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法指津】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小说的线索是鉴赏小说故事情节的前提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串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抓住了这条发展线索,就等于抓住了整个故事情节的纲,为进一步鉴赏故事情节铺平了道路。如沈从文的《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纠葛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要能抓住这一线索,就能读懂沈从文写作《边城》的意图。

二、抓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故事情节的基础

情节是展示性格的基础,性格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因素。情节的发展,其内在根据是人物性格的变化。人物性格决定情节的构成和发展,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构成。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利用蒋干明访旧友暗探军情的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错斩了蔡瑁、张允二员大将。这一段故事中作者抓住周瑜、蒋干和曹操等人的性格特点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水到渠成。

三、抓细节描写是鉴赏小说故事情节的钥匙

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如《陈奂生上城》中“帽子”的设计。陈奂生上城是为了买帽子,没买成帽子只好露宿车站,没有帽子所以感冒了,生病了所以巧遇书记被送进招待所,由此上演了一出“漏斗户主”住进高级旅馆的喜剧。作者抓住陈焕生的“帽子”这一细节,将故事深入推进。

四、抓结构安排是鉴赏小说故事情节的航标

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每篇小说的结构安排都有讲究。为使小说的情节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哪些地方该埋伏笔,哪些地方该设照应,哪些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有助于强化主题的细节刻画,等等,都是作者在安排结构时需要考虑的,阅读时我们一定要细细加以赏析。如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向往上流社会,部长舞会的请帖,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然而她却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饰物。买了衣服和借得项链后,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却又丢失项链。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这与作者在情节结构上的精心安排是分不开的。

鉴赏小说的情节,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成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阅读训练】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着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儿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住,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火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儿,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目盲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的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以走……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很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学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8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的情节线索是什么?

答:

2.本文的主人公——盲夫,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3点)

答:

3.作者描写盲夫“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这一细节的意图是什么?

答:

4.本文是怎样安排结构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