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灸、中药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灸、中药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分不断发展,针灸中药在我国妇科急诊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目前,针灸、中药已成为诊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使得中医治疗法成为妇科领域的趋势。妇科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复杂,临床上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针灸、中药作为妇科疾病诊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已经被公认(金标准)。临床上,采用腹腔镜诊治妇科疾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减少患者治疗后的一些并发症,减少患者开腹手术的机会,对减轻患者临床痛苦十分重要。本文概述了针灸、中药的急救作用及在妇科急症血崩证、急腹症、高热证、厥脱证等中的独特疗效。

关键词:针灸;中药;妇科急症

中医针灸针、灸有别,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灸法以"温"和促"通'逆转急症病例。《黄帝明堂经》记载成人灸穴169穴,近160穴主治急性症候,涉及内外妇儿男科等诸多疾病[1]灸法效应敏捷具有全科特性,恰能契合急症时间紧急,病情多样的特点。中药具有散热,解毒、回阳固脱等的治疗作用。在妇科急症中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针灸、中药的急救作用及在妇科急症血崩证、急腹症、高热证、厥脱证等中的独特疗效,现综述如下。

1 中药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

中医妇科急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血崩证、急腹症、高热证、厥脱证等。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好,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药物依从性也比较差。近年来,中药在妇科急症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1中药治疗血崩证 妇科血崩证是指以阴道急剧而大量出血为主证者。以当归、生熟地、党参、阿胶、乌贼骨、杜仲炭、等方剂。能塞流、澄源固本、复旧调经。辨病用药经病血崩者,当固冲止血,若属妊期、产后或妇科杂病引起的如崩下血证,采取药物止血或方法急治之。如堕胎、小产胞胎殒堕不全,应急以下胎益母,虽可用脱花煎类中药,但血崩势急,必要时当刮宫,清除宫腔内残留之妊娠物。产后血崩者,需识别原因分别处理,若因胎盘、胎膜部分残留,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应及时手术止血。若绒癌或恶性葡萄胎转移瘤或子宫颈癌引起血崩,可采取压迫止血救急。

1.2高热 见高热证首应明确诊断,辨证求因或尽快查出病原体或作出病原学诊断,但"退热"是当务之急。以: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肌注,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解热。物理降温配合使用。高热达40℃左右,宜中西药结合治疗。厥脱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或安宫牛黄丸鼻饲给药。蒿芩清胆汤加味治疗无名高热而收良效。

1.3痛经 痛经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早在《金匿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中有云:"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川。分别论述了癖血、气滞血癖所致痛经的证治。《千金要方》提出"经水来即腹痛",把本病同其他八种病症加以区别。其处方用药多从血疲寒症论治,如"桃仁散"为"治月经往来,腹肿腰腹痛方"等,皆以活血散寒为主。《妇人大全良方》对痛经病因病机有"忧思气怒而血滞"之说。并设有温经汤、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万病丸等方。临床上,对于痛经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药物主要以: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行血活血以化癖:川芍、积壳、柴胡疏肝行气以利血一行;甘草、桔梗调中提升以缓急,更加充蔚子、生蒲黄以活血调经。

1.4闭经 闭经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临床上一直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娄全善等人在《医学纲目》中明确指出:"妇人经闭,有污血凝滞胞门,少腹绞痛,有热有寒。对于一些热而经闭患者,临床上采用罗谦甫血极膏治疗效果较好,是妇人之仙药也:仲景抵挡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主要用于经水不利患者。景岳云:"通经散(陈皮、当归、甘遂)治妇人气逆血闭"。肖飞等人也提出外邪或内伤七情,宿血癖滞,凝结成癖,阻塞胞脉,都可导致经血不行。治以活血化癖,温经散寒,方用少腹逐癖汤。

1.5中药生化汤在产后急症的应用 生化汤:产后至宝。产后崩脱晕厥用清神返魂汤。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产后崩泄用升举大补汤、参莲子汤;气血竭汗多形色脱用调卫参汤;头痛发热气急喘汗用参生化万安汤。此外,中药还具有较好的功血作用。从大的角度来说,功血均已虚实为因。虚指脾肾虚损。统摄失职;实指血热妄行或瘀血内阻. 血不归经。以中药方:生地、山药、阿胶、杜仲炭、川段等加减。青春期侧重补肾气,育阴经益冲任;更年期发病重在滋肾调肝,补脾固冲。

2 针灸在产科急症中的应用

2.1针灸在产科中的镇痛作用 分娩疼痛一般在活跃期比较剧烈,分娩镇痛多在此间进行[2]。剧烈疼痛和恐惧不安引起一系列内分泌系统反应,剧烈应激反应产生多种机能和代谢改变,影响胎儿氧供,对母婴均极为不利[3]。多种中医文献记载,研究发现[4],刺s穴位有理气血,通经络作用,对腰骶及会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采用小剂量芬氟合剂穴位注射。结合了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另一方面可刺激中枢长生内啡肽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起到镇痛效果[5]。

