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双赢。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尽量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运用新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多样、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因此,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起来解决重、难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太湖的风》一课中,“迎”字的教学是难点,如果将“柳”与“迎”只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学生的印象并不深,仍有写错的现象。为此,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了一组动画,先让学生来分析字型,然后演示,将“卯”与“辶”分开后,用走字底“辶”去迎“卯”字,同时包住它。这不仅再现了字义,也形象地展示了半包围结构字的结构特点。再在田字格中分步演示笔顺,强化了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在课后的练习中全班没有一个人把这个字写错。

三、巧用信息技术,质疑解难,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发展儿童创造力、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通过想象活动的展开,观察的客体便会带着主观的想象,在儿童的眼前呈现出鲜艳、美丽的画面,显得分外丰富,想象掺杂了观察,就强化了主观感受性。运用“形、声、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我充分利用音乐这一媒体来驰骋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点击播放自己精心制作的音乐,随着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的乐曲响起,让学生闭目聆听、辨识、品味,唤起他们的记忆,激起他们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鼎湖山泉水的各种形态,感受泉声的奇妙:如小提琴般的轻柔,如琵琶般的清脆,如大提琴般的厚重回响,如铜管齐鸣般的雄浑磅礴。紧接着再音配像,播放介绍鼎湖山的视频影象和课文录音,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品,多种感官参与想象,让鼎湖山的泉水在他们的脑海中跳跃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激起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巧用信息技术,训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活泼性及其较大的课堂容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便于学生质疑。

最后我让学生随着响起的音乐、怀着崇敬之情朗读这部分内容,实现了感情的升华、主题的深化。通过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参与了整个看、听、说、思考、讨论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媒体教学操作性强的这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