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心去聆听 用情去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心去聆听 用情去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戏曲音乐是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对比、力度对比与和声配置等演奏技巧为演唱者抒发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叙述故事情节、烘托渲染气氛服务,还要表现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戏曲音乐的主要职责是伴奏,戏曲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和“武场”在戏曲音乐中各自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戏曲音乐;“文场”的伴奏作用;“武场”的伴奏作用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诗歌、杂技、文学、武术、舞美等中国传统艺术与一身。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与古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文化。戏曲音乐和戏曲唱腔一样,是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王国维给戏曲下过一个简练的定义:“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既然是演故事,我们就要把故事演绎得出神入化,感天动地。“演唱”无疑是刻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器乐亦长于传达感情,但器乐毕竟只能奏出抽象的乐音;而演唱不但能唱出旋律,还能唱出语言,在唱词的帮助下把人物思想表达得更为明确具体。所以戏曲的“主角”当之无愧是演员,那“配角”就是戏曲音乐了。戏曲音乐的主要职责是伴奏,“伴”就是戏曲音乐的核心和精髓。

戏曲音乐(即戏曲伴奏),就是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对比、力度对比与和声配置等演奏技巧为演唱者抒发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叙述故事情节、烘托渲染气氛服务,还要表现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戏曲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即通常所指的吹奏乐、弹拨乐、弓弦乐;“武场”即打击乐器,主要乐器有大锣(可分高、中、低三种)、铙钹(包括小钹等)、小锣(分高音和低音两种)、板和鼓。另外,还有大筛、大钹、吊钹、梆子、木鱼、碰铃、小堂鼓、大盆鼓等。这些乐器是戏曲音乐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戏曲伴奏中,文武场的作用是相当的,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文场”伴奏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几点:

1.伴奏唱腔

伴奏唱腔是文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演奏各种器乐的曲牌和过场音乐。

伴奏唱腔方面,他要求演奏者要随着演唱者一起进入角色,表情达意,共同体会与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之相依相随,这样才能和演员配合默契,制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奏出唱腔的风格、韵味,才能帮助演员激绪,进入角色。

传统唱腔伴奏方式大都是齐奏的形式,但在旋律的组合上还是不时体现出器乐之间的自然和弦关系,还是以和谐、完美、匀称、统一的形态出现的。这种传统的伴奏习惯我们称之谓“托、保、衬、垫、补。所谓“托”,就是烘托,一般在唱腔进行中的关键处用与唱腔相同的旋律同进同出,同高同低,同轻同重,同疏同密,再配合鼓板加强音乐的推动性。所谓“保”, 就是保调,是在伴奏的帮助下, 使演员在节奏、音准、速度、感情上有所依靠凭借,不至于荒腔、走调、脱板。所谓“衬”,是在唱腔的旋律之外,增加一些细小的修饰音,使旋律更加流畅丰富。所谓“垫”,是在唱腔的句与句之间和演员的情绪转换之间有空隙的地方,垫充几个连接性质的短时值音符,使整个乐句更加连贯,对唱腔的空隙点起到“穿针引线”的艺术效果。所谓“补”,是补足唱腔所未唱足或唱句之间的思想过程之音,使旋律更为完整。但是,随着戏曲音乐的不断改革、创新、进步,新型的戏曲音乐伴奏形式涌现,大型乐队及配器手法的应用,更为戏曲音乐的伴奏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无论如何,各类器乐伴奏是为了对剧情的渲染和唱腔起到补充、延伸的作用,演员和乐队伴奏者还是主从的关系,必须处处体现伴奏陪衬演员,伴奏为唱腔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文场”也根据戏曲剧情需要,演奏各种各样的器乐固定曲牌。但力求简练,只求意到。是衬托戏剧中不同人物动作、帮助交代剧中情节和各类戏剧角色思想感情变化以及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渲染舞台环境气氛、增强舞台效果等作用的一种伴奏乐曲。如:[朝天子]就是皇帝出场用的曲牌,当这个曲牌响起,观众就知道剧中的皇帝就要出场了;[洞房赞]就是为配合演员表现剧中人物在谈情说爱、洞房花烛时所需要的曲牌;小旦做针线活时可用[小桃红][梳妆台]等曲;[斗蛐蛐]多用于配合演员即兴奋又紧张的表演;配合浣纱舞剑时可用[夜深沉];配合动作、跑场时即可用[花梆子]等。戏曲就是通过这些曲牌的陪衬,从而达到强烈的艺术手段、巧妙地渲染剧中情节。

