师)“这支粉笔是白色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生)对的,因为这支粉笔本身就是白色的。

(师)在“这支粉笔是白色/黑色/红色……”这样的多种表述中,符合讲台上“这支粉笔”自身客观情况的只有一个,也即正确的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

(师)那么,“这支粉笔是方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这支粉笔本身就是圆的。

(师)“这支粉笔是白色的”和“这支粉笔是圆的”这两句话都是对的,符合讲台上“这支粉笔”自身客观情况的表述就有两个,这与“真理只有一个”是矛盾的,怎么理解?

(学生一时语塞,教师等候,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我们可以说“这支粉笔既白又圆”但却不能说“这支粉笔既黑又白”或“这支粉笔既圆又方”。这是因为就粉笔的颜色或形状而言,符合其自身情况的正确表述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借用语言哲学分析方法,给学生打开一个不同寻常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感知哲学思辨的魅力。

三、结语

哲学课堂需要回归“生活世界”,哲学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还原哲学本色、富有思辨性的例证素材,让学生直观体悟哲学家思想之深邃,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注重对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绽放“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华宝.天光云影共徘徊――高中哲学教学应善待不同的哲学思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10)

[2]周海龙.高中政治教师课堂例证教学的策略浅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07)

[3] 郭翠娟.理论加例证教学法在政治课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11(07)

[4][5][6] 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P33,P43,P698

作者简介:刘德兵,男,1982.4,江苏盐城人,昆山陆家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