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英语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师生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心理学对于优化课程设计,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动机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难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便能够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然而,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博大精深的学科,作为普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加以利用,而教育心理学效应却是实实在在的案例,形象生动,启示性强,教师如果能对教育心理学效应进行分析探索,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结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这无疑会对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活用一些教育心理学效应,颇有收获。因此,对一些教学实例加以整理,以期对于广大师生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二、教育心理学效应及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他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她接受。爱神阿芙狄罗忒被他真挚的感情和真切的期望所感动,就赋予雕像以生命。这个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积极的期待能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期待会使人往坏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待。高中学生虽然已经过中考的筛选,学生间的差异不再像小学初中那么巨大,但是个体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单个学生自身各门功课之间的差异仍存在。因此,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学生在英语这一门课程上的基础、能力和成绩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如果教师给学生草草地贴上“优等生”、“差生”的标签,并加以区别对待,那么无疑,所谓的“差生”可能会因为教师和同学的消极期待而产生自我否定。这种心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是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的,这些愿望和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来。一旦学生接受了“差生”的标签,他就失去了激发自己才能的条件。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则注重寻找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积极因素”,注重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期待。笔者有一位学生,她在高一时英语成绩较弱,但是,笔者发现她的英语书写字体优美,每次作业卷面整洁。于是,在与她的沟通中,刻意强调她的英语学习态度认真,表扬她“字如其人”,并列举了一些开端并不顺利但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些名人事例,对她进行激励,给她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她相信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同时针对她的较为薄弱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细心辅导。到了高二上学期,这位同学英语成绩和能力都达到了班级上游。
2.第一印象效应
所谓第一印象效应就是指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产生的印象对人们今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了错误的第一印象,这会影响到他对事实的判断。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第一印象效应同样能影响到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得到的启示是:打破错误的“第一印象”。很多高中英语老师有要求学生培养整理错题的习惯,认为把错题摘录下来,整理在一起,有利于提醒学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实践证明许多学生总是“跌倒在同一条阴沟里”。往往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第一印象,再经过整理错题,无形中加深了错误的第一印象,因此学生在同一知识点上犯同样的错误就不足为奇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钝,以至最终丧失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端。”但笔者并不否定英语的错题整理,正确的做法应强调先打破学生错误的第一印象,然后分析正确的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后确立新的第一印象。以高中英语单项选择题的错题整理为例:1.每周梳理一次错题,把梳理时还是做错的题目和老师强调的重要的题目,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轻易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并能举一反三。2.努力回忆教师讲解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要关注解题的切入点,也就是“关键词”等。3.通过翻阅资料或向老师求助,强化理解,并尽量多地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4.错题整理应遵循一定规则:在错题本上绝对不要出现第一次做题时出现的错误答案,取而代之的应是正确答案和正确的解题思路和例题。而且,题目、答案和解题思路应该分开整理。例如,题目和例题整理在一页纸的正面,正确答案和解析整理在纸的反面。学生整理好的错题本应该是一本新的个性化习题册。4.指导学生定期复习,也就是重新做这些题,包括补充的例题。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第一印象,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学习。
3.鲇鱼效应
挪威的渔民们捕获沙丁鱼后总是急忙赶到市场去销售,但是由于沙丁鱼好集群又不好动,往往窒息而亡。唯有一个老渔民总能售卖活蹦乱跳的鲜鱼。原来奥秘就是在沙丁鱼群中投放几尾生性好动的鲇鱼。由于鲇鱼在沙丁鱼群中游来游去,沙丁鱼群也就因此受到挤压,只能摇摆尾。这样,空气得到了流通,沙丁鱼的活力也得到增强。我们的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和沙丁鱼的生活习性有共同之处。比如说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并记笔记,往往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应用“鲶鱼效应”。在课堂上,笔者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组成大致均衡,有一两位英语基础好或特别活跃的学生,也有英语基础一般或不是特别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他们分派不同的任务,同时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必须都要参与活动,强调团队的集体成果。在活跃的学生的带动下,小组内各个成员团结协作,各自发挥特长,形成合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提高了,相应地,英语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例如,在上牛津高中英语Unit2WishYouWereHereProject—Makingatravelleaflet这一课时,笔者要求每一小组完成一个旅游宣传册。在引入“鲶鱼效应”的理念后,笔者发现:活跃的同学马上开始积极投入,统筹安排任务。在这些同学的影响下,小组内各个成员积极分工,各自认领任务,有的负责简介,有的负责旅游手册内容的翻译和排版,有的负责美术设计,有的负责联络其他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协调和比较。最终,全班完成了多个高质量的英语旅游宣传小册子。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教育心理学与高中英语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注重研究并运用教育心理学能够改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信通过更多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这种教学实践,高中英语的教学能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人才。
作者:宋云霞 单位: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