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中层”执行力的弱化与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中层”执行力的弱化与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犹如一块“夹心饼干”,上挤下压。这一群体虽然处于这样的特殊地位,但他们是联系校长和教师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工作执行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如果“中层”不能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则会给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执行带来很大阻碍。那么,“中层”这一群体,在执行学校决策方面有什么困惑?学校又该如何提高“中层”的政策执行力呢?

一、 “中层”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1.业务与事务失重

中层干部往往都是学校业务的标兵,但做了学校“中层”后,就被学校的琐碎事务所困扰,动辄开会,聆听上级的指示,接受校长乃至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和验收。他们从事着学校“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校长“呼来喊去”,常常是上着课就被校长突然叫去“临危受命”,接受上级领导的突击性检查。再加上本身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学生管理等,最终做了“事务”,丢了“业务”。“中层”的业务停滞不前,自身产生疑虑,在教师面前因少了榜样的影响,也就降低了执行效能。

2.“上压”与“下挤”并举

在做“中层”以前,他们大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领导对他们放心,他们也因工作有成就感而感到舒心。但当了“中层”后,他们的时间没有自己支配的自由,相当一部分时间不属于自己,而属于领导了。学校里的大事小事都会让他们去做,成了学校的“打杂工”。没有当领导之前,他们和同事们有说有笑,相互聊得很开心,但一旦当上“中层”后,就好像与教师产生了距离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距离越来越大。每当校领导批评教师,教师们就会认为是“中层”在告密。因此,“中层”们感到很孤独,自然工作执行力得不到提高。

3.职位和权利失意

中层干部无财权,上有校长,下有教师,关系处理不好,既得不到上级信任,又得不到下级拥护,成了一块“夹心饼干”。在不少学校,校长的管理往往是“一竿子插到底”,中层管理者成了一个花架子,一些本应该履行职责的中层管理者“有职无权”。职位与权利的不对称,让“中层”们茫然而不知所措,造成“中层”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智慧和才能得不到发挥,工作执行力也就大打折扣。

4.产出和获得失衡

中层管理者都想让自己的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但是有一些“中层”这样想、认真干了,干出成绩也是领导的,干好不如不干。再加上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具有不可比性,因此,也就在“中层”中建立不起来系统的管理激励体系,这给“中层”工作的评定带来了困惑。另外,有些中层干部看到不如自己的人都已经被提拔,特别是看到一些年龄比自己小、各方面业绩并不比自己强,或对工作和业务并不熟悉的人担任了高一级别职务,心理就有些不平衡,有时还产生一些嫉妒心理。有些长期担任“中层”而未能被提拔,产生抱怨心理,升职渠道不畅通,使得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这种“产出”与“获得”不成比例,对提高“中层”的执行力也是影响很大的。

二、 “中层”执行力的提升措施

学校中层管理者这种“职业生态”的困扰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负面的效应,他们认为职业到头,没有奔头,情绪浮躁,百事索然无味。作为校长,应帮助他们走出“职场生态”的困惑,重新点燃中层管理者的信心,以此提高他们的执行力。

1.敢于授权,勇于负责

一名好校长往往把管理重点放在中层干部队伍上,因为“中层”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没有中层干部的协调配合,校长要实现“校园和谐和优质教育的目标”,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校长必须依据中层干部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授权。凡是中层干部职权范围的事,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不必事必躬亲。如果校长过多地干涉,必然会产生消极后果,长此以往,“中层”的办事依赖性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淡化,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衰竭,在教职工中也就会失去感召力和凝聚力。当然,授权中还要善于“控权”,监督权力的行使,推动工作积极主动地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对“中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要大度宽容,不要斤斤计较,创造条件让“中层”灵活开展工作。这样,“中层”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调动其做事的热情。

2.加强指导,善于协调

校长的地位决定其决策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而“中层”从事的则是局部的。“中层”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往往在决策的理解上会出现片面性。因此,校长必须要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谨防“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把“中层”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向统一到学校的决策上来,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校长要深入到“中层”中去,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决策的向心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部门间的密切协作,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大多表现为“中层”与“中层”的关系。部门利益的相对独立,“中层”认识水平与工作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中层”间的分歧与矛盾在所难免。作为校长,要引导“中层”在利益上求同存异,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同时,坚持公平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不厚此薄彼,做到奖罚分明。此外,校长还要练就一双慧眼,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关心体贴,适时激励

校长的管理主要表现是对“教干”的管理,特别是“中层教干”。当校长把“中层”放在第一位时,他们迸发出的智慧是惊人的。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和赞美。”调整“中层”的工作心态,激励是校长应有的全新理念。一两句赞美之词对下属来说,是一种需求、一种渴望,是激发斗志和勇气的灵丹妙药。一两句话的表扬,“中层”会以优秀的工作业绩来回报。校长应学会每天赞美一分钟,让爱流淌到每个中层干部的心田。每个“中层”都有自己的纪念日,诸如生日、晋升的日子,这对校长来说是增进感情的“加油站”。校长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礼品等方式,与“中层”拉进距离,密切友谊。当“中层”感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理解时,他们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热情也会洋溢于全身心。

4.扩大影响,提高“亮度”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和他人的交往与活动中,调控与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力量。作为校长就应该帮助“中层”扩大影响力,以影响力提高执行力。首先应该引导“中层”加强学习和反思,特别要扮好宣传员、带队员、示范员、组织员、服务员等角色。指导“中层”重视制度建设,因为教育管理是有规律的,各个岗位都是有相应规范的。我们要落实常规,就应将规范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为此,要培养“中层”有一种“未雨绸缪”、超前谋划的精神,学会最佳控制。一是对事情的控制,如校园安全、教学监控、德育活动等,要讲究管理学中所说的预先控制。二是对人的控制,让每位教师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让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精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