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哦,宿命般的十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哦,宿命般的十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久没有写作了,如果那也能算是写作的话。我很清楚,文字是一柄双刃剑,没有文字,心情就没有证据,没有证据,回忆便是一片空白。但还是要写,作为一个出口,这是体验和释放的过程。我想,在精神上,我或许有自虐情结,该忘记的,不该忘记的,都在内心深处。

当一种情感变成文字,就留下了永久的缺憾。人生不就是由无数的缺憾与非缺憾垒集起来的吗?比如,这宿命般的十月。秋天像一块幕布飘在半空,原野一片黄绿,雨水也很充沛,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饱满。我注意到对面院子里的银杏树,这种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居然能扎根高原坚强地生长且姿态优雅。这说明,除了它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外,巴塘确实是个好地方。

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认真贴近过巴塘。在这里生息三十多年,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这是人的共性,我们往往会忽略身边的,手中的,甚至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总是眺望着外面的世界,而当你终于意识到的时候,一切早已染上了宿命的沉苛。

宿命般的十月啊。在十月的第一天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所有的雪花都已散尽/所有的月色都已干涸/所有的江河都已融汇/所有的风儿都已决绝/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记住吧,这个月光之城/有一天,我必将回去/拾起蒙尘的秦筝/与时间之外的时间/一道死去……艾略特写过:“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荒地上,长着丁香。”而十月属于祭奠,这个季节鹤啼响彻松林,我点燃一截檀木,只能静默。风雨之夜让我深感悲凉,我确信自己读出了苍茫中的血色。

如斯的风雨之夜,需要一个极其强大的磁场。三十多年来,我第一次,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感受着巴塘。我像一个信使,企图穿越冥冥中游丝般低徊的信息。这座静美的小城,即使无数次想离开它,它仍然用一种广阔的包容接纳着我,就像和母亲吵架后离家出走,她还是会在家里等我回来一样,只要踏上这片土地,心就感到踏实。长久以来,故乡这个概念让我觉得模糊。白居易说过:“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化解道:“吾心安处是故乡。”作为最基本的人性内容,故乡情结堪称炎黄子孙最高的人格满足,我们内心的归宿感需要故乡这个客体来印证。翻开地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点线标注,能和我的血液扯上边儿的,有巴塘、乡城、邛崃、西昌、拉萨、太原。然而,在更为完整的生命的峭壁与荒漠深处,唯有巴塘与我心心相系。

我像一个梦游者,走在被雨水冲刷过的柏油路上。黛色的红军山薄雾笼翠,山顶上的六字真言闪烁着绛红色的光芒。秋海棠的芬芳蹭出红泥藏房,飘散在夹杂着肉菜、酥油、泥土、青草、汗水等各种味道混杂的尘俗之气里。芸芸众生,朝我迎面走来,与我擦肩而过,他们的步履轻盈或沉重,表情各异。他们与大小商贩讨价还价,打情骂俏讲着“黄段子”,结婚离婚送葬,为了养家糊口,有的大声吆喝,有的默默隐忍。他们没入钢筋水泥的丛林,走向盘山公路的蜗居,我们同在烟火里沉浮,品味着相似的不幸和相同的幸福,他们赋予了巴塘灵性,只有置身于他们当中,才能扎扎实实地进入安住之境。

出生在这里,生息在这里,没有别处。再也不想寻觅别处的生活,我对它的情感犹如把终生托付给了一枚戒指一样真诚。巴塘真的很美,高原之雄峻和江南之婉约完美结合。透过历史的烟尘触摸它,那些斑驳的石刻、古老的寺庙、宁静的湖泊、黧黑的森林、泛黄的书帛积淀出的辉煌文化,使它像一位缓行在小桥流水上的老妇,纵然皱纹爬满了老脸,清凉的伞下依旧风韵犹存,眼底的书卷气足以证明底蕴。我在古冰川遗迹上看到了它的过往,它必定与水和智慧关联,才能在苦寒极地落座出人杰地灵,造就出如此具有杂糅之美的诗意。

十月,肆虐着一种悲伤。对故乡的依恋和对母亲的怀念夹缠不清,就像盐、茶、奶油混制的酥油茶,当它们融为一体时,你再也无法抽离让它们单独存在。如果亿万年前它是一座伤城,那么我和它一定有个约定,那个约定隐密而清晰,终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天如约而至,从此,我被宿命套牢,几度挣扎几度逃离又终于选择了守望。

第一次用这样颓废的激情写故乡。巴塘就是一个男人或女人,你要同它一起生活,才看得清它的性情和本质,厚薄与清浊。任何流于形式的评介都是肤浅的,你得摒弃浮在表面的苍白的韶华向内里探索,才看得见藏匿于暗处的亮光,不要小看了这道亮光,它是巴塘不同于别处的印记。

宿命中的渊源,把我与十月、与母亲、与故乡系得很紧很紧,这是前定的缘份。手指敲击键盘的时候,我就潜伏在因果的内核里,所以,每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都虚掩着一道门。

月是故乡明,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母亲。语言在无数次被挤压后,我只能说:

如果您是一册帛书,我便是其中的逗点。如果您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时间之河,我愿点燃一盏名为“朗尊”的解脱之灯,说出流星的身世。

在宿命般的十月,贴近它吧,这座母亲一样的城。