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天养阳气防风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天养阳气防风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令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同时,特别注意要“防风”。中医养生学家认为,春季养生当注重以下四原则:

养阳气

《黄帝内经》里明确提出“春夏养阳”。意思是说,在春季和夏季,人们应注重对体内阳气的保养。何谓阳气?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为何要捂呢?这是因为,春季气候多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因此衣着方面不要突然减少,正如《寿亲养老新书》里所指出的“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使人受寒”。

防风温

春天之所以强调要防风,是因为风是春天的主令。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柳梢,催开了百花,也唤醒了人体的生机。然而,风善行而多变,若是太过,则危及健康。首先易伤人肺部。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就是说风邪侵袭皮肤后,进而使肺受到伤害,可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卫气不固、营卫失和,引起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气喘等症状。二是祸及人体其他脏器。中医认为,风邪善行数变,来去迅速、变化多端、上下窜扰,滞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易发生皮肤风疹疙瘩,瘙痒难忍,但有时去也迅速,常不留任何痕迹。风邪逆于上,直达巅顶易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犯于下,侵及腰膝胫腓等处则引发风痹、行痹、痛痹等症;游走于经脉之中,导致脉痹、面瘫等。由于“风胜则动”,人可出现抽搐、痉挛、颤抖、蠕动、颈项僵直等肢体运动异常。三是与其他邪兼杂为患。风邪与热、寒、湿等邪合而为病,如常见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风寒湿邪侵害脾胃,可引起恶心呕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胃病患者春季易复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重视对风邪危害的防范。

《摄生消息论》中强调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稍冷莫强忍,即便加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春天穿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这一科学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维护人体阳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地抵御寒邪的侵袭,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根据天气预报来调节衣着,防寒以养阳、防风,防范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春天由寒转暖,温热毒开始活动。如果平时身体虚弱,就会因受风热外邪而发生风温病(如流感等)。根据民间经验,可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有一定的灭菌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爱美的年轻女孩,“要风度不要温度”,往往在早春二月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样肢体暴露部位易受冷空气的袭击,引起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因此,爱漂亮莫忘了健康。此外,对于年老体弱之人,特别是老人小孩,还应该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主春,意思是说,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因为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促使新陈代谢日趋旺盛。因而,在人体内,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会相应加快、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求,而这些均与肝脏的生理机能有关。若肝脏机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气候的变化,就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病症,特别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发病。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春季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有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及时服药。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勤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这真是至理名言。中医养生家认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宜登高赏花、踏青问柳、游山戏水。但需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健旺、身体松快为度。《黄帝内经》里还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是春天人们应当晚睡早起、舒展着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灵感生发不息。这些都是古人春天养生的宝贵经验,很值得现代人去效仿体验。大家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剑于河畔林间,也可去郊外踏青,登高望远,使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春季饮食应遵从《黄帝内经》里说的“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多吃养阳蔬菜:韭、葱、蒜

历代医家推崇的养阳佳蔬有韭、葱、蒜等。对韭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葱一身都是药,其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葱根能治痔疮及便血。大蒜辛热,有解毒去淤之功,每天吃几瓣大蒜,对预防春天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染病有良好作用,并能清洁血液,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多吃甘性食物:大枣、山药

中医认为,春天若食酸过多,易使肝气偏亢,影响脾的运化转输功能。所以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春季吃哪些甘性食物好呢?可以说,大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胃、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多吃蔬菜野菜

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黄豆芽、绿豆芽、香菜、莴笋、菠菜、芹菜、油菜等,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忌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对过敏体质者,应禁食羊肉、蟹等含异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编辑/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