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城市结构研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城市结构研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心城市,通常是相对于一定区域经济体而言,这个区域经济体内部联系紧密,由多个城市构成,是一种城市群现象。在城市群中有一个起着主导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城市。其经济发达、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对区域有着很强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凭借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和通达的经济网络,支撑、示范、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以极强的技术扩散能力、知识传播能力、生产协作能力形成区域点、线、面结合的经济网络体系。由于时代不同,中心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也在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心城市的建设以政府行为为主,我国曾相应进行过市带县体制的推广。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进程的加速,经济因素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的发展也由主要是工业生产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和市贸中心演变到以科技、服务、创新推动的知识型、信息化中心城市,工业生产性职能向区域扩散与转移。可以说,中心城市的进化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基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也具有着时代的特征。

1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涵

在资源总量和社会制度既定的前提下,各种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不仅由投入要素的多寡决定,还受着资源、能源分配的方式及其形成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一个经济体内部得益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好处,不断地延伸产业链,创造新的产业,增加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纷繁的产业间通过“前向效应”、“后向效应”和“旁侧效应”形成着彼此联系的网状关系。合理的产业结构会减少社会生产的总成本,使社会总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产出,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呈现出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即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则会使各产业及其相互关系从当前状态过渡到更有效率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往往是产业结构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二者都是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遵循产业发展及演化规律,通过产业创新及其扩散活动,呈现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和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产业间协调发展和资源最高效率是其本质,实现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其目标。不同时点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其优化与升级的过程和结果也会不同。但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升级通常表现为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进而由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相对于研究某一时点上一国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往往体现从动态角度研究和解释产业结构问题。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通过财政税收、补贴贴息、法律规章、制度设计等手段影响经济体内资源、能源及其最终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结构,推动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产业和环节的发展,进而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演变。而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则通过价格体系传导行业利润信息,使全社会的资源、能源、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跨企业、跨行业和跨地域的流动,在逐利性的推动下自发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企业是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下具体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载体。企业会根据市场信息和政府相关政策传递出的信号,并考虑到未来宏观经济走向及自然环境变化,决定和调整自己在采购、生产的行为和研发、营销的目标。如果市场传出的信息和政府的政策走向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的、前瞻的、有效的,所有企业都会自发的进行自我调解,最终合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结果。

2城市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既是指城市范围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比例,也包括因产业关联而形成的地区间经济关系。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城市产业结构具有多重内涵。比较常用的是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的三个阶段城市发展进程,即将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与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相对应(表1)。其中,第一产业主要由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构成;第二产业主要涵盖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则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流通部门、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原有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起点。由于实际中城市各个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在中国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重化倾向,所以选择怎样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就会对城市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速度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当一个城市选择以较快增长、劳动效率较高的行业为主导产业时,将会推进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进程,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而当一个城市各主要产业的收益相比都较高时,该城市的产业区位优势就会比较明显,城市产业发展水平也会比较领先。这种领先反映了该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综合素质较高,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还是要从产业规模、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全面考察。但不可否认,如果城市产业中有多个部门增长较快,专业化较强,则预示该市经济增长速度也会较快。

3国家与城市两个层面上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城市产业结构是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变化的,而除了主要由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氛围的影响。反过来,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会决定本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通过产业结构空间安排引致的绩效水平及区域间利益分配机制影响城市和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通常会从区域整体出发来协调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在各产业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中心城市及其所在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不过,由于一国的资源、能源分布不可能和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资源、能源分布完全一致。因此,一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通常考虑发挥本国总体的资源优势,同时兼顾工业化、城市进程不同阶段所要求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以及较全面国民经济体系的培育和在国际舞台上国民经济所处的地位。而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多是从本地资源优势出发,兼顾周边城市各个产业发展,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并不必要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个国家的主导产业通常与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不同。对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除了考虑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外,还要兼容与周边及其他城市的产业互补、产业对接等方面。不同区域的中心城市往往具有不同的优势产业,由于资源禀赋、区位和原有基础的不同,各个中心城市应有自身的特色。但在我国不少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都呈现趋同的现象。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家产业结构来说,单个城市的可塑性从范围来说比一个国家更容易,而一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是一个相对庞大的工程。例如,我国的中央政府不仅要考虑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协调发展,也要审视西部落后地区有影响力的城市建设,更要通盘考虑东西部、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协调发展问题。由于经济领域中,单独个体的最优选择不一定是整体的最优选择,所以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还需处理好单个城市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建立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城市之间、区域之间产业结构可以是一种彼此竞争的关系,但更是相互依赖和互为补充的联系。在与宏观经济走向一致的前提下,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可以大大促进整体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国家整体宏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定是要体现和落实到相应的城市和区域,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国家总体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适宜自身的发展路径。

4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关键领域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区域产业分工、主导产业选择、城市产业对接是现代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必须重视的三方面。

