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易所缘何“李鬼”横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输入任何一家正规交易所名称进行搜索,排在交易所官网之前的推广页面不在少数,甚至在搜索结果前五条的序列里,都找不到“本尊”。
5月伊始,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就莆田系医院借助百度搜索广告获取暴利的利益链进行调查。因购买竞价排名服务,曾让莆田系医院在搜索平台上赚足了眼球。
除了医疗领域,大宗商品市场同样是竞价排名业务的拥趸。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大宗商品交易热、办市场热大环境下,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机构为达到推广效果,通过竞价排名方式的“包装自己”。这些推广背后的金主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宗商品市场上在合规问题上存疑又或缺乏有效监管的交易平台及中介机构。
以目前国内冠以“交易所”名称,接受证监会直接监管的交易所为例 ,其主要包括两家证券交易所和四家期货交易所。而打开百度搜索页面,输入上述任何一家交易所名称并进行搜索,显示排在交易所官网之前的推广页面不在少数,甚至在搜索结果前五条的序列里,都找不到“本尊”。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推广过程中绞尽脑汁,足见这个市场有利可图,但如此多的‘李鬼’,也说明当前全国各地交易场所鱼龙混杂,缺乏统一明确有效的监管手段。”有长期跟踪交易所市场发展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是本尊那是谁?
在百度搜索框内输入上述任意一家交易所名称,搜索结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李鬼”式,即交易平台冒用真实交易所名称,打开这类链接后,网站内容与真实交易所网站内容并不相同,这类网站多数较为简陋,也有少数会煞有介事地对公司、会员有一些介绍,并留下联系电话。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投资者在打电话咨询后,如果投资意向明确,将被告知开户和交易方式……如此往复。
第二类是“反向标识”式,即“有意”让交易所的名字混淆视听,甚至在上述交易所名称上做文章,如在交易名字后边加上“正版 、正规平台、官方网站”字样,更有甚者, 则在上述交易所名称后加“虚拟平台揭秘、投资陷阱大曝光”等表述。
而打开此类链接后,所谓的“揭秘”又或“曝光”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投资申请页面。往往需要投资人完成简单注册,后期相关平台的销售人员会进一步对潜在客户进行“公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类“推广平台”中以原油和贵金属(白银)投资最为普遍,平台营销人员会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各种方式向潜在投资客户推广原油、贵金属投资。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上述两类交易场所“包装”,实际上是原油、黄金或其它大宗商品现货平台、电子盘的“保护色”。虽然近年来各类交易场所的相关清理整顿工作还在推进中,但交易场所最赚钱的业务,仍以贵金属和原油相关品种为主,交易场所们及其下属会员机构亦开展各类推广技巧,吸引诱导客户参与交易。
他还表示,在目前监管体系下,严格接受监管的交易所往往没有主动在搜索引擎宣传推广公司名称的习惯,同时其下属交易会员、经纪公司也少有做关键字营销。 在目前监管体系下,严格接受监管的交易所往往没有主动在搜索引擎宣传推广公司名称的习惯。
原油、贵金属缘何受追捧
原油和贵金属由于市场投资基础好、认知度高,加之交易平台许给客户的低门槛(千元起投)、高杠杆、高收益、24小时灵活交易、与国际市场联动等“承诺”,“炒白银”、“炒原油”甚至一度成为民间个人投资者时髦代名词。
不过,2015年泛亚兑付危机发生后,同年8月,证监会亦曾专门发文清理贵金属(以白银为主)交易场所。此后,国家网信办牵头,20余个部委参与的贵金属清理整顿落实工作渐次开展,国内贵金属相关交易市场亦有所收敛。
在此背景下,交易情况一直仅次于贵金属的原油类品种成为各类交易场所的转战地。
2015年以来,北京、广东、深圳、福建、山东等多地因“炒原油”引发多起纠纷,多数“李鬼”平台利用了真实交易所的知名度,虚假推广原油现货业务。2016年3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也对北京石油交易所的原油、成品油现货交易违规行为进行曝光。
有监管层人士介绍说,由于原油独特的金融属性,从监管层面到交易所对于原油期货的推出非常谨慎,且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尚未开展原油相关的期现货业务。同时,国内也没有经监管部门严格审批后建立的原油现货交易平台。部分国内交易场所长期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缺少切实可行的交易管理规范,终使风险积聚。
对此,监管部门早有表态。2015年10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公开表示,截至目前,商务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要特别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听信任何机构的违法违规宣传和诱导,切实注意防范风险。
另据记者了解,继2015年下半年,国家网信办、广电总局对原油类交易品种广告宣传、行情等推广活动进行约束后,2016年伊始,工商部门针对原油相关市场的清查工作亦在进行中。
监管难题待解
原油、白银投资或只是目前诸多乱象的一个缩影。大宗商品市场快速增长和发展的背后,其监管问题和难题一直未能从源头上进行疏导和化解。
前述长期跟踪各地交易场所建设发展的人士表示,目前大宗商品市场普遍存在流动性缺失、规模较小、同类品种市场间联系不足、区域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等方面问题。此外,由于交易场所本身缺乏有效监管机制,致使交易场所部分会员存在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客户对赌、交易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交易场所定位不明晰。鉴于交易场所多为民营资本开设,后者更多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交易场所长期发展又或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
二是交易过度金融化、违规加杠杆。一些交易场所的品种明为大宗商品,但在交易过程中脱离基本面的“炒作”现象明显。
三是交易场所透明度低。表现为交易场所会员管理混乱,会员资质没有审核标准;此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缺失且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较少。
四是2011年以来的清理整顿工作效果稍嫌弱势。从目前全国发展情况看,多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大宗商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泛亚”事件后,区域性风险事件仍时有发生,且应对措施较为“被动”。
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建议称,下一步,决策层还应考虑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金融监管体系。以交易场所为例,目前主要在中央集中监管,地方没有太多的监管权;部际联席会议也还只是协调,执行力度亦嫌不足。这两方面使得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另有现货市场人士提出,应建立长效管理模式,包括政府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借鉴期货市场监管方式对现货交易市场进行从设立到运营的全程监督,同时明确相关部分的监管部门,把现货市场的监管提高到了立法层面。大宗商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