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晋名士傅玄及其“尊儒尚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晋名士傅玄及其“尊儒尚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甘肃宁县,隋唐以前属于北地郡泥阳县。至今生活在该县良平乡的陇东傅氏家族,在历史上非常显赫,仅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记载的著名人物就有二十多位,如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东汉护军司马傅燮、魏丞相仓曹傅干、晋御史中丞傅宣等。在魏晋交替之际,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就是傅玄

傅玄(217-278),字休奕,号鹑觚子,为傅燮之孙,傅干之子。傅氏家族虽然曾经显赫,但傅玄出生后,因战乱不断,父亲早亡,家道已经衰落,生活相当清苦,少年时一度逃往河内郡(今河南武陟一带)避难。环境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培养了傅玄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由于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傅玄很快就脱颖而出,被州官举为秀才,出任郎中,又参与《魏书》的编撰工作,从此步入仕途。之后傅玄参安东将军军事,转任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曹魏末年,被封为鹑觚男,任晋王司马炎的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傅玄晋升为子爵,加驸马都尉,不久又任御史中丞,升为太仆,转任司录校尉。死后被封为清泉侯。

傅玄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虽然仕宦显达,却从不荒废学术,并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著书立说。据《晋书》记载,傅玄“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曾著《傅子》140篇,达数十万言。在这部涉猎面广、内容宏富的著作中,傅玄不仅阐发了自己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思想主张,而且对当时的佛学、玄学进行了批判,表现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教育思想。

傅玄一生力倡“尊儒尚学”。魏晋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战事频繁,导致经济凋敝。在思想意识领域,玄学勃兴,佛学盛行。傅玄竭力反对玄学的泛滥,他认为这种“虚无放诞”之风,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清谈玄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尊儒尚学”的教育主张。他说:“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把“尊儒尚学”摆在国家大政的首位,其政治思想就是要以儒家之道治理国家。他建议统治者,办学须“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把“尊儒尚学”作为国家的根本教育政策,可以说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傅玄认为“尊儒尚学”的作用在于培养有节操敢负责、甚至不惜生命捍卫封建政权的人才。傅玄还从人性出发,论述教育的作用。“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淳而清,动之则流而浊。”认为人是有可塑性的,以此说明教育的可行性。

傅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正心”最终正天下。所谓“正心”,就是重道德教育,“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通过教育可以正心,而要正心,重要的是内省,要知足节欲、尚德重教。他指出,教育是“正心”、“自得”的过程,这种塑造人的活动,要在儒家的道德伦理范畴内进行。这种理论实际上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翻版。企图通过教育,尤其是以封建道德为根本的儒家思想来完善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准。这种“正心”的思想,把社会的政治问题都归之于个人的思想,夸大了个人的思想作用,其观点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促使一部分人改变精神面貌,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教育方法上,傅玄认为教育要以“知人”为前提。知人就是了解教育对象,只有了解教育对象,针对具体的人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为此,他提出了“参三法”,“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这种善“知人”、重事实、看行动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对于了解学生和对学生因材施教,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傅玄重视人才的培养,力倡“举贤”的人才主张,其目的不外乎使“天下归心”,以稳定封建秩序。他反对颂古非今的人才观,认为“贤能之士,何世无之?”只要着眼现实,就能发现人才。傅玄主张不拘门第与资历,选举“贤能之士”以任职,这是对魏晋之际“九品中正制”的直接批评和否定。虽然在当时,傅玄的举贤主张只能是政治幻想,却不失其进步意义。

傅玄还系统地提出了人才教育的规划理论。他根据人才的不同社会作用,将其划分为九种类型:“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机;三曰政才,以经治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按傅玄的观点,士农工商,皆可成才,成为国家有用之人,这就打破了以门阀、出身来评判和选拔人才的限制,扩大了人才的范围,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傅玄“尊儒尚学”的教育主张,尽管不可能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它多层面,多角度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更为当今的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