4.1区域产业分工———基础前提劳动分工及专业化生产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也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根本。单个城市由于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也不需要建成相对完备的经济体系。在工业化开始之前,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多是承担市场交易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达和通讯设施的完善,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自我循环的模式。单个城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求发展的竞合。从全国范围来看,也先后出现了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塘等“抱团儿”式发展格局。在区域系统中,不同城市很难复制相同的产业结构,城市间总是通过资源、能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发生着联系。当市场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单个城市时,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就会在区域的范围内展开,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也会在可以流动的范围进行。但有了分工未必就能使城市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因为,当市场的边界由一个城市扩展到多个城市时是一种“质”变,这种质变的实现程度依赖于“量”的积累。也许在区域市场建立之初,城市之间的产业并不是互为补充的,由于原先城市产业结构自成体系,更可能存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心城市的重要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会对区域内其他产业起到带动作用,围绕着中心城市区域会形成相对完善的经济体系,而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往往都是区域的主导产业。区域间城市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更推动了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4.2主导产业的选择———时间维度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具体地说,从量的方面看,主导产业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多的连带和相关产业,能够对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先后有四段明显的主导产业更迭。第一次是以生铁冶铁、手工制造的蒸汽机、兰开夏棉纺厂的机械化的扩散为代表的早期机械化时代;第二次是以机器制造的蒸汽机、铁路建设和炼钢业为代表的蒸汽化时代;第三次是以电力、化工业、内燃机为代表的电气化时代;第四次是以电子仪器控制机器普遍采用以及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当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时代。在上述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对显著的主导产业,其他辅助部门多是对主导产业增长结果的一种反馈结果,同时形成一些提供基础服务的派生部门。而主导产业则随着技术水平和需求的改变而变化,带动其他行业的改变和进步,最终提升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

4.3城市间产业对接———空间维度产业对接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的是地区产业对接方式、模式、锁定效应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但产业对接的具体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说法。不过,产业对接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政府宏观调控方式,是政府通过科学地分析和政策使企业朝着规划的方向安排生产,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融合发展。产业对接既涉及相同产业的整合,也包括不同产业的融合。产业对接往往发生在不同行政区划的城市中,因此要求各级政府能够提出前瞻性的合作协议,以共同推进城市间的经济交流,形成有效分工和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随着劳动分工的逐渐深化,产业对接通常遵循的是先内后外的空间顺序进行,在连接成本下降到收益之下时,接通分裂的或割裂的生产环节,以分享区域分工带来的好处,形成优势互补互利的格局。产业的空间关联则是指各产业在不同地区所形成的联系及联系方式。这种空间关联受各地资源条件、人口、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色彩。不同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空间联系格局。但这种对接不仅需要在产品生产程序上实现衔接,更要求产品质量和水平的相当,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比例相互协调。因此,技术壁垒、行政分割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是产业对接的障碍。切忌为了实现区域间城市产业结构的互补,强制进行产品替代、产业链迂回生产,这样反而会造成产品质量的降低和产品成本的上升,最终都会降低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水平。

5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进一步分析

5.1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耦合(Coupling)本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经济学领域,耦合被解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其实质是在各个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例如两个单摆之间连一根弹簧,它们的震动就彼此起伏,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单摆耦合。从微观角度来说,产业对接实现的就是不同城市或区域各自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的耦合,而产业间的耦合程度也就决定了产业对接的成效。产业的有效对接是建立在企业耦合、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的基础上。其中企业是产业的载体,是产业对接的主体,所以企业层面的耦合是产业对接的核心和基本。主导企业及与之相互关联、相互互补、相互竞争的原材料、零部件、零配件供应、产品制作、配套产品、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上、中、下游产业及其支持产业的良性互动是产业对接的本质。

5.2“路径依赖”问题“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概念最早是由布莱恩•阿瑟(W•Brian•Arthur)提出,用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中报酬递增及自我强化现象。即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变,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在既定的历史背景下,产业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相当的程度上由当前的状态所决定的。过去的历史为产业结构演变提供了各种可能,而当下的经济状态则决定了那种选择相对是有效的。因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就是从一定的经济现实环境出发的,即产业成长的初始条件和产业转换的初始结构。特别是初始条件,是制约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一个起源性重要因素。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使初始结构不同。而且它还制约着内外部诸因素发挥作用的形式,最终使产业结构的转换或成长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轨迹和特点。同时,产业对接一定会涉及不同的地区和相关政府部门,新格局的形成将必不可少的要求各方合作。各地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出提出新的制度安排,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必然形成新的发展路线。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会触及部分地区短期利益,甚至是由于未来经济发展的某个突变因素,在新的发展路线上会损失长期利益,呈现出互相博弈的过程。

5.3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潜力不同城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这与该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潜力有关。首先,这种潜力体现在供需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上。在旺盛的需求能力和充裕的资源、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双重作用下,城市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以及原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必然会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增长相较条件不是十分充分的城市进行得顺利。而在诸多生产要素中,技术创新可谓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其次,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速度还受各个产业增长快慢的影响。也就是说,城市内部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差异越大,形成的三次产业增速、轻重工业增速、农工商业增速的不均衡性就会越高,逐利性的企业就会在不同的产业间进行转换,进而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当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后的主导产业具有较高增速时,必然促进资本在行业间的游走。同时,中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涉及的城市群中,由于每个城市的初始位置不同,产业整合和对接后它们各自承担的环节不同,也有可能影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速度。最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除了以自身优化与升级为目标外,还须注重培育所在区域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间各产业良性互动状态。这种动态均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自我组织能力和优化成长机制,是既涉及到资源、能源定价,又囊括政策法规制定、执行和监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