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民族生态旅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民族生态旅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民族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

旅游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丰厚的人文历史遗迹和各地的山水风情是巨大的旅游资源,也是中国旅游业强大的依托。但是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显示出某些弊端,不适应新型的旅游业发展形势。

首先,传统旅游形式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引人忧虑。传统旅游开发常常伴随以利益为驱动的超负荷旅游负担,自然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以某景区为例,199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高级顾问验收当地对,不禁感叹其清澈的溪水,完好的植被,在亚洲都是少见的。然而六年后这里再次被险收的时候却被“黄牌警告”。一方面是旅脖者数量超出了景区的正常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景区城镇化、工商业化,饭店、旅馆、卡拉OK厅、金银珠宝店等人工建筑不断旷张。

其次,新兴的旅游者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旅游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旅游消费者在获得了基本的物质满足之后,精神需要的满足日益重要。知识经济造就的新型人才相对于以往有更深刻的文化需求,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其文化产业市场空间越广阔。在此基础上,体验经济方兴未艾。体验经济的内涵包括娱乐消费、情感消费、文化消费等不同精神层面的消费方式。它的核心是生产和消费的合一,以消费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换言之,旅游不再是单纯的所谓饱眼福,而是从眼到心的转换,再到整体体验,其体验的深刻、丰富程度决定着它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未开发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民族文化发展的需求。在还未进行现代化开发的较为原始地区,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但许多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相对保持完整独立,成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传统的旅游往往很难将这些不为人知的地区纳入其经营范围,但这些正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新型生态旅游可以改变当地居民与自然的生存发展模式,阻止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发展独特的民族文化,合理保护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同时提高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

二、民族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生态旅游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说法不一。其中,Boo.E(1991)认为生态旅游是指去往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以欣赏、研究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为目的,并能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旅游者提供环境教育,从而有利于自然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一种非消耗性的、教育性的、探险性的新型旅游,其目的地是那些自然风景异常优美、文化和历史意义突出且几乎未受人类干扰破坏的地区,旨在欣赏当地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笔者认为,民族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融入当地真实朴质生活,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体验当地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为当地提供有效经济支持的新型旅游形式。

首先,民族生态旅游以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和谐为根本前提。民族生态旅游地区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又大多集中在自然生态未被严重损害的地区,如云南、贵州、湘西、新疆、等。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游客对自然风光的需求,也为文化体验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与传统的旅游方式不同,民族生态旅游将更合理地安排游客,使游客融入当地真实质朴的生活,避免景区的商业化、城镇化,控制旅游规模,或分景区分季节开放,或合理限制游客人数,实施更合理的整体规划与远期发展目标,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其次,民族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的贡献,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要求,又可以促进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发展。以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为例,游客从1998年起人住藏家,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满意率达到96.18%,仅有3.82%表示不满意,使游客对藏族文化产生兴趣,也使当地居民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大信心。当问到当地居民赚到钱后做什么,很大部分都说要做藏服,他们已经意识到本地文化的魅力,使藏服、藏饰、藏族节日、风俗焕发出不尽生机。这在更深层次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社会心理动力,合理保护、发展当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诚然,民族生态旅游不能单独挑起民族文化的重担,但它可以对当地人文及生态的完整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民族生态旅游可以较好地满足旅客的体验要求,为游客提供真品,又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提供社会和生态的支持。

三、民族生态旅游提供的经济支持

民族生态旅游不仅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且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首先,带动一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与人民群众收人。仍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1998年前,迪庆州地方财政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木头财政”占了85%,1998年全面实施停伐天然林政策后,财政面临巨大困难。1998年人均纯收入580元,人均有粮300公斤,从温饱标准上看;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而实施民族生态旅游以后,2001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增至6900万元,民族生态旅游成为迪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天然林禁伐后新的代替产业。旅游定点的“藏家民访”2001年迪庆州25家中最高收入可达110万元,最低的年收入也有10万左右。与此同时,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旅游机遇,拓宽经济来源。截至2002年5月,在迪庆州德钦县、香格里拉的明永冰川、碧塔寺、纳帕海、白水台、虎跳硖等主要旅游景区,从事营运马匹、轿子等经营者,累计年收入1000万元,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白族第一城”的大理周城,全村有4000多名妇女从事“扎染”服装和扎染旅游产品的加工,不女仅此一项的年收入超过万元。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风景区五棵树村,一个山清水秀的民族生态旅游村正在建设中。80年代的五棵树村,农户年收入不足千元。而1999年以后,全村55%以上居民从事旅游业,2001年五棵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

其次,民族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以吸收当地居民就业;发展生态旅游地区的居民可以填充旅游带来的就业机遇,以更低的成本就业。云南省旅游直接吸纳社会就业人数已从1995年7万多人增至27.3万人,由其带动的社会就业133.18万人,合起来达到160.48万人,占2001年云南劳动就业人数的6.9%。在民族生态旅游业中,工作和服务人员层次跨度大,来源广泛,结构多样,人员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人才交流、旅游院校的建设得到重视。同时,这种经济支持使当地居民更加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森林大火中,迪庆地区的居民自发参加灭火工作,保护了国家的珍贵资源,也保护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不受影响。

再次,民族生态旅游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我国旅游业最丰富的资源在中西部,但中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贫困地区,显得尤为突出。民族生态旅游以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众多商家的目光。

最后,随着民族生态旅游的发展,民族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资本介入了旅游,逐渐发展为一个产业。带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手工艺品成为各地游客的珍藏,许多地区的居民以此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省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仙人洞彝族村,妇女的服饰奇在包头、围巾和腰带。从孩子到老年人,一生中必须换七种不同的腰带,腰带上每多增加一种颜色,就标志着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到来。这种装饰刺绣工艺精湛,含义独特,为大多数旅客所喜爱。

总之,民族生态旅游以保护和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为游客提供体验性旅游价值,为村民和地方提供经济价值,在村寨和地域上体现社会和生态价值。民族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不是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是一个系统的、和谐发展的新形式,它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而且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商家的新型商业运作模式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当地居民的培训与热情,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民族生态旅游才能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