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建未来农村图书馆的雏形之论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建未来农村图书馆的雏形之论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总结了__省__市在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走出的一条适合农村未来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在农村建设“文化科技屋”和“文化中心户”。为乡镇综合改革中文化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

为贯彻__省《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__市委对国家明文规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乡镇文化站进行了改革,制订了《关于开展__市群众性读书活动的方案》,响亮地喊出了“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的口号,自20__年初开始,持续在全市广泛开展促“三变”群众性读书活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在广大农村建起了“文化科技屋”和“文化中心户”,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图书馆(室)多年无固定人员、无固定经费,无固定馆(室)的“三无”局面,初步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图书馆的雏形,为基层图书馆多元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新路。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市、县两级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难题。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把办好乡(镇)、村“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作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文明村镇创建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考核体系,为“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试点带动,社会帮扶

选择不同条件的农户作为“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的试点,根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制定出适合各地不同情况的标准,并大胆试行,稳步推广;不断完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管理;不搞“花架子”,以农民为主体,由农民创办、投资、经营、受益。在创办之初,一方面,以经营户的投入为主;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给予支持。采取“对口援建,结对帮扶”的办法,文化、科技及涉农部门结合农村实际,向经营户主传递最新信息,提供文化科技书刊、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面对面解答农民的问题,并倡议社会各界以人、财、物等方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活动中,仅南漳县就争取到省、市有关部门捐赠的近百万元的图书。乡(镇)、村党群组织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在农村大力开展读书竞赛、科技致富等活动。

3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市场化运作

乡镇文化站没有了,农村“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就成了改革后党在基层的重要文化阵地。因此,农村“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既有经营性质,又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在确定经营户时,__市委明确提出选好农村“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的五个条件,即思想觉悟高,热心公益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家庭成员具有较高素养,对文化活动有较高的积极性;邻里关系融洽和睦,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居住在农户相对集中的地带,交通、通讯比较便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住房宽敞明亮,办有商店或其它经济实体。严格挑选和培植一批社会能人、名人、科技致富带头人、私营老板投入创办各具特色的“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采取“1 1”或“1 X”的模式,即一个“文化科技屋”加一个商店、或一个诊所、或一个加工厂等经济实体,以商养文、文商互补。让农户自主经营,依托实体发展,赋予了“文化科技屋”和“文化中心户”强大的活力。

4政策扶持,优化环境

对符合标准、群众满意的“文化中心户”经营户,在农村义务工逐步取消的期限内,每年免除一个人头的义务工,另发放300元钱作为误工补贴;税费制度改革后,从村级所有的“两税”附加中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在政策范围内,对“文化科技屋”给予适当扶持。同时,协调与新华书店建立合作经营关系,在“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开设“新华驿站”或新华书店代销点,为“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的发展壮大提供宽松的环境,让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从中得到实惠。

5职能不变、阵地不丢、经费不减

坚持把农村“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办成党在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型学校,了解致富信息的明亮窗口,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梁”。政府改变投入方式,实行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采购,变人头经费为事业经费,变“养人”为“养事”。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每年初同“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签订公益性文体事业服务协议书,明确政府投入额度和工作目标,按照事项多少定支出,按考核结果定报酬。对非经营性、未列入服务协议的文体活动项目,则采取“一事一议”、合同购买的办法来组织实施。逐步实现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多元化,公益文化事业订单化,文化队伍建设社会化,休闲娱乐文化发展市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化”,有针对性、可行性地培育出新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摸索出了发展农村文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