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路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路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态型小城镇是根据人类生态文明的深入认知而逐渐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生态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小城镇能够发挥出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促进生态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生态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在生态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土地开发项目对土地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要注重生态环境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生态规划才能兼顾生态环境和生态开发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为全体城市居民提供最大化服务。

一、相关概念阐述

1、小城镇的概念

何为小城镇,一般来讲主要是指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起到沟通城市与农村经济、文化作用的桥梁性社区。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其生态环境的开放度明显高于城市,自然性的一面更强。小城镇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经济、文化及政治功能。在经济方面是社会原材料的提供基地,同时也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在文化方面,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城市信息的沟通。在政治方面,其处在县、镇政府的所在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能将中央精神和地方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国家整体的安定与民族之间的团结。

2、生态环境的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环境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 它不仅受自然界生态规律的约束,同时也受人类社会体制、人类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的约束,应该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结合体,

二、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

1、缺乏整体生态规划

小城镇是由县、乡的建成区、居民点发展而来,在历史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过总体规划。现有的空间布局、建筑布局、交通布局缺乏环境理念,在功能性建设上也比较模糊。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工业建筑增多,城镇建设占有耕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新区和老区未能融合,结构松散,功能失调;功能布局混乱,没有进行明确的功能空间划分,各个功能区域互相干扰;缺乏生态系统,绿地建设,严重影响了生态功能;城镇设计内容照搬照抄,没有根据当地特色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2、生态意识落后

在规划布局中“重建设,轻保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土地、资金的严重浪费。产业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建设中过分追求“大”、“高”,搞形象工程,忽视地区的特殊性。有些小城镇因为中心镇区的过度扩张、发展过快导致公用设施、基础设施占用大量土地,没有真正起到小城镇中心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作用。

3、环境污染严重

小城镇发展主要依靠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但大多以原材料开采、冶炼和简单加工为主,由于缺乏根本的环境意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乡镇企业污染物在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中占总量的一半,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而且很多小城镇对污染源处理没有正确的途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过处理排入农田、河流。生活垃圾大多数是填埋处理,造成土壤污染。农田废水、农药化肥残余使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环境。水体自净能力差,呈现负营养化;工业废气严重,严重危害环境质量。

三、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1、科学编制和实施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实现小城镇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编制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使小城镇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管理,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要应顺自然,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让城镇融入大自然,减少对抗大自然的资源耗损,节省城镇经济社会运行的环境成本。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核算环境容量、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制定绿色、低碳、循环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二要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发挥乡土景观环境在小城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保护和利用好乡土景观环境。四要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城镇化规划建设时,应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指导,在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城镇化的规划和建设,建立“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从而使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小城镇的功能得到强化。

2、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资源作为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与城镇的发展相协调。这里所涉及的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在进行具体的城镇规划时,规划者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地制宜的思考,从而使城镇和现有资源的发展相互协调。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不能走大城市的老路,那种“广场求宽、街道求宽、风格求新、建筑求高”规划不适合小城镇,它完全打乱了小城镇传统的空间布置,致使建设丧失了原有的个性化特点。因此,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全面思考。尤其是道路体系的建设,小城镇具有传统街道的特点,尺度较小,从生态角度考虑,最适宜选用“窄路密网”的道路构架,鼓励建设非机动交通,它不仅能满足城镇的发展需要,还能降低能源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景观

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景观是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一个小城镇,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对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还要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承载作用,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体,自然或人工植被、广阔的农业用地和空旷的景观地段,都可作为景观生态稳定带的骨架。生态绿地的规划中,生态绿地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嵌块体与小嵌块体相结合。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而小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的歇脚地,保护与规划分散的稀有种类或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小嵌块是大嵌块的补充,不能取而代之,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廊道连接起来。

4、构建城镇环境保护新机制,加强对城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小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生态环境防治的重要保障,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小城镇承载污染物以及治理污染的能力。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小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比例,为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奠定物质基础。加强城镇绿化规划建设,修复城镇生态,严格控制城镇化建设中的乱占耕地,坚决杜绝严惩滥砍乱伐森林植被现象,合理布局城镇的绿地系统。此外。还要做好小城镇企业污染的整治规划,切实加强对城镇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抓好工业废气污染、机动车废气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

结束语

生态型小城镇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险循环的特征,城镇生态建设是我们需要解决和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小城镇生态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情况,做到既保护小城镇环境,又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

[2]罗小龙,张京祥,江晓峰,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0.5:26-28.

[3]王清友,张剑锋.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4]陈胜男,李勇. 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规划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天津市生态型小城镇建设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