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唐前期河西屯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唐前期河西屯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唐前期河西道进行大规模屯田活动,屯田主要集中于甘、凉一带,但其它各州也有涉及屯田。屯田在河西地区的得以实现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唐代屯田管理机构从上到下层层相接,且制度严密。河西屯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河西屯田的成功为当时西北军事后勤做出了的保障,为唐初西北的稳定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唐代 河西 屯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唐前期统治者在河西推行大规模屯田,并取得良好成效。历来学者多对屯田与营田的关系、屯田结果进行论述,本文从屯田原因及其发展与管理措施方面进行讨论,希望对唐初河西屯田的认识有所补益。

一、河西屯田原因

唐前期时选择在河西大规模屯田,也是有原因的。

(一)自然原因:

1、自然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该区域地表形态多种多样,有山地、平原、沙漠、戈壁、丘陵、盆地、草原、湖泊、沼泽等,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以大黄山和黑山为界将走廊分为三个明显的地理区域,这样的的地理特征形成了三个内流河水系,从南到北依次为石羊河水系,黑水河水系和疏勒河水系。三个内流河形成三个冲积平原即武威——永昌平原,张掖——酒泉平原,敦煌——玉门平原。

2、自然气候特征

河西地区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稀少,但蒸发量大,同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较为充足。降水量稀少的特征制约着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但也正是由于祁连山脉的阻隔,使山区降水量相对丰富,高山上形成大量冰川和终年积雪,山上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形成了稳定的水源,河西地区绿洲农业正是依靠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和降水灌溉才得以存在。受地形的限制和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使该地区每年春季水量比冬季多,而在夏、秋季节则集中了融水、降水的大部分,这段时期又是农业用水量需要高峰期。这样一来,农业所需要的水、光热、土壤等所必需的自然条件都得到了满足,这为河西地区大规模开展屯田创造自然了条件。

(二)社会原因

除了自然因素做为基础外,统治者更主要是看中它区域位置的重要性而决定的。河西地区地理特殊以及交通位置方面的特殊性,使封建王朝统治者异常重视这一地区,才对其进行大规模屯田开发。

1、军事因素

当时唐朝都城长安接近西北,西北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更有强力军事集团吐蕃从旁威胁。河西担负着保护陇右,屏护京畿地区的重任,为了京城安危,唐王朝必定要全力加强在河西的控制权,并开发河西,增加其军事实力,以抵抗吐蕃军事压力。

2、政治因素

唐太宗开拓疆域,夺取西域可谓是眼光独到,他力排众议,坚持占领西域,使南接祁连,北依长城的河西以陇右为依托,安西四镇为外延,和后来的北庭都护府共同管理着西北少数民族区。不但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力度,同时也是对吐蕃、突厥等西北敌对民族势力的牵制,河西地区军力上升以及对西域控制力的加强,起到“河西节度使,断隔羌胡”【9】的作用,保证了唐王朝统治者对西域的统治稳定,遏制了吐蕃势力的扩张。

3、经济文化因素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一环,而丝绸之路在唐朝时作用极为重要。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交往,在商业上互通有无,繁荣了中国经济;文化上,积极将西域文化引入中原,使中西方文化进行了相互渗透、融合。

二、屯田的开发

汉开河西四郡后,在河西进行大规模屯田开发,这是河西农耕史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唐代早在高宗时就“迁(娄师德)殿中侍御使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13】这样一位因屯田而得以重用的大使于三年后即长安元年(701年)十一月又开始大兴屯田于河西。唐朝屯田活动在统治者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尽水陆之利”取得了良好成效。屯田有军屯和民屯之分。在屯田活动中,军屯是由军卒作为劳动力开垦田地,所开垦的土地也一般是无主的土地,且面积较大。由于军屯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土地集中,土地自然条件也要较为优越,属于易开垦、易灌溉,土壤肥沃,这便于军卒劳作且能够保证收入,最终保证使军粮有备。民屯则是官府召集流民或是征丁开垦屯田,屯田中种子、农具由官府供给,而营田户只出劳力最终劳动所得大部分上缴官府,若生产中用官府耕牛,则上缴所得越多,这种屯田以交纳地租的形式存在。这两种屯田虽然形式略为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建立在土地国家所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只拥有屯田耕地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是属于国家的公田。

三、屯田的管理

(一)、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完善

唐时从南方向北传入了“江东犁”,这种犁是一种典型的曲辕犁,其耕作灵活方便,可选择深耕也可浅耕,适合不同的土地需要。曲辕犁比早期直犁要省力省功,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在北方流行耕地、耙地,最后耱地的耕作流程,有利于平整土地,精耕细作,使产量提高。在灌溉工具方面也形式各异,用途多样,有桔槔、轱辘、翻车、桶车、筒车等工具,北方还发明了一种立式水车,这种工具专门从井中汲水浇田,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应用。

(二)屯田管理机构的设置

首先由尚书省工部尚书全权负责屯田事宜,工部屯田郎中主管工部屯田司,主要是屯田政令,使各地屯田政令统一。在京畿地区由司农寺下辖典农署,对外派出屯监监督营田。在边州由于情况特殊,为解决军粮问题开始屯田,由营田使管理,为了军事上的便利,所以营田使由节度使兼任统管营田。节度使派出屯监,监督各军屯田。这样严密的管理机构,从上到下为屯田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河西屯田能够顺利进行。

(三)水利法规的设置及其管理

唐朝从中央到地方还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管理机构来监督用水。唐王朝在农田水利上有专发政令的机构,也有具体管理的机构,其结构相当严密。在各州还设有都渠泊使,在县设有平水、前官。开元《水部式》是在敦煌残卷中发现的,其中各条法规在河西地区落实当无误,也遵循“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的原则,法规为河西屯田建设作出贡献。

四、屯田影响

首先,利用屯田活动“积军粮可支数十年”,成功的解决了军事扩张时所带来的军粮不济的问题。

其次,使“兵以饶给,无转食和籴之费。”【43】这为河西各军节省了大量经费,有利于各军“器械精良”,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抵御外敌入侵。

再其次,唐初在屯田的过程中也在河西大量增加驻兵,招募流民,征集役夫。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河西地区带来了大量精壮劳力,使河西人口数量得以上升,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力问题,但也缓解了河西地区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再次,屯田开展使农业得以更大规模的开发,各种基础建设也日益逐渐完善。充分利用河西水土的自然优势与水利基础建设,使耕地面积扩大且所产粮食增多。最后,农业的发展又对商业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河西屯田为丝绸之路的繁荣通畅提供了物质上的贡献,也活跃了本地区的经济。

参考书目:

张勃、万惠春:《河西地区绿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12《旧唐书·吐蕃传上》

吴廷桢、郭厚安:《河西开发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3,第一版

《旧唐书·地理志一》

甘肃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甘肃省志·第二卷》,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9,第一版,第79页。

赵俪生:《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