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快乐背诵,用兴趣引导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快乐背诵,用兴趣引导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生语文学习要想获得良好成效,就必须重视并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而强化背诵不失为解决这一困难的最佳途径。在训练中可配乐表演,可合作竞赛,可顺应行文思路,可按照画面意境背诵。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快乐背诵;配乐表演;合作竞赛;梳理思路;赏画记文

初中生步入中学以后,在语文学习上需要大量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原因是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欲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则需大量的背诵记忆,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做到“厚积”而“薄发”。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带过的一个初一学生,他说他背过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有2000多字,不必说关于百草园大段的景物描写,也不必说叙述详尽的美女蛇传说,单是三味书屋里“读书”那段的拗口语句,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能读通顺就不错了。可是这个学生将书一合,气定神闲,摇头晃脑,字正腔圆,竟一字不差的背完了。我惊讶于这个学生背功的同时,又不得不意识到,背诵乃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工程,不仅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更是学生积累大量语文材料,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其实,积累语言材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说加强背诵不失为积累的好方法。它对于语文水平这座大厦的构筑功不可没,也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但背诵一定篇幅的文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不调动学生的背记积极性,如果不注重背诵方法的指导,恐怕会造成“谈背色变”的严重后果。一旦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恐怕会是“背书难,难于上青天”。因此,我曾尝试用各种方法促进所有学生的背诵能力。

除了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的量化分,奖励主动背诵、超前背诵的同学,以调动全班的背诵热情外,我还开展过专项的背诵训练,收获了不错的效果。主要方法有:

一是配乐表演背。举办诗文朗诵会,要求所有节目背诵完成,力求创新。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配上旋律独自抒怀,声情并茂;有的几人合作,有舞有画,意境全出;有的扮起了文中的角色,惟妙惟肖,趣味盎然。在多姿多彩的形式中,通过表演,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到经典篇目的艺术魅力,又符合初中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背诵不再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合作竞赛背。为了所有学生都能背诵过关,每到学期末,班上都会举办一次背诵比赛,将要求背诵的篇目“一网打尽”。具体步骤如下:将学生分组,形成合作,集体参赛。竞赛前三天,由学生不记名出题,每人两题。学生们总是绞尽脑汁,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题目,也会互相打听,然后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比赛分为三个环节:人人闯关赛、小组接龙赛、终极PK赛。最终以积分的多少一决高下。接龙赛的竞争异常激烈,曾有一个小组8人接龙背诵《龟虽寿》仅用时6秒,另一小组不服,挑战后以0.7秒惜败。终极PK赛中,总是涌现出班级的“超级背诵王”,成为小组的骄傲,班级的偶像。这样的课堂,有孩子们紧张而期待的眼神,有激烈而奋力的角逐,有敬佩而激动的掌声。下课后,有孩子追出来:“老师,明天还背不?我还能背得更好!”原来,背诵也可以很快乐。

以上两种方法重在情趣与合作性指导,而针对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还可以另择其法:

其一,理清文章结构,顺着作者思路背诵。例如《出师表》一文,诸葛亮先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而第三条为三条建议的核心,故用两段文字分别从文武贤臣能将的推荐上写起,而后另提一段结合先后汉朝的历史借鉴自然而然地提出第三条建议;之后六、七自然地分别追述了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两个故事,尤在第二个故事中细腻描写自己授命以来的心理及举动,再表“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八段则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末段为表文结束语。指导学生明白了文章这样的思路,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其二,对待所有写景抒情的诗文,不妨以意境为画,理解背诵。如《三峡》一文,可在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后,让其结合内容拿起画笔为文章里呈现的画面素描。然后,对子间互比,小组内再比,最后将各组的最佳作品推荐出来评比,选出与文本内容最吻合的画让同学们欣赏,以画记文,强化背诵。这样做不仅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文本的记忆,可以有效的加固背诵内容。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在于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快乐背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想到家长精心的培育和学校殷切的期望,我常常想:该用怎样的力量支撑起这些聪明、认真的孩子的梦想?该用怎样的高度指引这些优秀学子眺望远方的目光?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每一步都要找对方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确实应该多一份探索,多一些思考,寻找更高效的方法,发掘出孩子卓越的潜力,鼓励着孩子们主动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李广 杨宏丽 上好课应知应会(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