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迁移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迁移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理论上阐述了迁移理论的认知心里学原理,概括了促进技能的各种有效条件,提出了体育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无研究方法,诉述逻辑差不完整

【关键词】认知心里学;迁移理论;体育教学

一、迁移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一)迁移的传统理论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盛行于两百年前西方,源于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学,它是最早对迁移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一种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心”具有相互分离的官能,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的各种官能就同肌肉一样通过练习而增强力量,能发展提高。就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发展人的官能,使各官能之间进行自动的迁移。对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学习内容而是所学知识的难度与训练价值,即形式。

但该学说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因而引起了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怀疑、反对。早期的以及近现代的心理实验研究都对这一学说提出了质疑与挑战。

2.相同要素的迁移理论

共同要素说产生于本世纪,最初是由桑代克和武德奥斯提出的,他们认为,若两种要素情景含有共同的要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观察到这种要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现象发生必须有共同的要素存在,两者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比例。

3.“概括”理论。

“概括”,即经验类化,该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景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这种理论倾向于把两种情景的共同要素的重要性减到最低,而强调经验概括的重要性。经验类化理论与相同要素说的区别在于,桑代克的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和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而贾德则认为在先期学习A(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练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学习A和学习B之中。

4.“关系转换”理论

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心里学派的主张,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结果,通过顿悟来实现的,顿悟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手段。

(二)现代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此观点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他对迁移的解释与传统的迁移理论具有根本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认知结构的观点考察迁移,如果说顺向迁移仍然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的话,那么认知结构的迁移观认为,先前的学习不是最近一组刺激――反映的连结,而应包括过去的经验。它是积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于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

2.传统的迁移模式着重查明学习课题A对课题B的影响。认知结构的迁移观侧重考察认知结构变量如清晰性、稳定性、可辨别性等对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影响。这样在学习中可通过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间接地影响新的学习。

3.只要有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原有认知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这就是迁移的普遍性。

二、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类

1.纵向迁移

动作技能中的纵向迁移,是指同一项技术各种动作之间的技能迁移。如篮球的的原地投篮与原地跳起投篮之间的迁移;自抛自接球投篮与接同伴传球投蓝之间的迁移。各项运动技能学习时的各种分解动作和辅助练习就是利用迁移来学习新的动作。

2.横向迁移

所谓横向迁移是指不同类技术之间的迁移。如:会打篮球的人学习打排球比较快;100米成绩好的人跳远成绩也会比较好;体操教学中单杆屈身上与双杠的屈身上也存在着横向迁移。

3.间接迁移

指A动作的掌握通过某种媒介对B动作的学习产生迁移效应。

4.多点、多向迁移

以篮球的传球为例,在使用时技术一般是“多向一点”的形式,传球可以朝不同的方向,而传球的目标只有一个。在进攻跑位时则可以“多点一向”,即一个空位出来之后几个点都可以跑动。

5.技术、战术之间的迁移

如果把战术比作系统的话那么技术就是系统中的组成元素。系统要产生最高效率,那就只有元素之间达到最佳组合,即技术只有通过战术的合理组合,才能提高运用实效,并能促进技术的提高,这是技术与战术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训练中,我们要合理利用他们之间的迁移效应,在技术教学中要把战术意识和个人的战术运用有机融合进去,而在战术教学训练中,使技能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6各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迁移

由于各运动项目的特点、运用意识、身体条件等方面存在共同相关或排斥、即迁移或干扰。如田径项目好的学生,在学习其他项目时,就会出现运动迁移,也就会更快掌握。还有三大球(足、排、蓝)其中一项有专长的学生,学习另外两项就较为快速;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学起体操、武术、健美操就显得轻松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各运动项目的内在联系,找出可以进行迁移的要素,排除干扰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三、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条件

1.运动技能间的共同要素

根据桑代克的相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者相似性。而在实际的学习中,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往往潜藏于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同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并使学生逐渐形成寻找事物之间共同之处的习惯。现代认知理论主张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和机械的学习不同,他强调理解对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的作用。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在教育实际中人们十分强调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学习,这些原理、概念抽象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泛,迁移效果明显,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用来解决大量的类似或者同类问题。

3.定势作用

定势也称心向,它是指先于一项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即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定势作用与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时,会对问题解决产生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干扰。因此,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效果。

4.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认知结构是由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者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他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的学习效果。现代认知心里学家们大都持同化论的观点,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原有知识经验或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运动技能的迁移

1.现代认知心里学家认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属于同一性质的问题,或者说,人们正是通过知识的运用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已经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运动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要求教师要能合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运动技能解决新的运动技能学习中遇到的同类的或者类似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新的技术原理的理解,运用所掌握的有关技能准确诱导所学动作的方法和要领,以促进技能的掌握,如果教师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实质上就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2教学进度的安排,要在教学大纲的统一指导下,遵循技能迁移的规律,合理组织好教学进度,调整好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3.在安排教材时,要把能够产生正迁移的教材安排在相近的时间里,而安排能够产生负迁移的教材,要尽可能拉大间隔时间。如100米、跳远和跳高可以安排在同一阶段内教学;而背越式跳高和俯卧式跳高教学安排时间要尽量拉大一点。

4.加强技术教学的顺序化,采用必要的诱导性辅助练习和专门性练习。如在体操教学中要先教学习支撑摆动,紧接着学习支撑前摆下;篮球教学中要先学习原地运球,再学习行间运球;辅练习和专门性练习与完整技术动作要具有很大的类似性,才能促进正迁移,这些练习和完整技术间具有共同成分越多,产生迁移的程度也就越大。

迁移普遍存在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它具有两面性,即正迁移和负迁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要把把握与遵循技术、技能的迁移规律,以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导,利用技能迁移的总体效应,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武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2]冯爱绒.侯选莉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7(25)

[3]耿源.崔炯论体育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