2.2月经病 月经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月经病发生主要以冲任二脉损伤为主要特点,患者发病时主要在冲任,患者发病时其肾、肝、脾(胃)等功能发生失调。针刺三阴交具有健脾、调肝、益肾之功效,并为活血调经止痛第一要穴,随其补泻手法不同及配穴各异而能补虚泻实,调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盛衰,临床习用此穴治疗妇科血症、痛症取得较好疗效。若月经先期量多,崩漏,属气虚,配足三里、关元、隐白以益气固冲摄血;偏血热,配血海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或艾熏隐白穴约10min;属肝气郁滞配中极、行间以疏肝理气调经;属痰湿阻滞配阴陵泉、足三里、白环俞以健脾祛痰利湿;经行胀痛配太冲、内关以疏肝理气、宽胸止痛。若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属血滞,配合谷,以活血行滞、理血调经;属寒凝配天枢、中极以温经散寒;属脾肾不足配足三里、关元、气海以补脾肾、养精血。

2.3针灸在焦虑症等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在妇科疾病中使用较多,电针合谷、内关等穴可起到镇痛、镇静作用,减轻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针刺经穴具有调整人体各种机能的作用,因而手术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比较平稳[6]。电针用于妇科门诊手术效果确切。此外,针刺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有一定优势。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且经济安全易于广大患者接受[7]。产后焦虑抑郁以针刺十二经脉腧穴疗法疗效显著。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经络系统中的经别,奇经八络脉等都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相互联络与配合,发挥其内联脏腑,外络肢体,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的功能[8]。刘兰英[9]等人认为抑郁症的病位在脑,为脑神失调导致的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症候群,针刺多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足少阳经、任脉调理阴阳,调畅气机。临床上,由合谷、三阴伍组成的传统针刺助产处方,源于我国古代西晋时期,是从古至今国内外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针灸下胎处方[10]。针灸乳周四穴及足三里、三阴交、少泽等穴,配合按摩手法,通过经络传导效应。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而促进脑垂体和卵巢激素的分泌,使乳腺发育和滤泡发育正常旺盛。

2.4针灸在厥脱证中的应用 厥脱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具体如下:①晕厥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气厥时天突穴配水沟穴针刺可使患者昏厥中即刻苏醒[13];②虚脱取穴及治法: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③休克取人中、涌泉、足三里、肾上腺(耳穴)、皮质下(耳穴);④昏迷取素s、合谷、十宣、丰隆、手足十二井穴。;⑤心跳骤停取穴及治法:先于心前区拳击,使心跳复苏。如仍未复苏者可继行心外按摩。复苏后可针刺内关穴,针尖向近心端,努而刺之,轻轻捻转,医者行针布气,随针上下,呼吸出入。得气后留针30min。再针哑门穴,针入8分深,平补平泻,以知为度,不留针。如此针之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调整心律,防止心跳再度停搏。

3 小结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不仅在妇科而且在众多科体现出了独特作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不断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在妇科也延伸为养生,保健。在当代"治未病"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作为有效防治疾病的手段,彰显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经济、安全、独特有效。其对疾病的认知方法和治疗理念顺应了当今时代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了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故需要我们当代中医学者不断把处理急症的方法规律与临床客观需要结合起来,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急症理念和方案。有效的指导临床活动,不断发挥针灸、中药在临床急救中的独特作用。弘扬中华文化瑰宝。弘扬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坚持"厚今薄古,洋为中用",达之"医门传之以为业,世人习之以成俗。

参考文献:

[1]穆敬轩,范逸品,等.《皇帝明堂灸经》的灸疗特色[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2):19-22.

[2]黄涛,杨咏梅,黄醒华.分娩中针刺穴位及时机的选择[J].中医杂志,2008,49(7):625-628.

[3]苏心镜,安建雄.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应的观察与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2):89-93.

[4]黄增平,徐卫华,李晓会.刺s穴注射分娩镇痛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6,26(1):59-60.

[5]卢琼芳,谭惠连.大肠腧穴注射灭菌用水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21(16):15-16

[6]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

[7]何林丽,郑重,蔡定均,等.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4):294-298.

[8]张智龙,赵淑华.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临床意义初探[J].中国针灸,2010,30(10):859-861

[9]刘兰英,王玲玲."脑位元神之府"理论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的指导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6-8

[10]朱江,朱玲,等.针灸抗早孕及引产催产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3,28(1):74-78.

[11]朱现民.人中穴的急救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594-1596.

[12]常海鸥.穴位配合按摩刺激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4,10(10):934-935.

[13]里李艺,夏勇,刘世敏.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199-200.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