2.“文场”有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任务。

戏曲艺术是一种听觉和视觉共享的艺术,试想,如果舞台上只有几个演员在那悄声无息的表演,演出效果我们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表现环境的真实,使空旷的舞台具有环境的真实感呢?这就需要背景音乐担负起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任务。用音乐来造成一定的气氛,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去感染观众,激发观众丰富的想象力,使观众在想象中树立起环境的真实感。如:《宝莲灯》第一场戏,大幕还未拉开,悠扬的笛声在弓弦乐的衬托中徐徐传来,那清脆的鸟鸣声仿佛要把春天引来似的,一下就把观众拉到了那春意盎然,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的景象当中去了。

传统的戏曲舞台上是很少用实物布景的,舞台上只有简单的桌椅陈设,但是通过音乐的渲染与衙役们的吆喝,却让人感到了公堂的森严气氛。同一个舞台画面,环境并没有变化,但通过音乐的暗示,人们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时间已由三更半夜转为五鼓黎明……这一切时间空间的变化,都有赖于音乐伴奏的表现,而演员的表演,就是在音乐所造成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的。这就是戏曲音乐所赋予戏曲的魅力。

二、“武场”的伴奏作用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由此可见“武场”在戏曲舞台上的作用。无论是演员的唱、念、做、打,还是剧中的各种场景都离不开打击乐的密切配合。它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几点:

1.用固定的“锣鼓经”为演员伴奏规定的动作。由不同打击乐器,敲击不同的节奏,组成的名目繁多的锣鼓谱式,统称“锣鼓经”。打击乐用各种固定的锣鼓经来配合演员程式化的动作。例如:“归位” 是表现某位将官上场后,念完引子坐到位置上的专用鼓经。“四击头”只能是演员用来亮相用的;“住头”是某一段唱腔或者念白结束时的程式化鼓点,具有一定的渲染和稳定舞台气氛的作用。“水底鱼”就是专门用来表现剧中人物行走的鼓点,而且还能够根据剧情的需要,可长可短,是古典戏曲中比较典型的程式化、抽象化的代表形式之一。

2.调节舞台节奏的统一。传统的戏曲乐队通常不设指挥,由鼓师以鼓、板担任全乐队的指挥之职,是戏曲音乐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掌握整场剧情发展的节奏,唱腔的轻重缓急,包括不同的板式之间的转换等也靠鼓师来掌握。

3.营造和渲染气氛。美化演员的表演形式、强化戏曲的矛盾冲突、渲染舞台的环境气氛、摹拟特定的音响效果是打击乐的特点。空空的舞台没有水,也没有船,但是从打击乐所营造的气氛和演员的表演动作中,观众却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上疾驶。有的鼓点,一听锣鼓经的名字就能感受到舞台上的气氛。如:“战场”,它是专门用来表现两军交战,双方将官较量的鼓点。它的作用是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上激烈的气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此锣鼓经能够通过变换演奏形式,随时配合舞台上演员的动作高潮起伏,有其特有的专一性。“急急风”就是用来渲染千军万马交战的鼓点,而且可以通过“长调”的演奏手法,来表现舞台人物的动作高潮。

4.打击乐有刻化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戏曲不同行当的人物出场,打击乐均可用不同的音响效果配合不同的演员出场,以期达到刻化人物的目的。比如, “起霸”的锣经,通常是用一套程式化的锣经组合来配合,《挑滑车》剧中人物高宠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人物具有大将风范,而且整套锣经组合每出戏与每出戏之间几乎没有区别,通过锣经的演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整个舞台具有一种稳重感。“走边”,通常是通过小锣和小钵来演奏,是一种象征赶路的程式动作,一般是用来表现剧中人物身负重任,月夜行军,不走直径大道而在小道急行。

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奇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多元化需求,戏曲音乐的品种不断增多,它在戏曲当中的分量越来越不可小觑。作为一名戏曲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博采众长,使自己在戏曲音乐方面的积淀越来越厚重,为戏曲音乐的长远发展,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