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买方市场的时代,信用交易也已成为市场主流的交易形式,赊销这种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方式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营销策略。信用交易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获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产生巨额坏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字】应收账款;风险;坏账损失;信用政策: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风险,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从风险度量、风险防范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规避风险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的形成。

(一)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规范的应收账款对账制度

财务部门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客户对账制度,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并将对账结果和对客户财务状况的了解通报给销售部门、客户信用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坏账损失。

2、建立规范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建立销售员“台账”核对制度,定期与客户和财务部门核对,企业必须认真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工作,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并按期计提坏账准备。

3、合理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

合理明确划分各部门关于应收账款的职责,规定财务部门、销售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收回工作。

(二)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动态的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

建立动态的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一方面能够保障企业及时了解每个客户的资信情况,辨别出高价值、高资信的客户,另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客户资信状态评审和账款跟踪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而账款分析和账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月评、季检和年审,做好账款风险管理的警示工作,并同时对客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调整。

2、明确应收账款赊欠的期限

确定应收账款赊欠期限时间的长短,赊销期限就是允许客户从购买货物到付款的时间,也称信用期间。信用期间的长短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一项关键因素,如果信用期间较短,就不足以引起客户的购买欲望,形成不了有力的竞争;如果信用期间过长,就加大了成本和货款收不回来的风险。只有当赊销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赊销策略,如果对比表明有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该扩大赊销。

3、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也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方面的欠缺,我国企业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首先,加强对赊销客户的明细核算。企业在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过程中,要让财务部门定期对客户赊销金额、赊销账龄以及其他与赊销相关的情况进行统计和核算。同时,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要根据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一些指标(如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坏账率、逾期账款率等),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交给企业总经理,为企业调整信用客户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的赊销客户采取不同的催收策略。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三)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应挑选熟悉信用体系的人才和部分会计人员组成信用管理部门,该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客户征信数据环境并创建一个具有严厉惩罚机制的信用交易法律环境,从而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2、进行信用调查分析

企业对自己的客户应收集信息,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信用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客户提供信用后,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四)健全企业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

规范考核制度,建立回款责任制。改变过去以会计上的销售收入为考核指标的制度,而以实收货款为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销售水平和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所有销售业务从发生到结束,都应由经办人负责到底,一旦发生呆账,死账,并造成损失的,要扣除其绩效工资甚至基本工资部分。要将货款回收与业务员的提成奖结合考虑,这样才能促使义务员积极地回收货款。至于如何结合要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既要保证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又能促使货款回收。而对有意勾结客户,违反企业制度骗取企业财产的业务人员,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