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妙穿插文章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电影《叶问》快要结束时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叶问满怀民族仇恨,用自己的拳头打败了不可一世、作恶多端的日本强盗,他站在比武台的中央面向周围的群众;这时画面上出现了日寇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的镜头,以及台下国人纷纷举起拳头的镜头。这两个画面与叶问充满仇恨和忧患的高大形象相切换,充分表现了叶问要用自己的拳头唤醒人们一致抗日的决心和意志,这也是电影的主题所在。几个不断切换的镜头对电影的主题起到了强烈的渲染衬托作用,这种镜头切换在写作手法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穿插。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散落在生活中的片段,或人,或事,或景,或情,它们之间有时看来毫无联系,如果加入我们神奇的想象,用象征的纽带将它们联接在一起,并进行巧妙的穿插,对主要事件会起到很好的突出作用,主题的表现会更鲜明,文章读起来会更耐人寻味。其中做穿插的两部分中有一部分是用来作陪衬的,起辅助作用的;另一部分是主要事件,是文章主体。穿插手法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搞清楚要写的主要事件的主题;
2.找到和主要事件的主题相通的事件,并且在两部分文字中要有明确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字表述来表明二者主旨,这是它们的衔接点;
3.巧妙设置穿插点,将两个事件用分镜头的形式做好穿插,穿插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是并列推进的。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例文来学习把握这种能够让平常的题材出新的穿插手法吧。
烂漫的守望
宋春盼
小米粥在炉上,用温火慢慢地熬着,旁边总是要有人守望的。熬粥的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否则,粥就会溢出来或煮不熟。
米刚放进锅中,安安静静,不吵也不闹,美美地躺在锅的怀抱。
小时候的我,文静,听话,学习很好。上课,我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我按时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复习;放学,我立刻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我从来不骂人,也不与别人打架,我是一个好孩子,所有人都这样说,包括爸妈在内。
水开了,水在粥中翻滚着、吵闹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急于逃离锅的怀抱。
渐渐地,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秘密,我渴望去看外面的世界。我依旧按时上课、听讲,只不过心会偶尔跑出去遛遛;放学,我不是立刻跑回家,有时会与同学玩一会儿,有时会一个人漫步;我也会和爸妈说学校里的事,只不过都是他们问我了,我才说,我觉得他们有些唠叨。
火太旺了,粥溢出来了。看粥的人,赶紧拿勺子搅拌一下,并把火关小一点儿。
我第一次和爸妈顶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又各自去忙各自的事。事后,我有些后悔,可我碍于自己的自尊,没去给他们道歉。
第二天,我收到了他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你长大了,是该有自己的空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是该放你飞了……如果你累了,想家了,就回到爸妈的怀抱。在我们的眼中,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爱你的:爸妈
我泪流满面,跑到爸妈面前,一头扎进他们的怀抱。是啊,现在十六岁的我依然需要爸妈的守望……
粥熬好了,小米粥的香味,飘得好远好远……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文的结构,文章写了两个事件:
1.自己的成长故事,这是作者要写的主要事件;
2.熬小米粥的故事。
文中,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故事有明显的词语将它们联接在一起:守望。
人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守望,就像小米粥要想熬得香必须要有人守望一样。
“是啊,现在十六岁的我依然需要爸妈的守望……”“小米粥在炉上,用温火慢慢地熬着,旁边总是要有人守望的。”两句话的穿插使主题的表现更含蓄,更意味深长。“粥熬好了,小米粥的香味,飘得好远好远……”这一句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陪衬和深化作用。看似平常的成长故事,看似普通的熬小米粥的过程,穿插在一起,并且用“守望”的相同点将它们串联,于是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