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财政增信助保小微企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财政增信助保小微企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由政府财政提供增信的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及发展现状,浅析了助保金贷款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及风险制约因素。

【关键词】财政增信 助保贷 小微企业 发展现状 风险制约

发展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动力不足,主要归因于融资困难。融资难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和速度的最大瓶颈。近年来,针对这项难题,各地区政府联合银行业推出了“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由政府财政提供增信,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推动小微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地方经济环境平稳增长的重要一环。政府、企业和银行业间的深度结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可持续性及未来竞争力均有深远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概述

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一般是指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财政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由合作银行对协定的“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发放贷款资金的信贷业务。通常, “小微企业池”是指由政府和合作银行共同认定,缴纳助保金后办理助保贷业务的优质小微企业群体。“企业助保金”是指由“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按其在合作银行获得贷款额度的规定比例缴纳的资金,用于先行代偿该池中企业逾期的贷款。

结合各地区实际,政府部门在业务开展先期建立助保金池,由财政投入的铺底资金(即政府风险补偿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按照一定比例的额度缴存,以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助保金池在银行开设专户存放,封闭运行,采用受托运作、专户管理的方式,资金本息仅限于提供助保贷业务的担保及补偿,为小微企业借贷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当助保金池账户资金不足代偿银行逾期贷款本金和利息时,由银行向财政部门提出补偿申请,由政府补偿金和银行各按一定比例分担,当政府补偿金不足代偿银行逾期本金和利息时,超出部分风险损失由银行自行承担。

二、助保金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针对近几年小微企发展融资难题的迫切需求,很多地区相继成立相关财政管理部门研究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相继投入实行。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是政、企、银多方协调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型融资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一)优质小微企业积极争取助保金贷款业务

各地区相继推出助保金贷款业务后,银行通过财政增信,放低针对优质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符合条件的优质小微企业争相加入助保贷业务“小微企业池”,并按照规定流程、审核要求进行助保金贷款业务,切实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银行业积极推进助保贷业务的发展

银行业作为助保金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方之一,与政府互相推荐小微企业,根据严格的操作规程审批并将相关资料与政府财政部门备案,双方按照约定的流程共同对入池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估,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助保贷业务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构成了银行业发展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政府部门严格审控入池小微企业,确保地区经济良性发展

新经济形势下,优质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依据,严格把控入池企业的信用资质,通过联合各级政府、经济示范区、工业信息化部门、工商、税务部门等多单位共同对小微企业进行审核,选择优质潜力、优质征信的小微企业作为入池企业。对入池企业申请助保金贷款业务的,严格审核企业资金流转状况,稳控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同时,多途径提供资金支持,扩充财政风险保证金池,确保更好的开展助保贷业务,实现地区经济良性发展。

三、助保金贷款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

助保金贷款业务通过政府财政、银行、企业的多方配合,实现了互惠共赢,政府通过审核筛选,给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增信,为企业“输氧送血”,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动力,营造优质发展氛围。同时,财政银行间的合作,为银行扩宽业务范围,促进金融创新,提供信贷业务量;银行相对严格的征信系统,完善了政府对企业的评估,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

(一)有效化解中小企业担保不足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2]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合格的担保抵押或是担保抵押不足,而助保贷业务的推出,由财政出资可放大10~15倍效应的担保风险补偿金,申请“助保贷”的企业,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及部分抵质押即可获得全额贷款,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和成本,为更多区域性优质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政府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易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监督了企业发展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持久性发展。

(二)扩宽银行业务范围,提升信贷业务质量

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审核,使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入助保贷小微企业池,有条件参与银行信贷业务。由财政增信作为保证,增加了优质企业的贷款数量和贷款规模,扩宽了银行贷款的业务范围,提升了信贷业务质量,促进了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发展。

(三)财政增信促进社会经济链条良性发展

政府通过参与客户筛选,科学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可以“定向”扶持符合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更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政策和信贷投向的契合度;同时,政府风险补偿金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若财政投入1000万的铺底资金,银行按放大10~15倍的规模可配套投放1~1.5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另外,财政投入“助保金池”的资金损失概率较小,而且可长期循环使用并获得存款利息。即便个别客户违约,按照“大数定律”[3],企业助保金一般可覆盖风险,无需动用政府风险补偿金,风险可控性强。较之政府贴息或直接补贴的方式,“助保贷”模式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则,具有商业可持续性。通过政、银、企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机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增进企业的诚信意识,促进地区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助保金贷款业务的风险制约因素

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提升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助保贷业务的发展对财政与小微企业发展的深度结合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具有深远意义。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限制因素和风险隐患。

(一)政府风险补偿资金规模直接限制助保贷业务发展

就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收入不足,资金紧缺直接导致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较小,金融放大效应不够显著,制约助保贷业务进一步发展。加之,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评定认可的优质小微企业数量较多,风险补偿基金需求规模较大,实际投入的风险补偿基金无法满足现有融资需求,如何充盈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加快助保金贷款业务开展进度,保障小微企业助保金续贷或新增入池企业的助保贷业务顺利开展,成为当前财政部门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二)多部门沟通欠缺导致业务效率不高

助保贷业务主要是地方政府各部门及银行之间合作进行的。各个部门关注焦点不同,从政府各部门看,在扶植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求以减少自身业务风险为前提,这就容易造成业务流程进展不畅、业务周期延长等问题;从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来看,双方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不同:银行更关注企业的偿债来源、能力和风险防控,从而限制了部分优质企业的贷款规模和发展潜力。政府则更多关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为企业服务效应,尽可能投入更大的贷款规模和贷款企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风险防控。

(三)助保池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引起的风险放大效应

政府部门在业务开展先期建立助保金池,由财政投入的政府风险补偿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按照一定比例(一般按10%核算)的额度缴存,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如果同时有几家企业出现资金问题,产生不良贷款,需要政府出资的风险补偿金来偿还。一旦政府补偿金不足代偿银行逾期本金和利息,不仅会造成银行的资金亏损,政府财政的资金流失,还会使政府信用遭受损害,威胁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助保金贷款业务起步较晚,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通过政府和财政有关部门的审核把控及银行的风险监管,多方渠道、多方协调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征信保证,助保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崛起,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建总发[2010]70号文件)[Z].2010-3-30

[2]李振宇,肖胜福,张印宏.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J].河北金融,2012(5)

[3]复旦大学 李贤平.概率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