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下来,“动”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下来,“动”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案例背景

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其中,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音乐欣赏是借助乐曲的旋律来诠释意境的,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特有的魅力。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往往难以安静下来,也不会仔细地倾听。所以必须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把心“静”下来,让耳朵“动”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案例描述

1.跟着手鼓的节奏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入活动室。

师:今天森林里开动物狂欢会,我们一起去参加吧!请跟着手鼓的节奏走。

评析:让孩子们跟着手鼓的节奏走,目的在于为下面倾听音乐的节奏作铺垫。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倾听音乐的节奏是个难点。一开始,大部分孩子未能跟上节奏。教师就一边拍打手鼓,一边喊口令“一、二、一、二……”,等孩子们走整齐了,教师就减轻口令声音,逐渐以手鼓的节奏为主。从喊口令到听手鼓节奏,就是从手口一致过渡到纯倾听的过程,使听节奏这个环节化难为易。

2.初步感知A与C段音乐,学狮子、小狮子有节奏地走路,能区分高低音。

师:(出示图片)森林里住着狮子大王和它的孩子小狮子,它们长得怎么样?你能用手的动作来表现大狮子和小狮子吗?

生:大狮子身体大大的,重重的,小狮子身体小小的,轻轻的。

师:这里有两段音乐,听一听哪一段音乐是大狮子走路,哪一段是小狮子走路?

生:第一段是大狮子走,第二段是小狮子走。

师:为什么第一段音乐是大狮子在走路,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第一段音乐很重很低,好像大狮子重重地走。第二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高、轻,好像小狮子走路轻轻的。

评析:图片中,大狮子和小狮子的外形区别明显,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大狮子和小狮子的特征。同时,引导孩子用动作表现大狮子和小狮子(大狮子:双手尽力张开放低,表示走起路来重重的;小狮子:双手作爪子状放在脸前,表示走起路来轻轻的)。有了手部动作作基础,当听到不同音高的两段旋律时,孩子们很快能区分高音和低音了。

3.用故事引出音乐。

师:今天是狮王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庆祝,它们吹起了喇叭。看!威武雄壮的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来了(哼唱:A段低音旋律)。它一边走,一边大声吼叫着。听了吼叫声,小动物们吓得发抖,喇叭也只吹了两下。小狮子也来了(哼唱:C段高音旋律),小狮子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庆祝狮王生日。

评析: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同时把动作、音乐结合在音乐中,让孩子们沉浸在森林狂欢会的情节中。

4.完整欣赏音乐。

师:这个故事还有一首好听的曲子,叫《狮王进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图谱,播放整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看图谱欣赏音乐。)

评析:结合图谱欣赏歌曲,有助于孩子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5.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并用动作表现音乐。

A段

师:谁出来了?你会学大狮子走吗?(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大狮子走路。)

B段

师:听听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大狮子一叫,小动物怎么样了?(分角色进行表演,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场景和形象。)

C段

师:现在又是谁来了?小狮子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小狮子走路。)小狮子和小动物在干什么?(表演小狮子走路和小动物一起跳舞。)

评析:ABC三段欣赏的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A段:小动物吹喇叭、狮王走路的图谱都比较形象直观,重点在于让幼儿跟着节奏做大狮子走路。

B段:欣赏之前,我有意识地问:听听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通过这个提问,提醒幼儿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在音乐中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

C段:区别大狮子和小狮子不同的走路方法,同时体现游戏的快乐性。

6.做音乐游戏,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师:音乐结束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声音可能是谁发出来的?想干什么?

生:肯定是狮王在叫,想吃小动物了。

师:狮王突然感到肚子饿了,忍不住大吼一声,要去抓小动物。所有的小动物都吓得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再也不敢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参加森林里的舞会啊?狮王邀请所有的小动物一起来听音乐游戏吧!

(集体表演音乐游戏,最后,教师扮演大狮子大吼一声,小动物们都吓得躲到椅子背后去了。)

评析:最后大狮子一声大吼,吓跑了小动物,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这个游戏表演既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孩子领会乐曲的一种升华。

三、活动反思

1.以情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情境中。

一开始,带领孩子学做小动物走,引导他们进入到森林狂欢会这样的情景中。随后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使他们对接下去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急着想听听故事里的音乐到底是怎样的。同时,生动的故事也为孩子理解音乐打下基础。

2.“音、形、义”结合,帮助孩子区分高低音。

这首曲子A段和C段有着相同的8小节旋律,但是音高不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抽象的音乐元素,是难以感受的,必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更轻松有趣地理解。首先,我选取了大狮子和小狮子两个形象,来表现音高的不同,这是“形”。其次,借助手势的高低来表现音的高低,是为“义”。最后,我在说“大狮子走路重重的”这句话时故意把声音放低放粗,来表现低音;在说“小狮子走路轻轻的”这句话把声音放轻提高来表现高音,这就是“音”。通过“音、形、义”三方结合,使抽象的音高一下子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孩子在欣赏中轻松地区别了音的高低,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视听一体,运用图谱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

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能使音乐教学活动由难变易。在这个图谱中,小动物吹喇叭、狮王走路、小狮子走路等都比较形象直观,一看就知道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音乐内容,感受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

4.恰当的引导语,让孩子们“静”下来听。

每次欣赏前,我都会有意识地问:哪一段音乐是大狮子走路,哪一段是小狮子走路?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小动物吹了几声喇叭?音乐结束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引导提问,提醒幼儿带着目的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同时在音乐中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最终促进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提高。

附:《狮王进行曲》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