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貌“取”人,以形传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貌“取”人,以形传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用于翻转课堂,提前掌握外貌描写的相关方法,从理解到运用层面解决外貌描写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教师在正式授课时,可以直接交流学生作品,对其进行修正。

我们根据人物传记的性质,创设感知人物的学习情境,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学会描写的方法,同时教会学生以貌识人,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从语文积累上看,引导学生关注“形”的意义,是对文字的追本溯源,同时联系哲学关于形神的妙理,习题是选择鲁迅这位中国文坛的斗士进行外貌描写,也在无形中树立了下一代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作者笔下展现的人物不仅是一位外表有特点、内心有波澜的伟人,而且也是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我们可以根据微课“微而精”的需要,在“抓住人物特点的外貌描写这一精妙之处”上下一番功夫,使学生理解贝多芬人物形象与写作特点,体会其不屈的精神,学会以形传神,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技法,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教师既要看到这个学段的学生有自主求知的需要,也要正视他们学力尚弱的现实,所以需要用生动而详实的微课内容带着他们一步步学。就本课而言,学生们知道贝多芬的名气,却鲜能了解其生活形象;听过贝多芬的音乐,却未能感受其伟大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进一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领略课文中人物的高尚精神境界。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教学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但人物描写又是重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又不能太浅。因此,我们捕捉了外貌描写这个点,并做足文章。因为外貌描写既可以培养学生选点观察、炼词表达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由外到内把握形象的思维习惯。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检测,提高学生塑造、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并能在指导下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依据特点选取外貌,运用手法描绘外貌,并通过外貌探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外貌描写,感受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并玩味“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外貌描写面容、身形、衣着等角度;能运用语序、炼词、修辞、主观评论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完成练习。

难点:理解并运用语序、炼词、修辞、主观评论等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环境与准备

第一,本课微视频精简而不失生趣。它立足于PPT精美制作,配以动听的音乐和规范的配音,再结合现代网络热点元素,条理明晰,重点突出,便于操作跟学,做到了高效学习与快乐学习的结合。

第二,学生和家长有专属的语文学习互联网平台(微信、QQ群、邮箱等),学校有ftp资源库,可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

第三,学生可通过自主观看微课,利用学习任务书按步骤完成实时互动和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漫画和配音激趣:通过解读大嘴鹦鹉漫画,让学生初步感受外貌描写;通过模仿小鹦鹉发声激发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外貌描写并明确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我们从“形”字的解读开始:左边是个“开”,课程就从形开始;右边是三撇,三代表多次,我将学习多种方法,多层次展开,以达到人物形象的以“形”传“神”。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学会外貌描写的方法,并明白其作用。

2.以貌“取”人解读

以貌取人之所以是一个贬义成语,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貌是指外貌。本课第一个环节就是告诉大家貌并不只是外貌,还包括面部容貌、神情特征、身体形态、衣着、姿势等多个方面。通过漫画提醒学生,人物描写要突出特点。

师:来看一张贝多芬的经典肖像画,请你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贝多芬的外貌,并说一说。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呢?请迅速地浏览《音乐巨人贝多芬》,看一看文中有哪些对贝多芬传神的外貌描写?精简地说说,文中写了贝多芬哪些外貌?

明晰:作者对外貌的描写角度极为丰富,有面部容貌、神情特征、身体形态、衣着、姿势等,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可供描写的丰富的素材,而且有着值得探究的内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外貌描写方法

(1)学顺序。要描写外貌,首先要考虑顺序。课文让我们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由沉重的脚步声,再到眼前看到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这种从远到近的顺序值得模仿,《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是这样登场的。在具体描写展开后,作者又用了从上到下和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具体来看一下:贝多芬的肖像从脸部开始,由火一样的头发到灰色的眼睛、紧闭的嘴,再到刚毅的下颏,是很明显的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对作者笔下的贝多芬,我们首先整体感知到一个坚强不屈的形象,再到服饰、头发、眼睛、嘴唇、下颏等面部的局部外貌描写。在三种顺序的作用下,立体的贝多芬形象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学炼词。具体的外貌只靠顺序和一些名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富有表现力的精准词语,PPT中呈现的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还有一些程度副词,都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

(3)学修辞。设计中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修辞手法,如PPT中呈现的两句是用想象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感受。

分解练习:请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文,归纳一下写作的顺序,从中积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誊写在笔记本上。

4.学习理解并尝试塑造人物形象

师:外貌描写的归宿是感知人物形象。请用心细细体会下面这两句描写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明晰:作者在客观描写人物外貌的基础上,会加上自身的主观感知。例如,作者从肩膀感受到了贝多芬能负担起生命的重荷,从嘴和下颏感受到了他坚忍无比的意志。

这类看似主观的评价就叫做感知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包括精神世界、个性气质、生活境遇等。勇挑生命的苦难是贝多芬的精神,坚忍无比是他的气质。作者将贝多芬的宽肩、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颏与他的精神相联系,貌似主观,实际上正是作者在了解到贝多芬的伟大之后再来审视其外貌,自然能抓住特点,为我所用。这种有根据的主客观结合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除了人物精神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外貌探究人物的生活境遇,请看这句话: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明晰:这也是通过看到的客观衣着来表达作者的主观理解。从服饰的细节,再综合贝多芬的生平和课外知识,我们能知道其生活窘迫的状况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其实,外貌描写是有意义地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特质的过程,客观描写加上作者的主观感知,就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其想表达的人物形象特点。

5.总结与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依据特点选取外貌并生动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更知道了外貌描写是为以形传神服务的,我们可以通过外貌了解人物的生活,走向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反馈练习:

(1)外貌描写可以包括对人物( )、( )、( )等描写。描写外貌可以通过( )、( )等途径使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外貌描写的归宿点是通过外貌探求( )。

(2)请结合微视频中《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练习片段,回答:①从外貌角度,作者描写了哪些内容?②分析这些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关系。

(3)请根据微视频中最后的鲁迅照片形象,结合你对人物的了解,进行外貌描写,300字以内。

教学反思

本设计的知识点明_,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外貌描写的进阶:第一步,选点。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描写。第二步,学法。如何将外貌描写变得更生动。第三步,探意。学会赏析,明确外貌描写的根本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在课程设计方面,更注重格式,加强条理性。在微视频中,应减少冗长的表述,一切以便于学生理解为前提;在对应的文本解读和练习中增加提示和标记,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知问题,以便自我检测。就“聚焦最重点,加强突破力”而言,以貌取人的反语用法,在后期的制作中都可以完善。这既要考虑学生生成,又要考虑学生层次和方法多元性,由此更加注重外貌描写在整体上的向心力。

设计亮点

(1)目标之精:该设计容量不小,却可精简表达为“学外貌描写”,避免旁逸斜出。

(2)学习之效:在流程、内容、练习、语言等方面,力保微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导入之趣:一是用漫画和配音激趣;二是以汉字“形”的趣解架构课堂。

(4)内容之细:从外在形象谈到内在形象,并掌握选点、描写、赏析运用等知识,条理清晰,多而不杂,精选精练。

(5)练习之活:反馈练习水到渠成。考虑到个体差异,我们在实施方案中,围绕识记、理解和运用,配有填空、简答和微写作三个进阶训练,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

(6)技术之妙:视频注重互动性和对话性,或提示暂停,或变换语气,或标记文本,以加强阅读效果。单纯从心理学的曝光效果来看,学生对外貌描写的知识会掌握得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