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荆州市公安县民间歌谣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荆州市公安县民间歌谣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歌谣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入手,试着对荆州市公安县地区的歌谣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出公安县歌谣的一些特点,从而对家乡的歌谣有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公安县歌谣;主要内容;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公安县隶属荆州市,位处长江中游南岸,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因其地理环境,所以公安民歌多唱出的是水乡人的喜怒哀乐。本文研究的公安县民歌来自于《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湖北卷》,选了几首代表作作简单的分析。下面根据所选歌谣的内容,将公安县民歌分为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情歌几方面。

一、劳动歌

劳动歌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①公安县民歌号子属于此类,如:《过弯是你屋》:

过弯是你屋②(号子・抬花轿号子)

拉尖子③(白)前后排两边,伙计们!众轿夫(白)涉水又登山。呵火火火火

前面路似弓, (伙计们)高低又不平(哇),(啊)伙计慢慢行(罗火火)。

前面一黑口,④(伙计们)路窄山又陡(哇),(啊)伙计慢慢走(罗火火)。

两边是虚空,⑤(伙计们)还要踩当中(哇),(啊)稳步踩当中(罗火火)。

天挂地又挂,⑥(伙计们)左右两边挂(呀),(啊)灵活闪过它(罗火 火)。

新姑不要哭, (伙计们)今天喜日子(呀),(啊)过弯是你屋(罗火火)。

这首号子,是为呼喊号令式的劳动歌。这类民歌,它的特点是歌声与劳动节拍极为和谐一致。⑦比如,《过弯是你屋》这首抬花轿号子,它根据轿子上下摆动来控制自己的呼声与节奏。因为抬轿子,后面的人看不见前面的路,所以,抬轿的领号者必须告诉后面的伙计们前面的路况,领号者报路况,后面的伙计们根据所知路况回应。同时,还出现了一些行业术语,像号子中出现的“黑口”、“虚空”、“天挂地挂”这些词,如果不是抬轿子的工人,绝对想不到它对应的是“深沟”、“陡壁”“刺藤”这样的物象。另外,最后一句结尾,抬花轿子的轿夫们,还在劝新娘子不要哭,过了湾就是你的屋(过了湾就到了你的夫家啦),非常有画面感。

二、生活歌

生活歌,“在内容上可分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家庭生活方面以婚姻和人际关系为多。社会生活方面,旧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长工苦’是社会生活歌的一个重要类别,数量众多,形态各异。”⑧如公安民歌《太阳落土又转东》。⑨

太阳渐渐往上扬(啊),情姐出来摆衣裳(哎),双膝跪在石板上(哎),手拿棒头往上扬(啊),一摆衣裳二望郎(哎)。

太阳当顶顶当盖(唷),情姐打伞送茶来(也),太阳大来晒红脸(哎),砖头大来挺破鞋(啊),不为情哥姐不来(也)。

太阳渐渐往下移(唷),鱼奔深塘藕卧池(哎),鱼奔深塘 喝 凉水(也),藕卧池塘 伴 沙泥(唷),长工单身无所依(也)。

太阳落土又转东(啊),叫声老板快收工(哎),日子长来做得有(哎),背心驼来象把弓(啊),狠心要等鸡上笼(哎)。

生活歌中主要摘录了这首歌曲,将它作为生活歌的代表。《太阳落土又转东》,是一首表现“长工苦”的社会生活歌。旧社会时期,社会统治阶级重重剥削,广大的劳苦农民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缘。该首歌前两节写做工的汉子与情姐的互相爱慕,后两句则控诉了地主的残酷。长工做工累弯了背,做到鸡都上了笼,还不见喊收工。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民歌写作,它给出了一个时间顺序,太阳的渐渐上扬――当顶――下移――落土又转东,从这个时间段来看,工人是一整天都在劳作。另外,这首民歌也是荆楚大地上常见的五句子歌。

三、仪式歌

民间举行祭祀活动或人生礼仪仪式上吟诵或歌唱的歌谣。按照其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可分为四种歌谣,即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其中我们在这里讲的是礼俗歌中的婚俗歌。如:《红漆桌子四角方》:

红漆桌子四角方⑩:

红漆桌子四角方(呃),四只角的写文章,考得状元登金榜(啊呃),五湖四海把名(呃)扬。

红漆桌子四角方(呃),十碗 海菜在中央,状元不吃海菜酒(啊呃),一心只想新姑(呃)娘。

红漆桌子四角方(呃),十碗海菜在中央,会唱歌的吃海菜(呀呃),不会唱歌的吃粗(呃)糠。

《红漆桌子角四方》是仪式歌中的婚俗歌。在公安,每逢红喜事(一般为结婚或祝寿),总有一群职业的“喊喜人”。他们通常是两人一组,“喊喜”的特点是每当一个人唱完一句词,另一个人马上会接着喊一句“喜(儿)”。文中虽没有“喜(儿)”这个词,但他的唱词很符合职业报喜人的模式。“喊喜人”在唱完祝福词后,主人家一般都会好酒好菜招待,并另外给他们“喜”钱。这首婚俗民歌,首先唱歌的人先夸赞了娶亲的男方,将他比作状元,夸他事业有成。然后,唱到四方桌上有十碗海菜,侧面说明婚宴的丰盛。接着,点到新娘子,“状元不吃海菜酒(啊 呃),一心只想新姑(呃)娘”。最后,落到自己身上,“会唱歌的吃海菜(呀 呃),不会唱歌的吃粗(呃)糠”。

