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初中语文之《空城计》阅读教学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初中语文之《空城计》阅读教学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246-01

摘要:阅读作为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进行整体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整体阅读 新课改

0引言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对文章阅读的态度及主动性,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需求的激发,重视语文阅读中学生的主题性地位,同时注重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与体悟。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

1阅读教学的新发展

1.1广泛涉猎,了解名家

纵观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浩如烟海,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找到符合自己阅读兴趣、提升自己阅读品味的书籍,就需要教师在阅读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作家作品的简介。这种简介可以向学生推荐某些导读类的书籍,也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资料,在语文课堂上一一介绍,也可以发动学生分工搜寻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当然这些作家作品以语文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为主,另外再加入一些大家一致公认的名作。

例如,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去领略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神奇之处;也去品味中国现当代著名散文家的抗鼎之作,细细体会名作深刻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文字。哪位同学先来向大家推荐。有的学生会回答,《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章回体小说,故事情节复杂多变,跌宕起伏。其中不少精彩片段在民间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今,刮骨疗毒,尽显英雄本色;曹孟德煮酒论英雄,长江岸横集从诗,一派奸雄风范;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叮退司马懿,智慧谋略出神入化,不胜枚举。通过课前引导,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了基本的了解,抓住机会,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重点,《空城计》,从而开始展开这堂课的阅读教学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教学步骤如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1.1.1设计理念

根据新鉴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同标,结合本实验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1.1.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1.2空城计的教学过程

1.2.1导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1.2.2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懿 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大惊)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弄清文中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凯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2.3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1.2.4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1.2.5鉴赏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最后总结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魅力。

1.3拓展训练

1.3.1问题讨论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空城汁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

2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从而理解并驾驭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重点段落的分析等方法,降低文章的理解难度,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进行重点段落分析时注意联系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从真正意义上贯彻新课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学教育学刊,2006,(06)

[2]赵江南.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例谈[J].教学探索,2007,(06)

[3]朱于新,裁丈学.提高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效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