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隐喻\象征\联想等手法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隐喻\象征\联想等手法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新的视觉艺术,也是一种比较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创作过程中,现代陶艺创作者要重视新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将隐喻象征联想手法视觉化,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和作者对生活的认知。

关键词:现代陶艺;创作手法;文化

1引 言

隐喻、象征、联想等手法在中国传统艺术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艺术家们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将情、景、物融为一体,使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给这门古老的艺术赋予了新的性质。在艺术创作中将隐喻、象征、联想等手法视觉化,从而使之产生原来的艺术作品本身没有的艺术魅力。美术本身就具有图像性的视觉艺术,视像化比起观念化来得更直观、生动。

大众文化的兴起带给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这种视觉冲击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视觉手段的运用被发挥到了极致,当代文化的表现形态和传统文化最不同的一点也在于此,它用视觉革命强化了形象的地位和作用,人的视觉想象力和空间探索范围极大地提高了,视觉图像的组合、变异和翻新,为艺术创作拓展了空间。许多艺术家深刻地意识到陶瓷自身的文本内涵和特异的材质美感,进而从思想观念层面重新体认这种语言。现代陶艺重视新的创作手法,根据陶瓷材料的特性,借助特定纯熟的技术处理,将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这些非视觉化的东西视像化,将寓意在作品中的精神价值和表现个性经验的语言作为关注对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着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2隐喻手法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隐喻是一个综合系统,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与另一完全不同事物的某些特征相比,具有相似性或是相关性,于是将某方面的意象转移到这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上,从而产生了隐喻。” 宗白华说:“视觉语言的隐喻价值,如丝绸般华贵质感,如湖水般波光粼粼。”隐喻在艺术领域中是以“意境”表现出来的,如魏晋时期“士”的清淡与玄思,使得青瓷的颜色首选符合“士”的审美理想。“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濉钡那嗉扔胗裣嗨,又与江南山水的颜色接近,恬淡宁静的青色给魏晋“士”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在当代文化的影响下,新的隐喻手法将现代艺术中植入传统因素,它通过隐喻建立起与历史传统的联系。常用的手法是将具有文脉联系意义的传统符号用于现代艺术当中,这些符号通过某种方式和组合原则参与到现代艺术的创作当中,使得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同时作为历史文脉的标志,引起人们对以往的联想。现代陶艺的创作,正是超越了传统陶艺原有的语境,对传统陶艺的常规体系予以重新编排,重新组合,赋予新的意蕴的过程。如陶艺家阿仙的系列作品《China-China》,是先用黑釉、蓝釉或黄釉渲染人体,再饰以对比强烈的白色、黄色或黑色的彩绘图案。在这些闭目冥想的人胸像上装饰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时,不是以传统的方式,而是龙、花朵、蝙蝠等符号放大并放在有压迫性的位置,如头顶、额头、眼睛或嘴巴上,造成一种压迫感和怪异感。这种对传统图案的夸张放大以及特别的处理方式就消解了图案符号的原有含义,对它的应用通过隐喻建立起与历史传统的联系。

3象征手法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象征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助某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或事物特征,去暗示、寓意表达抽象思想、观念及情感,是成一种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相通性,借助于联想而实现的。暗示、寓意和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及情感,反映一种特殊文化的影响,是艺术象征的一个基本特征。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陶艺家通过这种表现形式的“物象”经验,暗示和引发内心的微妙世界与之契合,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它借助于与某种东西的相似,力图阐明和揭示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就是说,象征总是暗示着某种超越了我们今天的理解力的意义,这些超越了理解力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埋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以传统艺术的象征性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陶艺创作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以深化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传统艺术的象征性语言以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现代陶艺的视觉语言。陶艺家们重新解释和创造新形象,在作品内部把象征不同历史、不同语境、不同趣味、不同价值、不同性质的的东西并置在同一作品之中,使它们的意义在新的组合中发生矛盾和变异,从而产生让人心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陶艺创作中,传统陶艺创作与象征关系亲密。在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色彩、图饰诗文、图案环境等都运用了象征这一表现手法。象征的运用有助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陶瓷作品中有许多祥瑞题材的作品,如《莲生贵子》(图2),凤凰象征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鹤象征长寿和气节;竹与祝谐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年安寿;鲤鱼与礼谐音;鱼与裕谐音,寓意腾达、富裕等等,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

陶艺家陆斌的作品《年年有余》(图3),用纱布粘上化妆土包括在鱼身上,使得鱼身带着锈迹斑斑的金属感,同时又很巧妙地将赭红色釉料的“喜”字贴在这些素色的鱼身上,“喜”字和喜庆的中国传统赭红色的运用,画龙点睛地象征着古老的中国,其沉重的历史步调中暗藏着每个寻常百姓家喜庆使用的器具属色与氛围。陆斌的作品记录着当下中国变动的写照与折射,作品的意念及粗旷且朴质的质感与色泽充满了东方的语汇,在此所谓的东方语汇并不属于喃喃自语的装饰美学,更不是我们常见那种轻浮的东方图腾或是仿效的轻薄造型。这些视觉符号的运用,使他成功地运用了正反意义并列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直指于每个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方式的内化。

4联想手法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联想是在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与理解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 引起联想的原因在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性,并且在人脑中所引发的反映也是相互联系着的。它是一个经常发生在人类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每一个灵活的人在自己头脑正常的情况下始终处于某种快速联系的思维反应状态。任何一种信息对大脑神经单元的刺激都会造成连锁反应,将更多相关的记忆激活,产生从有限到无限的影像展开,甚至没有重复和停止。大脑的功能在“联想”方面的施展几乎是一个无法穷尽的领域,只是人们经常在制止它而已。

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事物引领思维延伸到另外的事物上,是一种观念和心理上的再造; 意境是联想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接受到的外在表象与个人经验记忆之间的交融,是一种情感需要,我国传统艺术中就较多地使用联想意境的形式美法则,例如霍去病墓石雕作品《跃马》体长约2.4米,宽约1米,高约1.5米,与真马体积差不多。在作品的朔造上,作者将马的《跃马》形体与石块的原始形态结合得十分妥帖,有浑然人成、巧夺天工之妙。马的胸前用逐层减法雕凿而成,四肢及其他部位则用线刻手法,刀法娴熟、准确生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匹骏马腾跃时的刹那动作。作品雕刻手法虽然简练,但对形象的刻画却生动传神且富有动感。关于形体动态的表现,我国古代的雕刻家早就认识到通过瞬间动作转变来联想并体现运动。

运用联想这一艺术手法,陶艺家通过对事物分解、改造、重组、变形、典型提取等方式,创造的陶艺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视觉上的表现力。陶艺家刘正的作品《惊蛰》(图4)以造型难度极大的人物为主,不单挑战了人体动作的极限,也挑战了陶艺烧成的工艺极限。刘正的女人体表现得精瘦而有力,头不可思议地向后昂着,她的动作显得歇斯底里,肢体动作大幅度的夸张,让人联想到作品中的人物似乎希望挣扎可同时又有一种非痛苦的矫饰。

5结语

艺术创作手法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关联。艺术家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生活环境作出敏感的反映,文化符号、生活日用品等被艺术家拿来“引用”并运用挪用、装配、改编、拼贴、放大与缩小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重组当代文化,以此来表现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在现代陶艺装作中,隐喻、象征、联想等大量的创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它们直接指向当代文化的各个空间,通过对这些创作手法进行视觉化的扩张和强化,让现代陶艺在当代文化中扮演着参与者和言语者的角色,引发人们对文化及其现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2] 左正尧.超越泥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 张尧,周益军.现代陶艺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4] 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