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实验证明:教师的劳动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实施素质教育,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教者具有创新精神,要敢于走创新之路。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必须立足于改革,重在于教学中的创新,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疑问激趣 开启创新意识之门

疑问是创造之源、成功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活动的过程,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实现。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设疑激趣,是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使之成为开启创新之门的推动力。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一改平时教学中直接验证的教学方法,而是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标明,然后让学生们报出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能答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们开始有些怀疑,当我回答准确无误时,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疑问:“老师怎么能准确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随后,我把几组猜测的数据板书给学生观察,讲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最后让学生验证,学生们自豪地说:“我们也能准确地判断了!”顿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大增,产生了探索创新的迫切愿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可见教师的稍微激趣,恰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堂练习,拓展创新思维之空间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教“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元?”时,我提出要求:根据已知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展开思考,可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学生们经思考后列出以下几种算式:

解法一、把椅子的价格看做单位“1”,则可列式求得椅子的价格是:48÷(17÷5)=20(元)

解法二、把课桌的价格看做单位“1”从而求得椅子的价格是:48÷(1÷5/7)×5/7=20(元)

接着同学们有算出了解法三、解法四、解法五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对解题方法的娴熟运用,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激发灵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考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从一题变出多题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掌握工程问题的解法,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而且能打破其思维定势,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解题的灵活性,发展其创新思维。

三、组织动手操作,锻炼创新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一些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通过让他们操作学具或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手脑并用,可以获得直接感性知识,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知识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故动手操作只有与思维紧密练习起来,才能促进感知转化内部智力,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领意义,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之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根本任务,创设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得他们人人敢创新,人人能创新,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