四、情歌

情歌是人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主要抒发青年男女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它总是采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或含蓄、或直率地表达青年们对幸福爱情的热烈追求,充分表现了人民淳朴健康的恋爱观念和审美情操。如公安民歌《十想》:

十想:

一想(的)哥哥巴门(的)站(罗),眼泪(的)流哒千千(的)万(罗),可惜(的)眼泪 捡不(的)起(唷),捡得(的)起来用针(的)穿(罗),等我的哥哥来哒把他看(罗)。

二想(的)哥哥无奈(的)何(唷),珠泪(的)滚滚 往下(的)落(哇),左手(的)端的莲花(的)碗(罗),右手(的)端的 玉瓷(的)杯(唷),我的(个)哥哥 不来 无人陪(唷)。

三想(的)哥哥你不(的)来(唷),绣起(的)荷包 与香(的)袋(唷),绣起(的)荷包无人(的)挂(呀),绣起(的)香袋 无人(的)拿(呀),奴家 的 眼睛 都快 望穿哒(呀)。

四想(的)哥哥双脚(的)跳(啊),好比(的)大船撑铁(的)篱(哇),狂风(的)一起把头(的)张[ 把头张,意开船。](啊),奴家(的)舵把 掌得(的)牢(哇),一心(的)只等我的情哥到(哇)。

五想(的)哥哥是端(的)阳(啊),龙船(的)锣鼓 闹长(的)江(啊),幺妹子 约我 看龙(的)船(哪),假装(的)一个不得(的)闲(哪),留着 (的)(一个)精神 等郎玩(哪)。

六想(的)哥哥 热又(的)热(唷),红罗(的)帐子 睡不(的)着(唷),左翻(的)身来 无郎(的)影(哪),右翻(的)身来 无小(的)郎(啊),一夜 (的)(一个) 空想到天亮(啊)。

七想(的)哥哥秋风(的)凉(啊),想起(的)哥哥断肝(的)肠(啊),先前(的)话儿说得(个)有(哪),奴家(的)记在心坎(的)上(啊),不知(的)我的 哥哥 忘没忘(啊)。

八想(的)哥哥是中(的)秋(啊),冰糖(的)月饼 与郎(的)留(啊),西瓜(的)留起烂成(的)水(唷),月饼(的)留起脱了(的)皮(唷),奴的 (个)哥哥 不来 干着急(呀)。

九想(的)哥哥 是重(的)阳(啊),煮饭(的)忘记 滤米(的)汤(啊),牵猪(的)把食一捆(的)草(啊),拉牛(的)喝水 一瓢(的)糠(啊),奴家 (的)魂魄 都在 郎身上(啊)。

十想(的)哥哥哥来(的)哒(呀),两脚(的)忙忙接冤(的)家(呀),泡碗(的)糖茶情哥(的)喝(啊),见面(的)先说知心(的)话(呀),恩爱(的)夫妻今日团圆哒(呀)。

《十想》这首情歌谣最突出的特点用了嵌数字的结构,使歌谣的意义连贯递进。从丈夫的离家起,妻子天天无时无刻不在想,盼啊盼,终于在重阳后,丈夫回了家。这首表现别后思念之情的歌,歌中的妻子想郎想的痛苦不堪,有时对丈夫痴情的表白,如“狂风(的)一起把头(的)张(啊),奴家(的)舵把掌得(的)牢(哇),一心(的)只等我的情哥到(哇)”,把妻子纯真而又深沉的思念之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有时由于想念丈夫竟到了痴呆、魂不守舍的地步,如“煮饭(的)忘记滤米(的)汤(啊),牵猪(的)把食一捆(的)草(啊),拉牛(的)喝水一瓢(的)糠(啊)”,生活气息浓厚,情感抒发的非常逼真。

五、小结

公安县民歌,它属于荆楚文化圈的民歌范围。荆楚文化圈的中心为江汉平原地区。此地,湖泊众多,平原广布。因此,这个地方产生的民歌大多具有“水”的气息。《太阳落土又转东》中“鱼”“莲藕”“池塘”这三个充满生活气息意象的运用,转眼就将我们带入了水乡的国度。最后,公安县民歌是笔者家乡的民歌,本文所分析的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作品。但是,通过这次的分析,让笔者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亲近。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建宪著.荆楚民间文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

[3]朱自清著.中国歌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注释:

①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页。

②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鄂中南地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第594页。

③拉尖子,抬轿的领号者。

④一黑口,很深的沟。

⑤虚空,陡壁。

⑥天挂地挂,巷道的刺藤。

⑦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

⑧陈建宪:《荆楚民间文学》,武汉出版社,2014年,第46页。

⑨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鄂中南地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第663页。

⑩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鄂中南地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第7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